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吧 关注:162贴子:7,671
  • 14回复贴,共1

【存戏| 瑞&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10-27 18:48回复
    [御花园|浮碧亭]---宫廷赏景处
    http://tieba.baidu.com/p/674330659


    2楼2013-10-27 18:50
    回复
      [艳阳盛光滟滟,镀得巴掌大的半片上薄薄笼上一溜儿细碎金边,携一众宫人行行止止,左右顾盼,耳畔闻得池中水声如鸣佩环,清凉之意浮上心头,自是去了半分暑热。执起扇面斜斜为半幅素面掩下阳光,眸光流转于青葱翠色之上,心头唯觉赏心悦目,深深呼吸吐纳,将肺腑间的浊气疏散了泰半,盛夏时节闷于屋内,纵有内务府奉来的大块寒冰祛暑,可到底有那股子烦扰萦于心头,此处浓荫匝地,间或有习习凉风,倒比屋内来得惬意的多]
      [眯起双眸享着半刻清明,一壁吩咐宫人在侧打着扇儿,一壁取了早先准备好的凉茶茶盏捧在手里头,指甲"汀"的一声把玩着茶盏盖面儿,唇畔笑意一勾,想着赶明儿定要去瞧一瞧悫嫔,届时她应是怎般一副扭扭捏捏行礼跪拜的模样——当真是教人期待]


      3楼2013-10-27 19:00
      回复
        ( 打慈宁宫定省归来,日头晒得还正厉害,谁知方经御花园而过,便只见天上乌云翻卷,一阵风至,挟着万线银丝飘过。那雨打在瓦上辟叭有声,不一会儿功夫,雨势便如盆倾瓢泼,羲和忙伸了袖子替自己挡雨,一众人忙忙寻了亭子来避雨。)
        ( 匆忙之中寻了一处,抬眼一瞧原是浮碧亭,里头早坐了位丽人,眼前人装扮不俗,倒好似与同宫宁嫔的眉眼有些相似,不待上前细瞧便起清音。)
        没想这雨下的这样急,只是宁嫔妹妹好似早就料到了?
        ( 一壁轻轻捋了捋发梢上的水珠儿,却犹是立在原地,半晌身后却是沉寂,这方扭转过身来。定身一瞧,却原不是宁嫔,一时甚是尴尬。)


        4楼2013-10-28 16:54
        回复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竟是变了天,微风徐徐成了狂风大作,阴云聚散间拧做一团,抬眼去看天色,竟是那般灰得发乌的模样,几欲滴下墨汁子来。想着自己并不曾料想到下雨,故而不曾携了雨具来,不由蹙一蹙秀眉,想着待雨稍小些再吩咐人去取。便是这时,听得脆生生的一声宁嫔,拨弄茶盖面的手顿了一顿,复而转过螓首,眸光在那宫装女子面上溜过一旬,不待吩咐,花禾已然上前,不亢不卑的行礼道:“瑞嫔娘娘吉祥,外头雨大,温妃娘娘吩咐奴婢来请娘娘进亭一叙。”言毕还递了早先备下的干净巾子过去。]
          [花禾三言两语倒解了尴尬,顺带提了面前人的身份,瑞嫔,倒是打从进封便开始在宫里头大出风头的一个,样貌上也算是个周正的,听她的话仿佛同叶荷有些交情,同住景仁,许是打过照面,思及此处,也不多话,只端瞧着那女子娉婷而前]


          5楼2013-10-28 17:12
          回复
            ( 那身侧宫人甚是知仪,便随她进亭,向座上人规矩行礼,尔后方捡一石凳敛裙而坐。温妃,如此一想方知为何将她同宁嫔混作一人,原本便是姐妹,自然有些相仿。一解方才尴尬之感,浅浅笑道。)
            早便知晓温妃娘娘同宁嫔是姐妹,也怪臣妾眼拙,连同宫的宁嫔都识不出,竟误认了娘娘。
            ( 温妃同宣嫔几个皆是元年进宫,可是这些年无风无浪的,倒是稳稳当当位列妃位,面上瞧着倒是温和端庄的紧,只是不知——)
            ( 羲和在一旁打落肩头的雨水,替我收拾着发髻,尽数交与她,只顾同温妃说话。)
            臣妾方才失仪,娘娘莫要介怀才是。


