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吧 关注:8,037贴子:109,313
  • 2回复贴,共1

啃咸菜读论语之述而第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述而篇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我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且喜欢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真理早已被他的古人们发现完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了问题,只是因为我们把古人的真理给弄丢了,所以孔夫子认为他是不必再去探索真理的,他只要把古代的真理找出来,“述”一“述”就可以了!
  孔夫子其实是反对人类认识水平的进步。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谈自己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孔夫子还是比较勤奋的,当老师也能尽职尽责。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啃咸菜者言〕
  在孔夫子看来,周围的人都不是好东西。“他们”世风日下了!“他们”人心不古了!
  后代许多儒者都喜欢模仿孔夫子的样子,为别人的堕落而忧虑,实际上我看他们更多的是一种以道德完人自居的沾沾自喜。他们常常通过对别人的责难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
  其实社会总是在变化的,你孔夫子看不惯的人,不一定就是堕落的人,可能这个人只是比你更进步、更能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已。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中正平和,是很会生活,很会照顾自己的一个人。不过这样的人一般也容易变成一个市侩。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一辈子就是想实行周公之道,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所以有时就会梦见周公;年纪大了,气血衰竭,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雄心了,没有雄心自然也就没法子梦见周公了。
  孔夫子一生追求的事业谈不上什么光彩,但年老时对生如朝露的悲叹还是能打动我们的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基,以仁为依托,以六艺为游戏。”

〔啃咸菜者言〕
  这是谈儒者做人的方式。
  空泛地说说当然也挺不错,但大家也要注意孔夫子的“道”与“德”之类的提法都是有特定含义的。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拿着十条干肉来求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啃咸菜者言〕
  在孔夫子那个年代,能吃上肉,是非常奢侈的事。这一点能从许多事情上得到佐证,比如“膏粱子弟”这个成语,表面意思是指能吃上肥肉和细粮的年轻人,而实际含义就是指贵族子弟。这说明那时候能吃上肥肉的就是贵族了,一般人是很难吃上肉的。十条干肉的价值,大概是不好用今天的价值来衡量的,我估计应该是一大笔钱了。孔夫子办私立学校,首先大概还是看中了办学校的经济效益,每人十条干肉,够孔夫子享用一阵子的了。
在孔夫子之前,是没有私学的,只有给贵族子弟上的公学,那是周公办的。教育有关王化,政府一向很重视。私人是不允许办教育的。到了孔夫子那个时候,礼崩乐坏,以前的规矩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了,办个私立学校也没人管了,这个时候孔夫子就办了一个私立学校来捞钱了。看见生产酒壶的厂家开发了新产品,式样和以前的不一样,就这么点小事,叫孔夫子气得说:“觚不觚,觚哉!觚哉!”可是现在呢,为了捞钱,孔夫子却破坏了只能由政府出面办学的老规矩。礼崩乐坏,看来孔夫子也是有一份责任的。孔夫子自己也在破坏传统,却天天骂别人人心不古,孔夫子很虚伪啊!



1楼2007-05-12 16:48回复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要先让他充分思考,思考而不得,再去开导他;心里明白了,却苦于无法表达,这个时候,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新的内容了。”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在教学上还是有一套的。不过,显然孔夫子更喜欢在学生面前扮演一个全知全能的角色,他想让学生懂得的东西,都是他预先设定的,举一隅而以三隅反,那“三隅”很显然是由这“一隅”而可以推知的一个必然结果。孔夫子这样的人是不会喜欢学生标新立异、自成一体的。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是有同情心的,这一点和大家都一样。不过孔夫子的同情心只局限于他认识以及他喜欢的人。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啃咸菜者言〕
      吊丧而哭,余哀未尽,所以这一天就不再唱歌了。
      这里是表明孔夫子有真诚的感情。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如果让老师您统帅三军,那么您愿意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啃咸菜者言〕
      “行藏在我”,这是孔夫子很得意的一件事了,其实倒正是他无能的一个表现。他天天鼓吹要实行“仁政”,但是如果“领导同志”不尿他那一壶怎么办呢?他就“行藏在我”去了!记得蒋介石曾说孔夫子有民主思想,笑死人了!看见苗头不对,就自己一个人跑了,这样的人也会给大家带来“民主”?
      至于说到反对子路的鲁莽,那当然是对的。不管对什么人来说“暴虎冯河”式的鲁莽都不是一件好事。
      子路看见孔夫子赞赏颜渊,就有点不服气,就假设了一个情境,希望孔夫子能看到他勇敢的一面,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嘿嘿!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能追求到富贵,那么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我追求不到富贵,那我还是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吧。”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不但是个官迷,还是个财迷,只要能发财,就是给别人赶赶马车都可以。
    今天大领导的小车司机是很有权的,以今例古,大概古代大领导的马车夫也是很有权的。孔夫子可能就是想给这样的大领导赶马车吧。
      想给领导赶马车,可惜没人聘用他,孔夫子只好天天“信而好古”去了。




    子之所慎:齐(zhāi),战,疾。

    【译文】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情是:斋戒、战争、疾病。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在这三件事情上是最谨慎的。斋戒与战争都与政治有关,疾病与个人的生死有关,孔夫子始终是一个体制内的思考者。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音乐的美竟能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

    〔啃咸菜者言〕
      “韶”是舜时的古乐曲。孔夫子喜欢“韶”主要还是因为它代表了“礼乐治国”的传统。与其说孔夫子是喜欢音乐,不如说孔夫子是喜欢政治。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2楼2007-05-12 16:48
    回复
      对楼主比较佩服,对自己并不感冒的孔子,也能说这么多的话,不容易


      IP属地:北京8楼2007-05-12 16: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