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 129,492 贴子: 3,443,869

闪击战之父装甲兵之魂

  • 目录:
  • 历史人物
  • 8
    看他今天的发言。 一定是类似 小男孩那种 可以让一个国家光速投降的超级武器。私下里给他认个错还来得及嘛
  • 89
    二战转折点很多,为啥公认斯大林格勒,因为秀翻了。 德军起初认为能在行进间拿下斯大林格勒,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斯大林格勒好打。 斯大林格勒是长条形,从南向北非常容易被切成一块一块。 苏联反应够快,立即下达“不准后退一步”的死命令。 然后,光速在伏尔加河北岸布置了强大无敌的炮兵阵地。 就是这个庞大的不可摧毁的炮兵阵地,让德国人在伏尔加河畔流光了血。 伏尔加河上的浮桥,炸了修,修了炸,这些动脉一直没有断。 来
  • 41
    像现代级和朱姆沃尔特这种有岸轰甚至对峙任务的驱逐舰是不是用203mm舰炮的性价比要更高一些? 现实中956用的是两座ak130舰炮系统(单座94吨),DDG1000用的是两座AGS舰炮系统(单座106吨)。 其他国家和舰艇有这种需求的也是用高射速的长管127/130(包括美国五寸老炮mk42、塞里斯130、奥托127)。 但与其在127/130和155上面大做文章,是不是搞mk71这种203要更好一些?当年这炮全套也才78吨重,要有现代改进型还会更轻。
  • 31
    一个帖子讨论过程中,发现很多网友不知道这个历史常识,不知道79-91年美的战机采购价格飙升的有多夸张,故发此贴。 以下为美的自己的采购价格,非外售价格。 F14,79年1960万叨,83年,3900万叨,91年过8000万叨。 F15,83年,2700万叨,91年过5000万叨。 F16, 16A,79年,900万叨,83年,1800万叨。 F16Adf,85年,1350万叨。 F16/79,79年,800万叨。 F20,85年,1500万叨。
  • 39
    不论幼狮还是狮都不合适,引进犹大航空技术应该以武备和航电系统为主。
  • 93
    定型量产即落后,不是美帝非要把四等人要求搞到五代机里捣乱,会提前10年出现4代机拼不过5代机数量的尴尬,在4代机里歼10性能垫底,本身产量也不高,加上歼35出来,好多潜在买家都想玩5代机,导致歼10不好卖,所以可谓性价比不高
    231533t 01:58
  • 15
    新罗西斯克相比前两艘已经取消了玄武岩的备弹库、黄蜂m防空导弹及10具533mm鱼雷管,更容易改装;而且只服役了11年就退役了,然后就被韩国拆了。 如果塞里斯能买回来,拆拆舰炮、导弹发射架、多余的近防炮及舰岛上的火控雷达,就是一艘全通甲板cv,再加装个滑越甲板,就能设置一条重载起飞点起飞轻型或中型舰载机了。
    小沧龙... 01:20
  • 61
    什么叫轻步兵?某人架空的团级都配备战防炮,在民国能叫轻步兵吗? 轻步兵作战地域山地丘陵喝和道路条件差的地域,某人架空的东南丘陵作战的鬼子竟然还有12辆坦克!鬼子坦克都能走的了的地方,还用轻步兵不用重装部队,这个果脯指挥官脑子肯定进了水。 更不用说,东南丘陵的鬼子,啥时候能阔到对付果脯团级部队用12辆坦克?遇到没有坦克的鬼子,是步兵炮还是战防炮好用?别的不说,德三75步兵炮和37战防炮方列重一样,打步兵和坚固工
  • 46
    运5/6和本位面相同,改为50年代直接引进。 运7,应急买进子爵后,开始接触英制达特发动机和航电,购买英国子系统的通道也打通,使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对运6改进,逐步换发和航电,等到70年代大规模引入欧洲技术后研发一款机体,完成一款支线客机。 运8,仿制安8,可以预料不会很快完成,70年代伴随贝尔法斯特引入苔因发动机和相关设备,整成一款C160类似物。 运9,贝尔法斯特国内版。 运10,引入三叉戟客机,80年代启动运10改,后机身重新设计
  • 0
    1. 抄F4,历史上考虑过,怕气动搞不定 2. 双发 F16XL 那个构型 3. F5/F16/F18 构型,也考虑过,怕气动搞不定 结果搞了个最安全的战轰, 感觉1和3是优解,先搞个2代机原型,再搞个3代机原型,慢慢开发个20年反正斯贝自产还早。 75年就开始是可以的,历史上到90年代后期,形势危急了,没心思慢慢开发了,先来个能用的。
  • 87
    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发明,税赋徭役沉重的秦汉时期更高,税赋徭役中等的宋朝中等,税赋徭役比较低的明清明显慢了。 从新顺1730想到可能有这样一个规律:地主富农能从地租里获取巨大的利益的前提是税赋如同清朝民国那样整体来说不重,不到国民经济比例的两位数。 18世纪的英国财政收入占经济比例跟现在中国是一个档次的,反而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自由主义倾向的人士可能有这样一个迷思:资产者是伟大进步的,给富裕阶层和资产者
  • 21