            6楼2013-10-28 17:20
            回复
              [知礼识仪,进退得宜,到底是大家出来的格格,昔日沦为宫人权当是磨砺,美玉经琢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又得救驾之功,想来当真是个有福运的,同那些包衣宫人出身的妃嫔当真不可同日而语。再瞧她通身的气派,便知不是个会对己自怨自艾对人耻高气扬的。若是摈去一切旁骛,我自会击节为她叫一句好,可只要思及她是令妃宫里头的,我便不住的会想到庄妃,心下难免存了芥蒂,不过也无妨,并非非敌即友,大雨不期而至,萍水相逢,也算有缘,我俩若是能说上几句,那便藉此打发时光,往后还能往来一二,若是一言不合,那往后不必来往便是]
              [听她话里歉意,不过一笑置之,如此尴尬之事,揭过便好,何须再提?只是恐她心生不虞,方补了一句]
              昔日在家中,也总有人分不清本宫与宁嫔
              [见宫人在侧奉上茶水,只收了声儿,待得宫人退下,方抿唇莞尔]
              瑞嫔与宁嫔同处一宫,自然晓得宁嫔是个活络性子,喜欢在院子里头兜兜转转的,本宫又不常出来,这才教瑞嫔错认了,这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瑞嫔不必介怀。


              7楼2013-10-28 17:40
              回复
                ( 如今且观后宫局势,庄令宸贵妃三人,妃位上又带着贞温二人,旁人皆或多或少知晓几分,可唯独眼前这位温妃,却是不怎么被人提及的。若说温妃资质平庸,我自是不信,若诚如此,她又如何能在众人当中赢得妃位?)
                ( 收了思绪,听她话中淡淡几语,不咸不淡,却是舒服。)
                臣妾从前卧病,倒是常常听见宁嫔宫里头传出来的笑声,后来走动起来,也知道宁嫔是个讨喜的性子。
                ( 垂眸一笑,想来她同宁嫔既是姐妹,自然亲近。)
                只是温妃娘娘虽同宁嫔有些相像,可是这一说话,臣妾便听出了不同。往后啊,可是再不会错了呢!


                8楼2013-10-28 17:49
                回复
                  ( 提及宁嫔,瞧她眉头隐隐簇起,不知是因着担忧又或是旁的什么。我只道这宫中姐妹相依,似庄妃令妃一般的关系甚是少见,故而只当温妃是心中有虑,即刻接了她的话道。)
                  宁嫔心性好的很,嘴又甜心又善,娘娘放心便是了。
                  ( 三言两语下来,我对眼前这位温妃娘娘便无戒心。她的话中带着一份不徐不疾的悠然,仿佛早就相识的旧人。因着今日要拜见太后,故而头上只插带两三样素净珠翠,此时在人瞧来正是少了三分娇艳,多添几分素雅。)
                  我身子早便大好了,不过素日还用着药,从前落下的病根子,并不妨事,倒是叫娘娘记挂着。
                  ( 方说了这几句话,四下里只听见一片“哗哗”的水声,倒是比方才来时下得更大了些,红墙琉瓦的宫殿尽掩在迷朦的大雨中。风挟着雨势更盛,直往人身上扑来。裙底沾了些雨渍,亦只是理一理半湿的鬓发,闻言不由向自己身上望了望,却有一滴雨水缓缓滑落,顺着那莲青色的衣领,落下去转瞬不见。)
                  ( 抬首一笑,恍若不觉,凉凉清风,直吹拂得心中清爽。)
                  沾衣雨水,并不是甚么污秽之物,倒反添几分自然。臣妾打小便是在草原上跌打惯了的,不觉碍事。


