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我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且喜欢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真理早已被他的古人们发现完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了问题,只是因为我们把古人的真理给弄丢了,所以孔夫子认为他是不必再去探索真理的,他只要把古代的真理找出来,“述”一“述”就可以了!
孔夫子其实是反对人类认识水平的进步。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谈自己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孔夫子还是比较勤奋的,当老师也能尽职尽责。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啃咸菜者言〕
在孔夫子看来,周围的人都不是好东西。“他们”世风日下了!“他们”人心不古了!
后代许多儒者都喜欢模仿孔夫子的样子,为别人的堕落而忧虑,实际上我看他们更多的是一种以道德完人自居的沾沾自喜。他们常常通过对别人的责难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
其实社会总是在变化的,你孔夫子看不惯的人,不一定就是堕落的人,可能这个人只是比你更进步、更能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已。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中正平和,是很会生活,很会照顾自己的一个人。不过这样的人一般也容易变成一个市侩。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一辈子就是想实行周公之道,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所以有时就会梦见周公;年纪大了,气血衰竭,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雄心了,没有雄心自然也就没法子梦见周公了。
孔夫子一生追求的事业谈不上什么光彩,但年老时对生如朝露的悲叹还是能打动我们的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基,以仁为依托,以六艺为游戏。”
〔啃咸菜者言〕
这是谈儒者做人的方式。
空泛地说说当然也挺不错,但大家也要注意孔夫子的“道”与“德”之类的提法都是有特定含义的。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拿着十条干肉来求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啃咸菜者言〕
在孔夫子那个年代,能吃上肉,是非常奢侈的事。这一点能从许多事情上得到佐证,比如“膏粱子弟”这个成语,表面意思是指能吃上肥肉和细粮的年轻人,而实际含义就是指贵族子弟。这说明那时候能吃上肥肉的就是贵族了,一般人是很难吃上肉的。十条干肉的价值,大概是不好用今天的价值来衡量的,我估计应该是一大笔钱了。孔夫子办私立学校,首先大概还是看中了办学校的经济效益,每人十条干肉,够孔夫子享用一阵子的了。
在孔夫子之前,是没有私学的,只有给贵族子弟上的公学,那是周公办的。教育有关王化,政府一向很重视。私人是不允许办教育的。到了孔夫子那个时候,礼崩乐坏,以前的规矩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了,办个私立学校也没人管了,这个时候孔夫子就办了一个私立学校来捞钱了。看见生产酒壶的厂家开发了新产品,式样和以前的不一样,就这么点小事,叫孔夫子气得说:“觚不觚,觚哉!觚哉!”可是现在呢,为了捞钱,孔夫子却破坏了只能由政府出面办学的老规矩。礼崩乐坏,看来孔夫子也是有一份责任的。孔夫子自己也在破坏传统,却天天骂别人人心不古,孔夫子很虚伪啊!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我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且喜欢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真理早已被他的古人们发现完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了问题,只是因为我们把古人的真理给弄丢了,所以孔夫子认为他是不必再去探索真理的,他只要把古代的真理找出来,“述”一“述”就可以了!
孔夫子其实是反对人类认识水平的进步。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谈自己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孔夫子还是比较勤奋的,当老师也能尽职尽责。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啃咸菜者言〕
在孔夫子看来,周围的人都不是好东西。“他们”世风日下了!“他们”人心不古了!
后代许多儒者都喜欢模仿孔夫子的样子,为别人的堕落而忧虑,实际上我看他们更多的是一种以道德完人自居的沾沾自喜。他们常常通过对别人的责难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
其实社会总是在变化的,你孔夫子看不惯的人,不一定就是堕落的人,可能这个人只是比你更进步、更能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已。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中正平和,是很会生活,很会照顾自己的一个人。不过这样的人一般也容易变成一个市侩。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啃咸菜者言〕
孔夫子一辈子就是想实行周公之道,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所以有时就会梦见周公;年纪大了,气血衰竭,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雄心了,没有雄心自然也就没法子梦见周公了。
孔夫子一生追求的事业谈不上什么光彩,但年老时对生如朝露的悲叹还是能打动我们的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基,以仁为依托,以六艺为游戏。”
〔啃咸菜者言〕
这是谈儒者做人的方式。
空泛地说说当然也挺不错,但大家也要注意孔夫子的“道”与“德”之类的提法都是有特定含义的。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拿着十条干肉来求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啃咸菜者言〕
在孔夫子那个年代,能吃上肉,是非常奢侈的事。这一点能从许多事情上得到佐证,比如“膏粱子弟”这个成语,表面意思是指能吃上肥肉和细粮的年轻人,而实际含义就是指贵族子弟。这说明那时候能吃上肥肉的就是贵族了,一般人是很难吃上肉的。十条干肉的价值,大概是不好用今天的价值来衡量的,我估计应该是一大笔钱了。孔夫子办私立学校,首先大概还是看中了办学校的经济效益,每人十条干肉,够孔夫子享用一阵子的了。
在孔夫子之前,是没有私学的,只有给贵族子弟上的公学,那是周公办的。教育有关王化,政府一向很重视。私人是不允许办教育的。到了孔夫子那个时候,礼崩乐坏,以前的规矩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了,办个私立学校也没人管了,这个时候孔夫子就办了一个私立学校来捞钱了。看见生产酒壶的厂家开发了新产品,式样和以前的不一样,就这么点小事,叫孔夫子气得说:“觚不觚,觚哉!觚哉!”可是现在呢,为了捞钱,孔夫子却破坏了只能由政府出面办学的老规矩。礼崩乐坏,看来孔夫子也是有一份责任的。孔夫子自己也在破坏传统,却天天骂别人人心不古,孔夫子很虚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