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鮨】(寿司)源自中国——可能看到这条很多人会很惊讶

(这个图还是日本的寿司啦,史籍仅有文字无图片可考了)
早在公元前3至4世纪,中国就有寿司的记载,《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鮨,就是寿司。寿司的另一写法“鲊”出现在五百多年后,公元2世纪中国汉朝刘熙的《释名.卷二.释饮食第十三》中。
后来寿司随汉字一同流传到日本,鮨、鲊两字已混为一谈,成为日本人中的寿司,在外邦发扬光大,中国却在明朝时从菜谱中消失。
一千八百多年前(即后汉年代),寿司已在中国流传,至公元700年寿司开始传入日本。当时是一些商旅,用醋腌制饭团,再加上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作为沿途的食粮,后来广泛地流传日本,当时的配料更用上各种剌身,并名为“江户散鮨”亦称“握鮨”,即是现今最受欢迎的寿司。
寿司“SUSHI”、“酸”即是酸腌制的食物。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当时的日本人,用一些醋腌制过的饭团,加上一些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木箱之内,作为沿途的食粮。直到公元1700年,即江户年间,寿司才于日本广泛流传,经久不衰,成为一种普通美味的食品。并受到人们的欢迎。
至于之前他们的菜谱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