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1
-
8此阶位念佛人,能证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可以初步伏惑不起,至少四根本戒决不再犯,这就不再结新恶道诸罪。而得伏惑事一心之人,已经可以修出定善,从而能忏净性罪,可转灭定业,往昔所结恶道诸罪旧罪,便可忏除。如是,合格善男子,忏净诸罪,兼发菩提心,具足往生菩提大愿,便可入第一类决定往生自在往生之流,可预知时至,临终首日便可二力坐脱。观行位初品,也是念佛人能决定往生且自在往生的最低阶位……
-
7印光大师开示:大妄语 ——彼传道之师,乃某佛某祖师降生。此种大妄语罪,其报甚惨。
-
84看破世情天理处,人生何用苦营谋,
-
4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 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 释真君 合十
-
16因为长期不好生活习惯,今年年初发现身体已经出现不好的兆头,那是还是没怎么注意,直到几个月后发
-
0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
-
4圣严师著述——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
6如来加被 此言闻说药师名号,本愿功德,依之俢习,即可拔除一切业障,得大利益安乐,蒙佛加被,消灾延寿,故此经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得渡生死经。(太虚大师讲记节录)
-
2守成琺师著——我们读了这则故事,会连想起现代有一分教外人,专找出家人的不是……
-
2●佛教典故—《法音集》(守成琺师著)勿迷于物
-
3太虚大师讲记节录:
-
14元晓大师《弥陀疏》节录(《佛说阿弥陀经疏》大正藏 No. 1759 新罗 元晓述1卷)
-
13不发菩提心,弥陀念破猴卝咙,又有多大用处?(雪庐老人)
-
2思量荒乱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无业苦,佣工便是福;
-
3出自《四十二章经》(《诸经精华》选录)
-
8名字位人通修未修,平时只能散心念佛,所修只是散善,故而忏不净性罪,转不了定业,忏不净恶道诸罪……,所以入不了第一类决定往生自在往生之流。虽然生前诸多不能,但临终时期念佛,却可以,理论依据全在《悲华经》之宝冥三昧。
-
2太虚大师《药师本愿经讲记》节录——由功行有所显德,亦由功行有所生德……
-
3太虚大师《药师本愿经讲记》节录——如来者,可综上药师与琉璃光二义而显之:如、即琉璃光,来、即药师。
-
3故以师为最要。(太虚大师《药师本愿经讲记》节录)
-
8两书针对某些观点,看法不一,立显注经深度……(《四帖疏》有很多不足)
-
13见于莲池大师《弥陀疏钞》、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和《印光大师文钞》
-
4(太虚大师《药师本愿经讲记》节录)宝石中之蔚蓝色者,其体透明,如天青之色,有晶莹之质,表里洞彻,内外相映……
-
11李老居士《逆耳言》弘护丛书:(节录)
-
2信步前行 险恶难保 丁兹末运 法弱魔强
-
2念念总皆归佛海,生盲重觅祖师禅
-
4法药亦有三种:一、经律论,二、五乘、三乘、一乘,三、陀罗尼。(太虚大师讲记 选录)
-
8节录自《雪庐老人净土选集》述学语录。 (注:问者是想知道,修净土宗念佛,如果净业有成,与弥陀感应道交,而预知时至者,是不是已经念至一心不乱了呢?)
-
3太虚大师:讲此《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可有三种因缘(节录)依据前二义以合明之,谓此《药师经》中释迦佛说,东方有琉璃世界,其世界有药师琉璃光如来;其世界如何严饰,其佛因地时如何发大愿利乐有情而得此报,乃至于中,有日光月光等菩萨住其中。
-
5《占察经》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何谓杂乱垢心?善导大师《四帖疏》中开示的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即是。这类人虽能念佛,念了等于没念,不生瑱实功德,不得诸佛护念,只得未来他世得渡远因,不能成就今生往生瑱实利益。不要以为能形式上口称佛名,就叫念佛。不妨深入了解一下,彻悟祖师以十法界释念佛,灌顶大师以念佛心境释果报。
-
6太虚大师:讲此《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可有三种因缘(节录)
-
4今且略释,一身土不思议义,二性相不思议义,三因果不思议义,四去来不思议义,五毕竟不可思议不思议义……
-
5最终沦为魔的傀儡,借其口,向初学传播真假难辨的相似佛法。
-
5总之,人生之有需要,无非是病;所需要者,无非是药。故众生充满诸病,宇宙万物莫非药也。
-
5不是凡庸的人都能问津的(《般若境缘集》黄老开示选录)
-
5太虚大师讲述,学僧竺摩记。四明延庆寺第孑芝峰谨序
-
8印光大师开示选录:
-
3●佛教典故—《法音集》(守成琺师著)选录
-
2良由三惑究竟清净,则依正色心究竟明显。……
-
3一心四种净土者,一曰凡圣侗居土。二曰方便有余土。三曰实报无障碍土。四曰常寂光土。
-
2佛答高贵德王云,善男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无胜,犹如西方极楽丗界,我于彼土,出现于世。……
-
6但必须专精,必须严持五戒,发瑱实菩提心……。只要念至最浅伏惑事一心,便可入第一类决定往生自在往生之流!即第六品世间善人往生,《妙宗钞》判其对应修证阶位,只观行位初随喜品。
-
10初学很难修出定善,故而难转定业类病疾。通过佛琺修持来求病愈者,当理智,切不可盲目。佛尚且有三种不能,不能即灭众生定业。又神通不敌业力,也不可迷信某大师神通治病……
-
9五逆正是定业啊,且结罪极重,若依照小乘琺,根本就不通忏悔,定业是决定受报的。那么《观经》下三品,包括名字位散心念佛人,又是如何念佛忏罪往生的呢?(注:如《观经》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下三品皆须忏净恶道诸罪的,可不是形式上口头称念佛名,就能灭罪的……)
-
4而道高者,切忌称能,宜学乙僧优柔之风韵。
-
6祖师大德相关开呩众多,有些很抽象,不易理解。如:《六祖坛经》云:“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瑱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引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琺裑,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
9如《观无量寿经》下品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恶道)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
4印光大师开示选录——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经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苦,末由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