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短文答题模式【PS:各个地方的答题方法不一样,我只是说了我们这个地方的答题方法,各位亲可以参考一下】
1.表达方式的分类: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抒情
2.修辞手法【PS:初中需要掌握8张修辞】
①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化抽象为具体,让人易于理解,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阶段分为明喻、暗喻)
②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具体的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排比:增强语句气势,使句子更有感染力、说服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夸张:把......夸大,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反问:用疑问来表示肯定,增强语句气势,更有说服力,使句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⑥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引人深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⑦反复:强调了......(某句话或者某种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⑧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除以上八种外还有拟物,借代,仿词,移就,通感,顶针等等修辞手法,不需要掌握。
3.写作手法(又名表现手法,写法,写作特点,艺术手法)
①对比 (1)全文用对比,叫对比的写作手法
(2)某一句某一段用了对比,叫做对比或者对照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反衬|正衬 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托物寓意 写作细腻具体,寓情于物,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⑤设置悬念。
⑥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⑦多角度描写。
⑧以小见大。
⑨象征。
⑩拟人化。
除以上常见的几种外还有托物言志,呼告等等。
4.问:某句话的作用。【视情况而定这句话的作用】
①如果这句话在文章开头:(1)总领全文(2)点名主旨(3)为下**铺垫(4)吸引读者
②如果这句话在文章中间:(1)从结构上来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从内容上来说: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如果这句话在文章尾部:(1)总结全文呼应开头(2)是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表达了......的主旨。(3)引发读者深思。
5.联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做这种类型的题时一定要注意课文的内容,不理解课文的内容就举不出相应的例子。
答题开头首先要写“我认为......”或者“我应该......”然后再举一个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例子。
8.叠词的作用
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情强烈,写出了......,表达了......。
9.概括文章内容。
①(1)谁?做什么?结果?(2)事物......怎么样?
②(1)写了一个......的人(事物)
注意:概括题要符合文章内容,尽量用文章的此举,加以归纳。
10.说明顺序
①逻辑顺序
②时间顺序
③空间顺序
11.分层次。
①按照时间变化地点变化分层次。
②按照逻辑顺序分层次,如总分总,主次,因果,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分层。
12.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①打比方。
②分类别
③下定义
④摹状貌
⑤列数据
⑥作诠释
⑦因资料
⑧作比较
⑨举例子
⑩画图表
13.说明文的A词能否去掉(换掉)B词。
①先说A词词意,再说B词词意。
②A词说明了......,写出了......
③A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去掉就太绝对了或者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14.环境描写的作用。PS:视情况而选择句子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②渲染了......的氛围。
③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④推动情节发展。
15.句式
①长句:逻辑严密,表意清晰,更适合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②短句:节奏明快,句式整齐,气势充沛,适合表达激昂欢快的思想感情。
16.破折号
①解释说明。
②转折话题。
③表示声音的延长。
17.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句子用了修辞手法的,去了修辞,用平实话叙述一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了或者写出了......
②句子没有用修辞手法的,在句子前面加上“为什么”,原因即是答案。
18.如何写开场白。
①扣住主题。
②语言要优美,有感染力,最好用排比句。
③必须宣布......活动开始。
19.如何写结束语。
①内容上要总结活动总结收获。
②语言上要生动优美,提出希望要求。
③要宣布......活动结束。
20.大词小用的作用。
①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
②表明这句话另有深意。
21.概括人物个性或者精神品质。
①要来源于短文,最好有原句证明。
②角度要广,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形容词。不能单纯的概括是个好人,或者伟大的人。
22.记叙顺序。
①顺序:叙事首尾清楚,连贯,给读者清晰完整的印象。
②倒叙:先写事情的结局,吸引读者,叙事紧凑。
③插叙:使文章情节更合理,内容更丰富,使文章结构严谨。
④平叙
=------------ 看在我累死累活的份上,求粉 =
1.表达方式的分类: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抒情
2.修辞手法【PS:初中需要掌握8张修辞】
①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化抽象为具体,让人易于理解,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阶段分为明喻、暗喻)
②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具体的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排比:增强语句气势,使句子更有感染力、说服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夸张:把......夸大,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反问:用疑问来表示肯定,增强语句气势,更有说服力,使句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⑥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引人深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⑦反复:强调了......(某句话或者某种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⑧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除以上八种外还有拟物,借代,仿词,移就,通感,顶针等等修辞手法,不需要掌握。
3.写作手法(又名表现手法,写法,写作特点,艺术手法)
①对比 (1)全文用对比,叫对比的写作手法
(2)某一句某一段用了对比,叫做对比或者对照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反衬|正衬 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托物寓意 写作细腻具体,寓情于物,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⑤设置悬念。
⑥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⑦多角度描写。
⑧以小见大。
⑨象征。
⑩拟人化。
除以上常见的几种外还有托物言志,呼告等等。
4.问:某句话的作用。【视情况而定这句话的作用】
①如果这句话在文章开头:(1)总领全文(2)点名主旨(3)为下**铺垫(4)吸引读者
②如果这句话在文章中间:(1)从结构上来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从内容上来说: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如果这句话在文章尾部:(1)总结全文呼应开头(2)是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表达了......的主旨。(3)引发读者深思。
5.联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做这种类型的题时一定要注意课文的内容,不理解课文的内容就举不出相应的例子。
答题开头首先要写“我认为......”或者“我应该......”然后再举一个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例子。
8.叠词的作用
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情强烈,写出了......,表达了......。
9.概括文章内容。
①(1)谁?做什么?结果?(2)事物......怎么样?
②(1)写了一个......的人(事物)
注意:概括题要符合文章内容,尽量用文章的此举,加以归纳。
10.说明顺序
①逻辑顺序
②时间顺序
③空间顺序
11.分层次。
①按照时间变化地点变化分层次。
②按照逻辑顺序分层次,如总分总,主次,因果,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分层。
12.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①打比方。
②分类别
③下定义
④摹状貌
⑤列数据
⑥作诠释
⑦因资料
⑧作比较
⑨举例子
⑩画图表
13.说明文的A词能否去掉(换掉)B词。
①先说A词词意,再说B词词意。
②A词说明了......,写出了......
③A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去掉就太绝对了或者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14.环境描写的作用。PS:视情况而选择句子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②渲染了......的氛围。
③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④推动情节发展。
15.句式
①长句:逻辑严密,表意清晰,更适合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②短句:节奏明快,句式整齐,气势充沛,适合表达激昂欢快的思想感情。
16.破折号
①解释说明。
②转折话题。
③表示声音的延长。
17.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句子用了修辞手法的,去了修辞,用平实话叙述一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了或者写出了......
②句子没有用修辞手法的,在句子前面加上“为什么”,原因即是答案。
18.如何写开场白。
①扣住主题。
②语言要优美,有感染力,最好用排比句。
③必须宣布......活动开始。
19.如何写结束语。
①内容上要总结活动总结收获。
②语言上要生动优美,提出希望要求。
③要宣布......活动结束。
20.大词小用的作用。
①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
②表明这句话另有深意。
21.概括人物个性或者精神品质。
①要来源于短文,最好有原句证明。
②角度要广,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形容词。不能单纯的概括是个好人,或者伟大的人。
22.记叙顺序。
①顺序:叙事首尾清楚,连贯,给读者清晰完整的印象。
②倒叙:先写事情的结局,吸引读者,叙事紧凑。
③插叙:使文章情节更合理,内容更丰富,使文章结构严谨。
④平叙
=------------ 看在我累死累活的份上,求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