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 92,491 贴子: 1,148,627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 目录:
  • 古典文学
  • 2
    道是不能随意评判,不能随意说。因为这是世间最重要的东西。你说到别人的痛的地方了。道为人的心。核心动摇,被所有人打。
  • 15
    好心晴三部曲 壹:通明之书 一.歪风邪气 李四说:现在有人说秦桧是人才 ,我该怎么理解? 张三说:秦桧陷害忠良 ,不能算是人,人才更是无稽之谈, 它只能算个***。 岳飞是忠臣良将,在国家危难之际,千古流传的民族英雄 。 假如岳飞没有被秦桧害死,岳飞一定还会带着宋军攻打和消灭金国 。而不是岳飞被秦桧害死 ,宋朝才得以保全。 秦桧害死岳飞的主要原因有俩个,一个它本来就是个遗臭万年的玩意儿,二个它明知道岳飞是个忠臣 ,早晚得把自
    ☆清源☆ 15:33
  • 0
    高低相成,长短相形,善恶相成,明昧相成,成败相体,功过相体。一体有正面,和反者。这正是反者道之动。将欲翕之,必故张之。
  • 1
    【论道】如来所得法 此法无实无虚
    四十九hcl 15:16
  • 2
    有人说我脑子有问题我笑了没问题谁看道德经?
    青玄96 15:00
  • 0
    兵者,死之徒。战场之兵,口舌之兵皆死之徒。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弱则生,坚强则死。周瑜够坚强了吧,不论是学识还是打仗,所以他就自亡了。贱人贵己,丑人美己,害人利己,这是人性的通病。贱踏他人而贵己,叫贱人贵己,丑化他人而美化自己,叫丑人美己,伤害他人而得利于自己,叫害人利己。 人性本贪而求贵,求美,求利,求大,求多,所以才需要自省。求得者必失道而无德,何足论道。求得者必是无道德之人,无道无德,
    平衡中和 14:15
  • 6
    常人所擅长的就是分,而不是和。擅长分贵贱而贱人自贵,以贵自称者,入象不知其所执。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后一句就是对老子的侮辱。其中“则”应该是“责”。责我者自以为贵,所以下章说,知不知,尚。不知知,病。知道自己不知道,是高尚的。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这就是一种病了。 则我者贵,其中的“则”字是错误的。明我者贵,这也不对。不知知,病。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而胡乱指责,以衬托自己的高贵,这就是一种病。所以
    平衡中和 14:45
  • 0
    兵者,死亡之象(上) 愚昧之人都喜欢骂街而找存在感,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愚昧。人想找存在感的时候为何都会骂街,有句话说,有理不在声高,但是骂街的人都以为声高就有理,这和有卑才求信,有苦才求乐,是同一个道理。所炫耀的就是所匮乏的,心有卑,也就宠也惊,辱也惊。 骂街就是肤浅的以声音能量为存在感。论道无论据而放空炮,那只是存在声音的能量而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当一个人觉得卑微的时候,愚昧之人就开始骂街了。
    平衡中和 14:16
  • 260
    大家快来,大开眼界,听歌手医生陈奕迅的大开眼界(又名打回原形)来随我打开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 68
    我想学。但我得先知道学的内容,吧里的内容我都看不懂,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学的是修仙吗,学道以后能从事什么职业
  • 116
    道德经中有没有关于恶性竞争 内卷的描述 ,及后续的解决办法是怎样的 《道德经》中虽无直接提及 “恶性竞争” 与 “内卷” 的词汇,但有相关思想的体现:关于恶性竞争与内卷的描述 对过度竞争的批判:《道德经》第三章提到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指出社会如果过度推崇贤能、珍视稀有之物、炫耀引发欲望的名利权情,就会导致人们为了争夺这些而产生竞争与乱象,这可视为对类似恶性竞
    青玄96 13:13
  • 2
    劣根罪不收
    教学霸 11:08
