体质人类学与分子...吧
关注: 30 贴子: 142

学习与普及体质与基因知识

  • 目录:
  • 自然学科
  • 1
    新的研究表明东亚人的性格可能源自约 2万年前的西伯利亚冰河时代。 之前的研究显示现代东亚人的一系列寒冷适应的生理/基因特征如高内眦赘皮、较突出的颧骨、体毛较少、PAC 青光眼、长躯干/短四肢 、EDAR V370A、LEPR、TRIB2、ABCC11、CGC 型、FADS、ADAM17 等均来自古东北亚人群(ANEA),那么心理层面的适应特征如何? 为此,研究人员对比了东亚/因纽特人和极地工作人员性格上的相似性,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共同特征: 遇到事情时喜欢抑制情绪、采用非攻
  • 2
    马丁号备注:颅长(1)、颅宽(8)、颅高(17)、颧宽(45)、上面高(48)、眶宽(51)、眶高(52)、鼻宽(54)、鼻高(55)、颅指数(8:1)、颅长高指数(17:1)、颅宽高指数(17:8)、垂直颅面指数(48:17)、上面指数(48:45)、眶指数(52:51)、鼻指数(54:55)、总面角(72)、鼻颧角(77)
  • 0
    中亚辽阔的草原绿洲河谷地区,也是内网关注度比较高的人群,目前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来看。最早以AR19k古人为相关的核心基因谱系,蔓延到鬼门洞新石器和贝加尔湖新石器阶段,后者在前者的基础混入ane进一步形成。普遍适应低温环境的状态下,在极寒气温有非常明显的类型表达,相关类型从远东蔓延到其他古北区域。如中亚也是非常明显,历史上为内亚的渔猎游牧文化带,基本以沿海古北成分较多。也混杂一定比例的内陆古北,后者是属于蒙古
    侬_ 3-5
  • 2
    集体照,资料参考。早期去过TW考察的一些西方人认为台湾原住民长相和欧洲相似,其实这完全属于刻板印象,因为在西方人眼中东亚人群就是面部扁脸平细小眼睛。这种体质特征是东亚人群的祖在受西伯利亚季风寒带适应特征有关系,更加饱满平整的面部轮廓有利于降低面部表面积降低热量散发,肥厚平整的眼窝,小眼睛能降低雪盲症的风险,防止热量流失和防止窝风效应风雪对眼部的伤害。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这样的体质差异,参考p2上图是
  • 0
    《pilot work of the 10K Chinese People Genomic Diversity Project along the Silk Road suggests a complex east-west admixture landscape and biological adaptations》译文《丝绸之路沿线10K中国人群基因组多样性项目的前期工作表明东西方人群混合景观复杂且存在生物适应性》,由Guanglin He等人撰写。该研究对丝绸之路地区人群进行基因组分析,揭示其遗传结构、混合历史和生物适应性,为理解人类进化和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 研究背景:中国少数民族基因组数据在全球数据库中代表性不足
    侬_ 2-14
  • 2
    这次没其他更多的数据,都是颅骨相关
  • 0
    1050例青年人面部软组织形态学评价 Huseyin Borman,医学博士*;Figen Ozgur,医学博士†;Guler Gursu,医学博士‡ 面部人体测量学一直是艺术家和整形外科医生感兴趣的课题。自古以来,人们就提出了许多关于理想面容的标准。本文作者对1050名土耳其年轻人的面部垂直和水平比例,以及面部软组织轮廓的倾斜度进行了直接测量。分析了来自七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受试者面部测量数据的差异。并将部分测量数据与文献中其他人群的测量数据作进一步比较,对新
  • 0
    |维吾尔族|32.5÷136.9≈0.237| |锡伯族|34.9÷146.1≈0.239| |柯尔克孜族|34.9÷132.7≈0.263| |塔吉克族|24.7÷129.2≈0.191| |哈萨克族|33.2÷141.8≈0.234| |乌孜别克族|31.2÷145.7≈0.214| |塔塔尔族|32.8÷136.8≈0.239| |回族|35.7÷141.6≈0.252| |东乡族|35.4÷141.3≈0.251| |土族|37.8÷141.3≈0.268| |撒拉族|38.3÷145.1≈0.264| |裕固族|31.9÷149.5≈0.214| |保安族|33.8÷142.7≈0.237| |蒙古族|35.1÷147.6≈0.238| |满族|32.1÷137.0≈0.234| |达斡尔族|30.0÷139.0≈0.216| |鄂伦春族|35.8÷135.7≈0.264| |赫哲族|34.3÷136.6≈0.251| |
    侬_ 1-24
  • 2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体质人类学与分子基因
  • 3
    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眼裂多为狭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中鼻根 直鼻背,颧部突出度多为微弱型 红唇男性薄型率、中等型均较高,女性薄型率最高 头面部测量指标值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 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狭面型,狭鼻型。头面部指数值更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
  • 0
    这篇论文《Differences in retinal shape between East Asian and Caucasian eyes》发表于Ophthalmic & Physiological Optics,研究发现东亚人视网膜比高加索人更陡峭,且视网膜形状受种族、子午线和屈光状态影响,这可能在近视发展中起作用。 研究背景:种族影响近视患病率,东亚人近视率更高。周边视网膜在近视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若依视网膜形状设计近视矫正镜片,需了解其种族和子午线差异,此前不同种族视网膜形状与近视关系未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 - 参与者