                  10楼2013-10-28 19:01
                  回复
                    [听她一言,心头松快了半分,堪堪扬唇而笑,草原上来的女子,向来都明媚张扬,纵然瞧去全然是端庄清雅的模样,可不变的却是那股子草原女子的大气爽快,我俩本无交情,她若拒绝也是常理,现下得她应允,倒叫我放下悬着的一颗心]
                    瑞嫔聪敏,我哪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观她面色,并不是素日康健所现出的红润,心下知她身子骨不算爽利,旁人身体,到底不能多置喙,顺着她的眸光去瞧那一帘烟雨,雨丝愈发绵密,其中细者形如发丝,亦有绣花针粗细,一时间青砖之上已然躺着几株残破玉簪,方才还高高在上,高洁出尘,现时却于风雨中飘零成泥,可见世事当真是无常。抬起皓白素腕扶了扶鬓间钗环,金钏滑至肘处,叮然有声,恍若不觉,只眯起双眸,笑言]
                    策马扬尘,自由自在,想想便觉着惬意——可惜,也只能想想了
                    [言语间颇多感怀,心知怀旧无用,却仍然愿意去惦念那些美好,大抵是曾经过得太好,而现下的生活却不尽如人意,所以才会思念旧日时光,权作念想]
                    说起来,满家的格格如今也是读书识字的居多,真要她们打马射箭,大抵手法纯熟的也只有十之二三了


                    11楼2013-10-28 19:46
                    回复
                      [蒙人顶信仰腾格里,她们至高无上的长生天,纵有无数人事变迁,阴阳交替,可天地恒存,所以才为人信仰,因为天地,意味着永恒,意味着人们求而不得的许多东西。天家富贵,唯帝后可并肩日月,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争一个头破血流,以求在永恒面前,用卑微的姿态,改变一下自己的命数。可命运既定,哪里又那么容易以一己之力转圜?]
                      无论咱们是想遨游于天地之间,看遍世间繁华,还是想驰马潇洒,恣意于草原之上,终归是不能了。
                      [宫阙连绵,屋舍俨然,一派正襟样子,这般地界,最是规矩分明,讲究一个礼字儿,逾了矩不成,犯了忌讳不成,无形间便是几多桎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照着前人的样子来,拘得人成了木偶,非要安分守己,至少是明面上的安分守己才好]
                      诗词歌赋是文人风雅,只是很讲究一个天赋,学得好的,那是西子捧心,学得稍有差池,便成了东施效颦。我倒觉着,这些锦上添花的,还是应该由着喜好来,喜欢的便略学上一二,不喜欢的也不必勉强。
                      [不知不觉倒摒了本宫二字不用,只是话语说到兴头上,哪里觉察得到言语里头的变化,再者,宫人皆在外侧守着,无人来扰,方才说话肆意了些]


                      13楼2013-10-28 21:54
                      回复
                        ( 抬起澄澈眼眸,螓首轻点,倒是抖落额尖一滴雨珠子。笑靥淡然,并不因这一幕而觉有分毫不妥。后宫诸人各有千秋,温妃虽算不上出众,却是恬静非常,想来太后她老人家最是喜欢。天子妃嫔,原就该装着一颗无争的心,只因眼前这一切都并不真真切切的属于你。可是若要不争,如何能存?好在同她说话我不必藏头去尾,费尽心机,只朗朗道。)
                        有时候臣妾也想。
                        ( 想草原上的风吹,想马奶酒的味道,想那犹如散落的珍珠一般的羊群点点。只是这辈子都回不去了,一入宫门深似海,从前种种也只有封印在脑海之中,不忍心再去唤醒。此刻星眸遥望远处,眸底尽是思念,而远处宫殿丛立,屋角上缀饰着各样神兽,是皇家独有的雍穆威严。)
                        ( 收了心思,玉指揉搓着手帕上的刺绣纹样。)
                        万岁爷素来主张满蒙汉一家,八旗里的格格自然也都潜心去学了汉人的雅致,倒是臣妾,在这诗词歌赋上头可是逊色的很呢!I


