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会冲昏你的大脑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人类经常进行着随意注意和非随意注意的斗争。随意注意是人类特有的,需要意识控制注意,背单词、写文章靠的是随意注意;而非随意注意,指的是由于外界新鲜、怪异、有趣的刺激物而引发的注意偏向,刷微博、逛商场激发更多的是非随意注意。
惊奇这种情绪,往往伴随着非随意注意而产生。那非随意注意到底会对我们的认知过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美国范德堡大学心理系的研究团队似乎是解答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神经科学版上。
研究认为:惊奇会让我们暂时头脑发昏。
在实验中,他们要求参与者在电脑屏幕上不断呈现的字母中识别出字母“X”,同时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来观察和记录脑区的活动。在这无聊又没有挑战性的任务中,会随机呈现一张“人脸”来“惊吓”参与者。果然,他们的“阴谋”得逞了。参与者受到“惊吓”后,识别字母的正确率下降,直至习惯了这张“人脸”后正确率才回升。通过分析fMRI的数据,研究者发现两种不同的任务(识别字母“X”和人脸干扰)都会激活一个叫做额下回交界处的脑区,该区域被认为执行着协调多种注意,保证多任务顺利进行的功能。而“惊奇”的发生会增加该领域加工的负担,因此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也就会出现了。
看来经历“惊奇”事件似乎是一种负担。但是文章中的结论也说了,只是暂时地干扰罢了。至于大脑经过自己的努力协调后,对人的认知发展会产生何种作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那些学生宿舍楼地下摆蜡烛、弹吉他表白的场景,制造惊喜浪漫求婚的桥段,正是利用了在惊奇时大脑的一片空白,增加了让对方说出“YES,I DO”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