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衍极 元 郑枃
提要
原序
卷上
卷下
提要
《衍极》二卷,元郑枃撰。案何乔远《闽书》曰:枃字子经,罗源人。泰定中官南安县教谕,与陈旅为文字友,著《衍极》五篇,《衍极记载》三篇。其书自仓颉迄元代,凡古人篆籀以极书法之变,皆在所论。宣抚使齐伯亨采而上之,作衍极堂以藏其书。陶宗仪《书史会要》又称其能大字,兼工八分,盖究心斯艺,故能析其源流如是也。其书载《永乐大典》中,而阙其记载三篇。别本又载有《学书次第》、《书法源流》二图,《永乐大典》亦阙。然别本字句讹脱,文注混淆,不及《永乐大典》之精善。谨合两本参校,补遗正误,复还旧观,其注为刘有定所作。有定字能静,号原范,莆田人。其名载林承霖《莆阳诗编》,亦见《书史会要》。盖亦文雅之士云。
原序
书道其大矣,斯文兴焉。世之学者往往务谈高虚,谓书非儒道之要而遂小之。轨所以行车也,车行而毁其轨,可乎?水所以行舟也,舟行而废其水,可乎?予南游至无诸城,见莆田郑君子经所著衍极五篇。雄文卓论,璀错玢豳,如观三代器物,不可名状;轧芴澶曼,如行洞庭之野,不见首尾。夷考其说,然后知子经得绝学于数千百载之后,旷世奇作也。书道其大矣。又尝即其言而求其为人,为之废书而叹曰:士之负材抱艺,莫不欲有为也,修名未立,老冉冉其将至,平居里巷,相接又无足与语,以发舒其所负抱者;慨古道之浸邈,愤俗尚之益乖,乃悠然独往,自托于著书,以鸣其所不能自已者,此衍极之为言所以怫郁而歔欷也,观是书者又不能无所感云。延佑七年庚申秋九月朔旦京口李齐仲思序。
提要
原序
卷上
卷下
提要
《衍极》二卷,元郑枃撰。案何乔远《闽书》曰:枃字子经,罗源人。泰定中官南安县教谕,与陈旅为文字友,著《衍极》五篇,《衍极记载》三篇。其书自仓颉迄元代,凡古人篆籀以极书法之变,皆在所论。宣抚使齐伯亨采而上之,作衍极堂以藏其书。陶宗仪《书史会要》又称其能大字,兼工八分,盖究心斯艺,故能析其源流如是也。其书载《永乐大典》中,而阙其记载三篇。别本又载有《学书次第》、《书法源流》二图,《永乐大典》亦阙。然别本字句讹脱,文注混淆,不及《永乐大典》之精善。谨合两本参校,补遗正误,复还旧观,其注为刘有定所作。有定字能静,号原范,莆田人。其名载林承霖《莆阳诗编》,亦见《书史会要》。盖亦文雅之士云。
原序
书道其大矣,斯文兴焉。世之学者往往务谈高虚,谓书非儒道之要而遂小之。轨所以行车也,车行而毁其轨,可乎?水所以行舟也,舟行而废其水,可乎?予南游至无诸城,见莆田郑君子经所著衍极五篇。雄文卓论,璀错玢豳,如观三代器物,不可名状;轧芴澶曼,如行洞庭之野,不见首尾。夷考其说,然后知子经得绝学于数千百载之后,旷世奇作也。书道其大矣。又尝即其言而求其为人,为之废书而叹曰:士之负材抱艺,莫不欲有为也,修名未立,老冉冉其将至,平居里巷,相接又无足与语,以发舒其所负抱者;慨古道之浸邈,愤俗尚之益乖,乃悠然独往,自托于著书,以鸣其所不能自已者,此衍极之为言所以怫郁而歔欷也,观是书者又不能无所感云。延佑七年庚申秋九月朔旦京口李齐仲思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