  • 0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感悟:虽然道以万物为刍狗,但从现实来说以统治者为首的精英界层对国家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他们内心的欲望,想法,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民众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们忌讳
  • 1
    第一章:道是说不清的东西,但它是一切的本源。别总想搞明白它,顺其自然就好。 第二章:好坏、美丑都是相对的。别太执着,顺其自然,事情反而会更好。 第三章:别总追求名利,让百姓简单生活,社会才会安定。 第四章:道是空的,但用不完。它像深渊一样深不可测,是万物的根本。 第五章: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也是如此。别太感情用事,保持中立。 第六章:道像母亲一样,生养万物,永远存在。 第七章:天地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
  • 0
    灯: 师父,辛苦您,请教您 :中国历代只有辽国在东北建过国都,佛教在此区域发展到鼎盛,但是现在的佛教五大胜地都在南方,是原本布局就这样,还是随机性的? Taiguanglin: 布局肯定是有意为之的,就是愿意让放到南方的。 这个众生轮转,上一世修行的人,在这一世投胎继续修行,这样我们安排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管理和传法,把这些愿意修行的人,前世有修行的人,尽量安排到一个地方去。 安排到南方的多一点,北方稍微少一点,但是还是
  • 64
    本书汇集了Taiguanglin发表在百度帖吧关于佛法与修行的文章,对其脉络进行了仔细地梳理,将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最后汇编成册。 Taiguanglin师父以现代通俗语言,从佛教关于宇宙的起源入手,结合佛法的基础常识为读者阐述了佛门修行的方法和途径,其中结合自己的经历,用举例说明的方法,论述了修行的具体步骤,特别是打坐修禅的详细过程,为凡夫从零修到四禅下段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更为宝贵的是,Taiguanglin师父以自己修行过程中
  • 0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感悟:世间万物都是在道空中按照自然规律生存发展的,本源是道,人本身就有道,只要通过致虚极,守静笃的方式直接感悟道,也就看清了万物的本质,知道其是如何生存发展的人,而不必去行万里路,用感官增加经验的办法来认知世界,而表象并不等于本质,当表象积累过多,有时反会惑其心,而离真相更远。人们现在不断在探素外太空,其实
  • 0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感悟:得道之人常常放弃自我,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他们眼中没有好坏之分,善恶之别,因为他们体悟到万事万物的本源皆来自于道。他们辅万物以生长,不会迷于物质表象的诱惑,而是自然行事,皆合于道。他们治理天下,不为私欲而妄为,想百姓之
  • 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感悟:万物从出生那一刻起,便是在不断走向死亡。兴盛一时,必然走向衰败。强到极点变会变弱,重寒生热症,重热生寒症。自然规律是改变不了的,强行改变只会加速走向对立面,所以人民应超越二元对立思想看问题,生即
  • 284
    道与神之对决,即将拉开帷幕 每一位西方哲人的身后,都站着一个高大的影子,它就是神。 每一位东方圣贤的背后,都映着一个光亮的内核,它来自自然。 神之辉耀,曾照亮全球。 自然之觉醒,它叫做道。 道之归来,万年之绝尘。 当道之亮剑,当斩破一切灰暗。 我们的灵感来自于一草一木,我们的力量来自于日月星辰。 在挥手之间,我们已经沉睡千年。 在沉睡中无数性命得以湮灭。 历史轻然翻过,那些性命之凋零如同落叶。 但是这一切即将改
    天龙 4-3
  • 33
    要求:1,40岁以下。2,本科学历。3,有唯物主义哲学基础。4,非佛教徒。5,非帛书崇拜者。 讲解方式:发帖,回复。
  • 3
    一定不要做恶事,否则迟早会遭报应,上天不收,自有人收,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让那些恶人下地狱,永世不得超生!让好人一生平安!善恶终有报!是道轮回!谁也躲不过!
