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力、陈秀男——两个人的创作路

陈秀男

右三为陈大力
陈大力和陈秀男是“飞碟唱片”除陈志远和陈乐融这对金牌搭档之外,另一对金牌创作组合。而和陈志远与陈乐融分司曲词不同,陈大力和陈秀男的创作组合,则更像是一个词人加一点五个作曲人的组合。由于不识谱,所以旋律灵感不断的陈大力,绝大多数时候,都必须借助于陈秀男这样一位搭档,将他的旋律动机跃然谱上,并在润色、整合之后,才完成一首完整的作品。因此,在“飞碟唱片”许多专辑作品的作曲人栏里,陈大力的名字旁,总会跟随着陈秀男这个名字。
在“七陈二李”中,如果说陈耀川是学院派,李子恒是民歌派,那么对于陈大力来讲,由于更多是借助于哼唱旋律来进行创作,因此也更借重于直觉和敏感,再加上他一直以来在企划和统筹等事务上的专业度,也让他的创作,经常呈现出一种“经济实惠”。也许没有太多的技巧,甚至是无技巧,但就像最纯粹的民歌小调那样,很容易凭借着琅琅上口的词曲同音同调,从而形成抓耳的效果,很容易就形成极强的传播力。比如“小虎队”的《爱》,张雨生的《大海》,林志颖的《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郭富城的《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以及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等等,都是其中最经典的代表。
如果陈大力身边没有陈秀男,那么他的作曲作品会怎样。至少现在流传的许多作品,也许同样经典,但很有可能的一个现实,就是陈大力或许会像郑智化一样,因为在作曲技巧的缺少变化、纵深和层次感,因此在《水手》之后,就形成了创作上的“梨膏糖体”的怪圈,可持续发展力必然不会很足,这也是很多直觉型创作者的痛病。
而出身于民歌时代,曾经与李宗盛一起同为“木吉它”成员的陈秀男,则在创作上,更接近李子恒的气质,虽然同样以创作民歌步入歌坛,但在“飞碟唱片”这个大环境中,却更多将风花雪月的纠结,以更明朗、更直接和更简洁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相对于李子恒的人文情怀,陈秀男作品与市场的贴合度,甚至还要更高。也可以说,在创作技法上,陈秀男在“飞碟唱片”,一直介于陈志远和李子恒之间。
陈秀男与陈大力的搭档,很大程度上也像是当年The Beatles两位重要成员John Lennon和Paul McCartney的创作组合,通过两位成员在直觉、感性以及技巧上的互补,从而达到了一种高度的创作默契,不仅让艺术和商业能够最大限度平衡,也能让简洁和雅致得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