                        14楼2013-10-29 17:14
                        回复
                          ( 闻言一笑,瞧温妃面上淡淡的,却不想这话说出口来倒是啐了不少人的脸面去,一时正如春风徜徉,杏花绽放一般。原本望着亭前雨景,此刻一双黑白冽然的眸子转而移向温妃,盈盈一张秀脸,便如花中之蕊,以帕掩笑道。)
                          后宫姐妹们皆是各有所长,更有琴棋书画兼通之人,臣妾是打心底里佩服呢!不过,温妃娘娘方才说到这西子捧心同东施效颦,臣妾可还是头一回儿听呢!
                          ( 我原以为温妃性情温和,言谈举止必然也是极合规矩的,却不想听到这样一番话,倒是大出所料。柔荑摩挲着腕上的福禄寿翡翠,混杂着绿红白三色,腻如羊脂触手生温。)
                          娘娘的性子倒是洒脱,同我们蒙古人倒有几分相像呢!臣妾斗胆,不知娘娘祖上是哪里人?I


                          15楼2013-10-30 00:18
                          回复
                            ( 斜风中雨,天地间一派朦胧,入宫后鲜少有这样的时刻,品茶听雨,甚是惬意。螓首微垂,凝视着杯中袅袅上升的氤氲,亦如外间迷蒙缥缈的雨雾。茶香素来清淡,其中苦涩却可醒脑提神。只是我是在琢磨不出,这世间愁苦本便不可胜数,又为何有这样多的人还要情愿去一尝苦的滋味?)
                            ( 一晃首,额前的流苏坠子叮叮做响,掠过鬓边碎发,只道。)
                            臣妾见识少,多少还看不明白这茶中的奥秘。想着从前尚在闺中,哥哥常常打南边儿带些酸食蜜果,臣妾倒是极稀罕,可一道带来的那洞庭新茶却向来摆不到臣妾的案上,想个法子推说着孝敬给老爷子,倒还是常常能博他老人家一笑。
                            ( 闻得雨声渐弱,抬眸望去,复又是红花绿柳映入眼帘。雨后一丝丝的微风扑上来,吹着衣袖轻轻飘起,离了手腕,又伏贴下去,旋即又吹起来。祖籍满洲里?喃喃一语,似是想起些什么。)
                            这么说,娘娘的先祖可是同太祖爷一道入关的?I


                            16楼2013-10-30 13:48
                            回复
                              ( 诚然,今日一遇实属巧合,若非我先将她与宁嫔认错,又怎会有现下坐谈品茗听雨的乐趣。眸光落向亭外枝头上一朵朵玉簪摇曳生姿,微风将阵阵香气拂来,远瞧那叶片上盛着饱满的雨珠,更衬得叶片宽大碧绿。坐了这晌只觉腰间酸涩,并未答温妃的话,只将茶碗往石桌上一搁,起身步至栏杆,一手抚着朱漆大柱将亭外一枝玉簪花折下,放在手中把玩,自顾自道。)
                              一枝坠地作名花,洗尽人间脂粉色。这白鹤仙被雨一浇,倒是愈显高雅纯洁。
                              ( 乍一松手那花就落在了青砖地上,也不顾裙摆沾地,径直弯腰将那玉簪花捡起。)
                              娘娘哪里的话,能同娘娘在这浮碧亭躲上半日清闲,臣妾可是欢喜得很。这晌既是雨停了,那臣妾便不耽搁了,若是待会儿又要落雨可就糟了。温妃娘娘早些回宫去,臣妾改日再去拜会娘娘。
                              ( 盈盈一礼,遂搭了羲和的手离。)I


                              17楼2013-10-30 15: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