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身崖吧 关注:242贴子:27,350
  • 65回复贴,共1

感觉这次国五条还是比较狠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房价要降了么?


1楼2013-03-07 17:12回复
    【新“国五条”10大核心细则】
    1、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
    2、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可根据城市人民政府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
    3、已实施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限购区域应覆盖城市全部行政区域;限购住房类型应包括所有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购房资格审查环节应前移至签订购房合同(认购)前。
    4、对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连续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城市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
    5、购房人不具备购房资格的,企业要与购房人解除合同;对教唆、协助购房人伪造证明材料、骗取购房资格的中介机构,要责令其停业整顿。
    6、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本地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7、对执行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等政策措施不到位、房价上涨过快的省级政府,国务院要进行约谈和问责
    8、2013年起,各地区要提高商品房预售门槛,从工程投资和形象进度、交付时限等方面强化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定价,稳步推进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
    9、全面落实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有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10、各地区要大力推进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到“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底,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要实现联网。
    然后是,小故事和相关链接。


    2楼2013-03-07 17:13
    回复

      “新国五条”细则一出,金华市房交所大门被挤爆,而被戏称为“楼市晴雨表”的婚姻登记处,这几天也有点忙。
      婺城区婚姻登记处于主任总结:“这几天,登记处有'三多',开单身证明的多,离婚的多,补办结婚证的多。离婚是不是为了房子不好说,但是开单身证明和补办结婚证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房子。”
      大多数网民最关心的,还是细则1。
      1、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
      20%的税啊,伤不起。
      有吧友说“我想和这个国家谈谈房事,国家却只想税我”……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离婚,成为应对方法!
      【单身证明一天开出100多张】
      内容来自网络:
      27岁的徐小姐是下午1点半赶到婚姻登记处的,要开个单身证明,但直到2点30分才办好。
      “没想到这么多人,我随便问了几个人,都是说为了买房子,特地趁着今天天气好出来办。”徐小姐打算在婚前买一套房子,给自己一个保障。她很无奈:“唉,这个细则一出,我们这样的刚需,婚都不敢随便结。万一结得不是时候,平白损失了很多钱。”
      婺城区婚姻登记处于主任粗粗统计,平时办理单身证明的大概有40多张,原因有为买房子,有为出国需要的,但是这段时间过来办的都是为了房子的事情。这两天,单身证明一天要开出100多张,是平时的一倍。
      【有的夫妻离完婚,直接去开单身证明】
        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办理离婚手续。
        对于婚姻登记处的人气,两人有点吃惊:“没想到今天有这么多人。”说到离婚原因,夫妻俩只是淡淡地说:“性格不合”。
        在婺城区婚姻登记处附近的复印店,工作人员徐先生说:“离婚是比平时多一些,但应该不是为了所谓的'国五条'而假离婚,很多夫妻来店里复印证件的时候,都是一脸怨气,一点也不甜蜜。不过带着孩子来的,今天有碰到几对,可能有其他原因吧。”
        金东区婚登处工作人员表示,这几天离婚人数比平时略多,每天有五六对左右夫妻办理离婚,有的一离婚直接去办理单身证明,意图有些明显。
        婺城区婚姻登记处于主任表示,平时离婚的也就四五对,现在大概十多对的样子。
        “结婚的数字很稳定,每天都是20多对。还有一些夫妻就是为了房子,特地过来补办结婚证明的。”
      吱吱……


      3楼2013-03-07 17:15
      收起回复
        看了几位吧友对新国五条的解读,很有意思,可以看看:
        http://tieba.baidu.com/p/2198017921
        http://tieba.baidu.com/p/2194037604
        http://tieba.baidu.com/p/2189265899
        发完,贴图,本帖有吐槽的没?
        一个搞地产的朋友说:“加大交易成本……短期内成交量下跌……核心地段价值依然上升”


        4楼2013-03-07 17:17
        收起回复
          回答标题:治标不治本。
          回答一楼:你做梦呢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3-03-07 20:48
          收起回复
            很容易就能转嫁到买房者身上
            国家治理不了房价上涨,却很容易地获得了更多的税收
            最终的结论就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IP属地:江苏6楼2013-03-08 09:06
            收起回复
              这个贴竟然引来收费删贴的


              8楼2013-03-09 13:16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3-03-11 19:32
                回复
                  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你很不清醒。


                  10楼2013-03-22 17:26
                  收起回复
                    像这种什么2015年末实现地级市原则上联网的这种话,我都懒得骂娘了。户口不是早就联网?那跟着户口的房产登记为什么不能现在就联?留这段时间找退路还是找销路还是办签证转国籍?
                    最烦的就是那些恶心巴拉的什么原则性,基本上什么的,人话会说不?会就直接说人话,不会就闭嘴!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软性限制到时候必定转变成它们这帮畜生不作为的理由,又不是第一次见!


                    11楼2013-03-22 18:13
                    收起回复
                      胖子,我真的差点不会回答你的话
                      有些事,你也知道多说无益的。
                      刚才工作中,我还被打击了……
                      呵呵
                      @好胖的衰人
                      还好,
                      还好不用靠抱怨活着,
                      还好能照顾好自己,还有希望以后能好好照顾家庭……
                      有一群可以一起玩的朋友
                      有几个一起打拼的兄弟,
                      够了么?
                      至于所谓男人的“事业”“成功”
                      理想的旗子,扛不起来,就跟着顺眼的旗手走吧


                      13楼2013-03-25 17:10
                      收起回复
                        郎咸平(@langxianping) 国五条推出之后,最新数据显示三月份北京上海深圳二手房交易量暴涨294%,246%和370%,房价暴涨54%,23%和11%。这个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万众瞩目政府怎么走下一步棋,我劝告政府必须以老百姓最大利益为前提。 http://t.qq.com/p/t/185898004397781


                        14楼2013-04-03 18:51
                        收起回复
                          围观。。。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3-04-05 02:32
                          收起回复
                            房价没降,涨了


                            16楼2013-09-28 1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