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戏曲吧 关注:3,598贴子:104,718
  • 14回复贴,共1

“倒折虎”和“扬帔翻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京剧《长坂坡》是著名京剧演员历慧良的拿手戏。在这出戏里,历慧良有一个绝技——倒折虎(相当于体操中的腾空后翻)。戏中赵云在糜夫人跳井时,他上前抓住糜的帔领,糜趁势穿越井台跃入侧幕(表示跳井自杀),就在这一刹那,赵云也一脚踏上井沿,腾空后翻,然后前冲着匍匐于地。这个“倒折虎”,是历慧良积数十年舞台经验“磨”出的绝招,既有难度又贴合人物的心境。甚至可以这样说,内行观众买票看历的《长坂坡》,就是憋着劲儿,专等着看这个“倒折虎”。因为他太美了,已成为《长》剧中使观众和演员的感情同时迸发的一个“点”。


1楼2012-01-12 07:06回复

    然而,年岁不饶人,文革后恢复演出时,历慧良已年满六旬。于是,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前厅挂出一块牌子:“因年龄关系,《长坂坡》中倒折虎不便再翻,将以其他表演代替,敬请鉴谅。”
    观众先是无可奈何的惋惜,继而代之是巨大的期冀。


    2楼2012-01-12 07:07
    回复
      2025-05-25 11:09:58
      广告

      戏开演了,当戏演到抓帔时,观众无不屏气凝神——只见历饰的赵云大步跨前,一把抓下糜夫人的“帔”(这里本该上椅子翻“倒折虎”),单脚倒搓几步,左手抱阿斗,右手中的“帔”随退随紧转几匝,突然手一扬,“帔”随手飞向身后,在空中散开,宛如个大蝴蝶。他单腿就势一个大翻身,右手恰好接住空中落下的“帔”,跟着跪搓,直扑井台。这段表演幅度大,既出情又放彩,所以在翻身接帔、跪搓扑井台连得两个满堂好,效果比过去还好。


      3楼2012-01-12 07:08
      回复

        两者对比,各有千秋。前者表现赵云抓帔时,用力过猛,在井台上不慎滑倒(倒折虎);后者表现赵云抓帔时,用力过猛,身体从井台跌下,“趔趔趄趄’之状。一个是“滑倒”,一个是“跌下”,都表现了赵云救主的急迫心情。显然,前者“倒折虎”难度为大,但就刻画人物来讲,却是后者更胜、更深一些。


        4楼2012-01-12 07:09
        回复

          一个好演员,由于身体等原因,在达不到过去表演境界的时候,不退缩,不胡弄,创编新的艺术形式刻画人物,既满足观众要求,又使自己的艺术向更高的层次攀登。
          历在《长坂坡》戏中,从“倒折虎”到“扬帔翻身”,就是很好一个例证。
          (摘自徐城北:京剧一百题,文字有改动)
          注:在戏曲光盘中,历慧良和陈真治、李岩、刁丽、张关正等演出的《长坂坡》,就是抓帔后“扬帔翻身”的精彩表演。
          另,我记得历慧良先生在“截江夺斗”戏中,赵云在讲长坂坡救阿斗时,曾用“倒折虎”表现人物。


          6楼2012-01-12 07:14
          回复
            我觉得扬披翻身比较合适。倒折虎起范儿需要时间,戏容易断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1-12 11:02
            回复
              你说的对。演技很重要,但一定要紧密结合剧情,脱离了剧情,哪怕是几秒钟,也会影响演出效果。这使我想起《打金砖》。
              李少春如何演这出戏,没有看过;谭元寿年轻时如何演这出戏,也没有看过。文革后,其他演员演出《打金砖》,最后,刘秀上到太庙神案上,被马武金砖一击,从神案上“跌下”。这个表演难度越来越大,“神案”不断加高,摔下难度不断加大。许多演员在表演时,要摆好架势,提起袖子,然后跃起翻下。这个动作难度虽然大,但演员的准备动作,脱离了剧情,使人觉得不是看“戏”,而是看“技”。
              谭元寿演出的《打金砖》,不是从神案上摔下,而是进太庙时,被马武一击,从高台阶上摔下,表演难度虽然降低了,但却比前者更符合剧情,(一个皇帝是不可能上到供奉祖宗排位的神案之上的),演员表演一气呵成,令人目不暇接,取得了很好的表演效果。
              我觉得,演员在表演时,一定要使自己的高超演技和剧情紧密结合,不单纯卖弄技巧,这样,才能取得很好地演出效果。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很难的。
              


              8楼2012-01-13 07:38
              回复
                谭先生那个抢背下高太漂亮了。关键是刚上来随着马武的砖就起范儿,没有准备动作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1-13 07:43
                回复
                  2025-05-25 11:03:58
                  广告
                  确是如此。


                  10楼2012-01-14 07:10
                  回复
                    似乎是叫倒扎虎?反正一念出来就像“倒chi虎”了~


                    IP属地:美国11楼2012-01-14 23:44
                    回复
                      是的,好多书上称此动作为“倒扎虎”。“倒折虎”,是徐城北的叫法,他在中国京剧院多年,是否有依据?不清楚。


                      12楼2012-01-15 07:51
                      回复
                        您的这个帖使我想起了第一次看厉先生长坂坡的情景看之前老人就告诉我这个倒插虎的精彩动作满怀期待可却取消了但厉先生的翻身也很好


                        13楼2012-01-15 19:29
                        回复
                          还是在剧场看过此戏的朋友感受最深。


                          14楼2012-01-16 07:05
                          回复
                            记得厉先生最后一次在中国大戏院演出{长坂坡}“抓帔”后走了七个“鹞子翻身”然后扔枪出手,没接住枪掉了,虽然这样那次演出对我也是终身难忘的,像厉先生那样的武生是“绝后”的。


                            IP属地:重庆15楼2012-01-19 00:56
                            回复
                              2025-05-25 10:57:58
                              广告
                              看过王玺龙倒折虎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01-19 0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