    求助:我看到陈天刑的文章说民国曾经引进意大利1911野战炮,我自己也上维基百科看了一下,这门炮就抗战的国府来说性能属于相当不错了,为什么价格这么便宜呢?32万银元引进16门?2万银元一门?这个价格国府如果大面积引进是不是合适?这门炮我看到维基百科说产量1000多门
  • 5
    二战架空中国工业实力想定为清末英雄的1000万吨钢产量,总体跟英国差不多(技术水平可能不如英国)现役军队的步兵军事效率只跟二战美英法类似,比苏军逊色一个档次、比德日军队逊色一个半档次。这种条件下如何应对苏日两个方向上的战略威胁?特别是美国有可能倒向日本一边的情况下? 军事思想计划是这样的:由于中国历史上武德表现太差,大规模消耗战对中国不利,那么就要追求摧枯拉朽的速胜来震慑对手或者快速取胜。反而要基于和平
    Qb9S8SK 00:24
  • 25
    AK47或八一式那种m43弹标准的中间威力弹自动步枪大规模量产,其实是有相当合金钢质量门槛的。国产“五六式冲锋枪”可用性就与原版存在很大差距,80年代的81-1才变得可靠起来。 二战非摩托化部队短距离步炮协同环境下,传统中间威力弹的优势削弱、连发后座不好控制的缺点增加。 因此设想一种7.62×33尖头步枪弹:初速每秒600米、弹头7.1克(德国7.92自动短弹等比例缩小)枪口动能1200到1300焦耳之间大概AK47的六成左右。 因成本及难度都大幅度下降
  • 18
    30年代的20炮,与其说是百花齐放倒不如说是万国军更贴切,架空肯定是只要一种列为制式,flak30和麦德森该怎么选 就生产性,射速,重量都是麦德森好一些,但是要用外汇,flak的重量400公斤是不是汽车牵引炮架的原因?如果换普通炮架应该会轻一点吗,在性能和外汇之间,大家会怎么做取舍?
  • 55
    最近这个事件愈演愈烈,感觉要进入最终摊牌阶段.
  • 106
    70、80年代英镑汇率很高,斯贝本身就一直是昂贵的发动机,美国海空军本来打算60年代后期用斯贝替换F-4的J79,后来觉得斯贝太贵了,就没换。只有英国海空军更换了斯贝。
  • 83
    80年代中国曾想引进幻影2000和F16,这两款飞机确实不错,但80年代,国家没有多少外汇,买不起也养不起,而且凭借当时的工业技术,即使人家愿意转让技术,能国产的部件也没有多少,想想桑纳塔 ,刚引进国内的时候,能国产的才不到5%,别说三代机了。 我始终认为,以色列的幼狮战斗机最时候适合80-90年代的中国空军,幼狮战斗机结合了美法的先进技术,后来的改装潜力很大,而且价格也不贵,除了没有静不稳定,三代机的指标它几乎都有,如果
  • 1
    选将也是上面记载的剃头的那套,其实真按剃头的那套来选将,选出来的是能吏而非良将,没错 陈 胡等人都可以说是能吏统大军
  • 13
    一:枪械火力 机枪和半自动射手步枪采用9×77规格枪弹,弹头23到24克、初速每秒830米、枪口动能8200焦耳左右、全弹重量60克左右、120发子弹含包装12公斤左右,枪械6.5公斤左右。 标准确定的原因: 1:步枪与含包装弹药的最低重量最多比常规全威力枪械重十公斤左右(过去,我国普通部队与特种部队武装越野辅助标准差距25公斤对35公斤) 2:在60%能量的有效射程上(估测五六百米距离)单位弹头正面截面积的能量达到m80北约全威力标准弹近距离水平。
  • 0
    “…. On the first day of combat, we successfully defeated bunkers, infantry, artillery and anti-tank positions. Our guns were under artillery barrages for three hours and still maintained their ability to fire! Several [lbk]enemy[rbk] tanks were destroyed during the first night, and others fled. Artillery and anti-tank crews fled before our guns after we fired upon them repeatedly. In addition to many batteries, anti-tank guns and bunkers, our battalion destroyed 120 tanks during the first round of fighting. We suffered 60 casualties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mostly from mines. ….. We al
  • 311
    当年南京城惨剧跟他的无能逃不开干系,临阵脱逃更是罪加一等,都这样了光头没把他推出去杀一儆百反而允许他罢职回乡也是心大。 结果49年人居然成了湖南和平解放的推手之一,解放后还混了个一官半职,对他当年丢南京酿惨祸也没啥意见(虽然当年南京光头问题也很大)
    a43752299 4-10
  • 2
    德军的计划原本是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一起拿下斯大林格勒。结果元首盲目乐观把四装甲集团军调走了。为最终兵败埋下伏笔! 我的问题是如果不调走四装甲集团军,一开始就倾尽两个精锐集团军合力,能否拿下斯大林格勒?