  • 1
  • 11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
  • 45
    超级能源的场效应1 人类最早提出在我们周围存在超级能源,并在未来将代替化石能源的是十九世纪末《克雷姆纳预言》的先知米塔尔·塔拉比奇。 一百多年来,有极少数高人知道超级能源的存在,如:尼古拉·特斯拉、爱德华·利兹卡宁等。爱德华就是凭借自己的超能力建立起巨石珊瑚城堡的那位。 尼古拉•特斯拉和弟子卡尔等人进行了一些超级能源探索性实验,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关研究虽获得一些成果,但并未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这些
    cyinjy 4-3
  • 7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一章讲的是练气突破筑基期,道冲就是前面练气圆满再也无法虚其心,这个时候就要冲破桎梏晋升到另外一个境界。这个时候就可以修炼术法,这里没有给出术法秘籍却给了自创术法的起源。提一下道德经是混沌起源功法靠的是悟性也就是说只教天才。任何人讲的都只能做参考,如果安别人讲的修炼混沌起源功法就变成了后天功法差
    青玄96 4-2
  • 0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感悟:一心求道之人,做事谨慎,为人谦逊,处事低调,时时自省,唯怕偏离正道。通向大道之路本是一片坦途,但世人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捷径反成歪路,与道渐行渐远。那些掌握着社会财富分配的人,毫无同理之心,被名利财富等身外之物迷失了双眼,私欲膨胀,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身享乐,
  • 0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感悟:道生万物,德养万物,万物自发的按照自然规律在生老病死中不断循环,无始无终。道德辅万物自然的生长化收藏,不自傲,不居功,不占有,不妄自干预万物的自然发展进程,为万物搭建生长平台,做好服务。侯王若能法道以治,做好服务
  • 116
        儒篡儒释的垃圾儒家经典<道德经>学术造假,必须全部抛弃淘汰     先看道德经的自相矛盾:   上德不德=上德否定上德!又如何有德?下德无德=下德不是德!又如何不失德?
  • 169
    谁解释的道可以让人大笑,他就是正解。题目就是:什么是道?
  • 0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感悟:形与神俱是为人,神御形,形养神,形强为假,神强乃真。形强易惑,神强志坚,守道乃足,世代绵延。修道成真,自有人随,随者愈众,影响愈远,德行自化,普及天下,自然而然,无为
  • 36
  • 45
    (道德)(道理)(道路) (一)(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么看(道)是大于天地,并且 永恒,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那么就不单单是中国人的道,而是整个世界
  • 36
    首先,十七岁接触到一本道德经,当时草草阅过一遍把道定义为规律,当初也不知道为什么稀里糊涂的读完,好像是半本,简易版,也根本不理解里面的内容,所以才发现人对于文字有种天然的习惯性与惯性。就像那些爱读小说的那样,你根本搞不懂一个大纲的扩写有什么就那么好看的,其实道理很简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有些人读道德经是根据达尔文社会性这种,有些人是儒释道,有些人偏哲学的对号入座。其实真的没有必要说别人怎样怎
  • 280
    这是我第七次挑战这个了,今天我又来了
  • 140
    自 序 古文过于精简,给后人的解读带来困难。特别是对于过于深奥的道理,尤为突出。对于道德经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更是大相径庭。有人说,道德经非老子一人所著,而是集多人思想于一体,因为其中部分内容出现重复,具体情况已无法求证。但我们目前看到的已非原著是确定无疑的,章节顺序已被人打乱。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古人著书于竹简之上,容易散乱,后人整理时发生错乱是正常现象。 道德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老子
  • 54
    本人想借贵吧宝地转载一篇有意思的帖子,希望吧主吧务勿删,之前的帖子写得不好,此乃重新发的帖子。
  • 783
    偶然看了曾仕强在鹿邑讲解老子的视频前两集,感觉神态说辞特别像卖拐里的赵本山。第一印象也属于老奸巨滑那种。讲的内容也是各种牵强附会,比如说买东西找中介是三分法。而且有许多危害性的言论,比较严重的一个是说小孩在外面挨打了跑回家父母应该给他一巴掌再告诫他打不过就不要打,这样他以后在外面就不会挨打了。简直害人啊!说了很多以后,怕人不信他还说我不是在开玩笑,道德经说正言若反,看似没道理学会了终身受用什么的。
  • 81
    何为自然?自然是否是一种比道高级的存在?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9

会员: 道友

目录: 古典文学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