    侬_ 1-24
  • 0
    论文《Memory for disguised same- and cross-race faces: The eyes have it》由Thao B. Nguyen和Kathy Pezdek撰写,研究了伪装对不同种族面孔识别记忆的影响。研究发现,面部特征比特定种族的诊断区域更重要,眼睛区域提供的识别信息相对更多,且延长编码时间会增大跨种族效应的幅度。 研究背景:跨种族效应指人们对同种族面孔的识别准确性高于不同种族。根据感知学习理论,观察者对本种族面孔的诊断区域更熟悉,形成了“本土扫描路径” ,有助于识别。不同种族的
    侬_ 1-24
  • 0
    《Predominance of eyes and surface information for face race categorization》通过交换面部特征的实验,研究不同面部特征对种族感知的影响,发现眼睛和面部纹理是影响种族感知的主要因素。 研究背景:面部信息在日常分类中很重要,但不同面部特征对种族感知的重要性存在争议。以往研究存在使用退化面部刺激、仅测试单一文化背景参与者等问题,本研究旨在改进这些不足。 研究方法 - 参与者:德国48名(24女,平均27岁)和韩国48名(24女,平均23岁)正常或矫正
    侬_ 1-24
  • 26
    核心观点 中国藏缅语族17个民族成年人的体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整体来看,藏缅语族身材较矮,躯干宽度中等,体部特征更接近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尤其与畲族和黎族最为接近。在南方族群中,藏缅语族属于中等身高,躯干高度中等、宽度较大的族群。 结果详情 体部特征差异 高大身材:普米族和藏族身材高大,躯干、四肢较长,但藏族躯干更宽四肢更粗。 矮小身材:拉祜族、基诺族和独龙族身材矮小,四肢较短。 躯干较宽:纳西族、傈僳族和阿
  • 6
    来自39具颅骨样本
  • 0
    通过对428例古DNA的分析,认为印欧语和安纳托利亚语的共同祖先应该是公元前4400-4000年的Caucasus-Lower Volga人群 (论文中简写作CLV),此后CLV人群把手伸入了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下游。在伏尔加地区混合了EHG血统,形成伏尔加渐变群,后来进一步向西混合了乌克兰新石器狩猎采集者UNHG建立了Serednii Stih文化,颜那亚人就从这基础上发展而来,含有伏尔加下游血统的CLV人群对颜那亚文化的遗传贡献可达到五分之四。从安纳托利亚东侧进入的CLV人群则贡献了青
    侬_ 1-14
  • 0
    论文核心观点 该论文通过三维摄影测量技术,比较了韩国小姐选美比赛获奖者与普通年轻女性之间的面部比例差异,揭示了影响面部美丽的因素,并提供了面部美的参考标准。 研究背景 三维摄影测量的重要性 传统方法的局限:以往研究面部美的方法如二维摄影测量存在不可避免的测量偏差,而三维摄影测量可以克服这些障碍,提供更准确的面部比例分析。 研究方法 样本选择 两组参与者: 第一组(43人):韩国小姐选美比赛获奖者。 第二组(48人
  • 0
    照片基本出自抖音用户“小孩哥看韩国”
    侬_ 1-5
  • 0
    测量标准参考《人体测量手册》《人体测量方法》。
    侬_ 1-4
  • 0
    关于好看与难看的眼睛; 有辨识度的浓颜大五官显得惊艳,小五官脸上留白多的淡颜会让人觉得高冷清淡不易近人,凸出的眼睛又显得呆滞无神, 眼部的表情发挥能力会更小。蒙古褶发达的话内眼角这块靠前, 这块皮不是贴着眼球的。一般会有很大的缝隙, 所有蒙古褶更发达的人内眼角它更靠近前, 加上眼部脂肪多, 眼窝很浅, 眼睛靠前,外眼角软组织位置也不低, 这样因为内外眼角都比较高,跟眼部中央高度落差更线, 所以眼裂会比较直,
    侬_ 12-27
  • 3
    黑白照片均来自《黎村 黎村》
    坤帕隆 12-25
  • 3
    两类人群深目,蒙古褶欠发达,颧弓外扩/太阳穴凹陷都是很常见的。阿娇也是明显有黎族台湾原住民一样的特征,古华南血统偏高。p8: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王传超的论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现代人,且对福建古人,台湾省汉本古人做基因检测证实了大陆少民与台湾省高山族的基因🧬密切关联,整个东亚人群中,壮侗人与南岛人(高山族)的遗传距离是紧密聚类相连的。
    侬_ 12-25
  • 12
    南方的少数民族比较多,比如西藏旧石器常染多的康巴藏族、大小凉山彝族、纳西族、云南彝族等,比如福建新石器常染多的高山族、侗族、壮族、傣族、黎族、布依族等。常染是决定面部表型的最重要基因,也分别代表了高寒适应较少的人群,很大程度保留了基础欧亚人群的面部流畅性。这点在亚太高纬度地区完全不具备,因为高寒适应恰恰是大打折扣,全球折叠度最高的是沙漠高原中地中海人种⁺。几乎无高寒适应特征,最典型的是阿拉伯半岛、
  • 0
    🔴 实验1 本实验的参与者为162名本科学生,实验使用9名男性和9名女性的照片,并修改照片上人物的眼睛大小和眼间距。 参与者对9名同性进行评级,评级内容包括 4 个身体特征(面部吸引力、娃娃脸外观、男性气质特征、身体力量)和13个人格特质(8个人际特质、4个智力倾向相关特质、1个心理病理学相关特质)。 undefined 结果发现, ➡️ 大眼睛会让人觉得更女性化、更像娃娃脸、更有吸引力,并且具有更多积极的人格特质;眼间距大小对人物特质
    智人至上 12-23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会员

目录: 自然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