  • 19
    在闪电战之锤坦克的威力下,步兵显得脆弱不起眼,但,没有砧板,锤子也砸不到铁。 二战前夜欧洲所有的国家都认可坦克的威力,大家都积极发展装甲师。 苏联热衷堆坦克数量,对无线电普及、补给车的发展都没有做好。 英国装甲师算不错,就是在法国的数量太少。 法国装甲师步兵数量太少,补给系统也混乱。 而德国,他们为装甲师成立了侦查营、反坦克营、工兵营、防空营、炮兵团、步兵团。 每逢战事,侦查营先出了解战场形势,并与敌接火
  • 14
    阎锡山那个6000米是12公斤炮弹
    李成梁 4-10
  • 60
    连级配备60毫米迫击炮,营级配备82毫米迫击炮,团级配备105毫米迫击炮,师级配备120毫米迫击炮,军级配备150毫米迫击炮和75毫米山炮,除了75毫米山炮以外的所有身管火炮都划归战区管理和组建成独立炮兵编制,感觉这样应该是比较完整的方案了
  • 34
    1940年9月不让三菱和川崎去改装飞鹰隼鹰,而是以飞龙为原型搞简化中航(类似后来葛城的配置),争取在42年10月服役两艘(历史上葛城工期大约22个月);赶上圣克鲁斯海战会打成什么样? 历史上圣克鲁斯海战倭军本计划由5艘航母参战,结果飞鹰主机出了问题没去,瑞凤开场被重创退出,隼鹰虽然补刀立了功(彻底打瘫大黄蜂,击伤南达科他和圣胡安),但航速慢赶到战场太晚了;海战基本是第三舰队的两鹤打的。 如果历史上的两鹰换成两艘云龙
  • 5
    谈一下各个时期各个势力的造价
  • 1
    这是由缴获的玛蒂尔达战车改装而成的突击战车。只出现在北非战场,主要在突尼斯作战。 官方名称为5cm KwK L42 auf infanterie Pz.Kpfw. Mk.II 748(e)。搭载一门5厘米的PaK 50毫米反坦克炮或者法国 leFH 18/3 榴弹炮(10.5 厘米 le.F.H. 18/3 auf Geschützwagen Mk.II 748(e))。
  • 44
    克式野炮是抗战爆发前唯二的可以基本自产火炮(另一个是可是山炮,均为仅驻退复进机需要进口)
    战神GOAL 4-10
  • 9
    不知道为什么,导气式跟水冷机枪好像没有联系到一块,要说哈奇开斯跟马克辛有专利冲突,但勃朗宁发明m1917水冷重机枪的时候,为什么仍然选择了枪管短后座?而且勃朗宁也不是没有鼓捣过导气式的枪械。
  • 6
    我很是喜欢二战历史特别是德国的将领们他们通常都有明锐的眼光和超群的洞察能力,但如果说那个才是最有远见最敏锐的将领,我会推荐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大将 战争的前期古德里安将军就已经观察到了未来战争的走向所谓坦克当时只还是步兵的附属品,德国所有的装甲都在凡尔赛条约的影响下几乎不能发展,当时对于装甲兵的认识只局限于理论,古德里安将军却最求实践,在之前都会尽力去整一些演习什么的,希特勒的上台也给了古德里安将军
  • 13
    延时40秒,江苏徐州出土
  • 22
    轻榴弹就是只有尖锐弹,平头弹是16公斤的九一式榴弹
  • 56
    该炮采用碳钢制造,不需要合金钢,生产工艺非常成熟,批量生产,每门成本不会超过5000大洋,换上37炮管还可作为战防炮使用。4公里射程,超过92步兵炮。作战效能远超82迫击炮,对付碉堡地堡可直射,抗战前,抗战中,抗战后,都可大规模量产。
    小童1鞋 4-10
  • 10
    现在的小将太逆天了,真是啥都不清楚,就敢信口开河!
  • 121
    不同国家不同阶段有不同选择,决定舰体尺寸大小和吨位的根源在能使用的现成动力系统有多大功率。 因为中型航母,本质上为了降低成本的产物,沿用货架产品,也就是现成的动力系统是最好的选择,不可能为其单独研制一款动力系统,这样会大大增加造舰成本,和建造中型航母是为了省钱的初衷背道而驰。 以下就具体分析一下各国和各国不同阶段,建造中型航母的选择方案。
  • 35
    抗战连身管火炮大规模自产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做到火炮轻量化? 即使架空、也得先做到大规模量产现成的火炮,再说别的!
    李成梁 4-10
  • 397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一批汉简里面记载了一些军阵的名称,比如“方”,“圆”,“牡”,“浮苴”,“兑武”,“冲方”等,并且有关于阵型变化的记载,可惜因为上孙家寨汉简残损严重,仅从简文无法得知这些阵型的具体布置方式,在汉朝之后的南朝《昭明文选 卷五十六 封燕然山铭 班孟间》有一段注解:杂兵书,八阵者:一曰方阵,二曰圆阵,三日牝阵,四曰牡阵,五曰冲阵,六曰轮阵,七曰浮沮阵,八曰雁行阵。而到了唐朝后期有一个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2

会员: 装甲精英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