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修实践中,还必须特别强调三种疑。禅修者必须去除这三种疑:
1、疑法:怀疑禅修方法。禅修者怀疑说:“这种方法到底能不能够证得禅那?这种方法到底对不对啊?现在这个时候还有没有可能证得禅那啊?”这是对法的怀疑,是一种很严重的障盖,它可以障碍你不能证得禅那、不能得定。
2、疑师:怀疑业处导师。“业处导师是不是很厉害啊?他有没有经验啊?他是否已经学完了止观禅修啊?他是否了解我的问题啊?”对业处导师起怀疑,或者对导师所教导的指示只听一半不听一半。
有这么样的一些禅修者,他们表面上对导师很恭敬、很顺从,但是却不肯老老实实地按照导师所给的指示去做。就好像一个人生了病,跑到医生那里去看病,医生诊断后给他一定份量的药,然而他却只吃了一两片就把药丢掉,或者根本不吃就把它扔进垃圾桶。由于病人的顽固,他的病将很难治好。
同样的,想要证得禅那、培育观智,导师是很重要的。只要肯依照导师的指示,把导师给你们的指示认认真真地落实在禅修实践上,那么,禅修进步的把握就很大。就犹如佛陀纠正阿难(ânanda)尊者的话一样:
有一次,阿难尊者对佛陀说:
“尊者,我认为梵行有一半要依靠善知识。”
佛陀立刻纠正他说:
“够了,阿难,够了,我说善知识是梵行的全部!”
正是因为有佛陀这样的善知识,我们才有可能依法修行,正是因为有古代的那些阿拉汉们、有那些维护佛陀正法传承的上座、长老、善知识们,我们现在才有可能听闻到佛法,才有可能依法禅修。如果我们的业处导师精通经论、维护传统、严格谨慎,不会标新立异、杂糅百家,他就堪任为众人师,我们应当对这样的业处导师有信心,不要怀疑。
3、疑己:怀疑自己。
“哎,别人修得那么好,我的福德那么浅,资质那么差,怎么可能禅修成功呢?”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自信心,这也是禅修的一种盖,自己障碍自己。
因此,我们要禅修的话,必须去除这三种疑,要先去除这五种盖。去除了这五种盖,禅修之路才有可能平坦。
想在这里强调一下,对于排除禅修障碍,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以为:禅修提升了,有了定力,障碍就自然会消失。事实恰好相反!应该先排除禅修的障碍,端正自己的禅修心态,之后才能谈禅修!我们要先从端正己身开始,端正自己的身、语、意,守护好根门,尽量减低自己的贪、瞋、痴,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禅修,在禅修的时候才能争取更好的效果。有问题不要动辄就赖外部原因,很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出在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尝试去做、去实践,或者说只是懂得一些理论、道理,却没有真正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当中,没有真正用它来改变自己的心态,问题就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