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主义吧 关注:33,641贴子:731,753

暴力是如何正常化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艾娃是瑞典一位社会心理学教授,著有一些女权方面的书,她还研究男性对妇女的暴力,研究权力与暴力之间的关系。她的职位是瑞典国家特有的,是政府授予的,这个职位主要是向对瑞典占主流处理妇女受暴的方法提出疑问。瑞典政府认为,用传统的方法处理妇女受暴,在实践中不是很奏效,他们希望从妇女研究的角度研究暴力问题,从妇女的角度对以前的研究提出疑问。通过研究发现,对妇女的暴力有很多的神话,很多不真实的看法,对性别也是如此,人们对妇女有很多错误的看法,所以政府设立了这样一个教授职位,以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暴力和妇女的问题。


1楼2014-05-11 12:26回复
    该贴为转载,我也不知道作者是谁,是偶然发现的一个word文档。
    勿插,很长的文章,我慢慢贴哈


    2楼2014-05-11 12:28
    回复
      一、暴力正常化的过程
      1993年,瑞典成立了“反对对妇女的暴力委员会”,政府把开展对暴力调查的一项工作交给了这个机构,由艾娃来做。在这个调查中,有两个分析的方法,一种是把暴力看成持续过程的方法;一种是把暴力看成是正常化的过程。
        第一,暴力做为持续过程的看法。根据这种观点,暴力主要是由男人对妇女实施的性暴力、口头上的、身体上的、语言上的,这些暴力是不能分开的,整个暴力的过程是没有界线的,性暴力也可能包括身体暴力,身体暴力与语言暴力又是与语言暴力同时发生的。另外,妇女受暴,受以前经历的影响,当妇女谈到今天受暴时,也会谈到以前的经历,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把妇女受暴看成是每一个小的暴力的原因,暴力是一个持续的、反复不断的过程,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各种暴力相互的关系。我们的表中从不很暴力,到很大的暴力,是持续的,法律不认为严重的,实际上对妇女是很严重的,有些被人认为是微小的暴力也可以对妇女造成损害。妇女往往尽量把她们遭受的暴力看成是很小的,她们把自己受的暴力和更严重的相比较,认为自己的不是很严重。我们把妇女受暴做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所以,所有对妇女的暴力都是严重的。


      3楼2014-05-11 12:29
      回复
          第二种方法,暴力是一种正常化的过程,也就是暴力成为正常现象的过程。对于被施暴的妇女,如何定义暴力?比如一个遭到暴力的妇女会想,我所遭受的是暴力吗?暴力与控制之间是什么关系?妇女遭受的是不是暴力,定义很重要。很难让妇女把所遭受的暴力看成是暴力,生活在一种暴力关系中,就会改变她们对暴力的理解和定义。我们在研究中会思考,为什么妇女不认为所遭受的是暴力。我们在调查中采访了一万个妇女,我们发现,在暴力的过程中,界线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暴力逐渐变成正常现象,人们对暴力产生了新的理解。对一个妇女来说,在外人看来是暴力,但她本人可能不认为是暴力,她可能认为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这就表明女人对暴力的认识改变了,她接受了男人对暴力的观点,接受了施暴者的各种解释:她遭受暴力是因为她没有做好女人。男人不断告诉她,暴力是她自己造成的。男人会将这种观点和威胁控制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因此她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研究表明,一个施暴的男人与女人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她很难把这定义为暴力。


        4楼2014-05-11 12:29
        回复
            另外,妇女不把暴力看成是暴力,与刚才谈的偏见有关,这个妇女会受到社会上观点的影响,认为暴力是社会上小部分的、不正常的人发生的,我不是不正常的人。她也会接受社会上的观点,认为暴力只发生在特殊的环境中,如失业、酗酒,我不是这种情况。她还会接受社会上的观点,认为家庭暴力是非常不正常的男人的行为,我丈夫不是不正常的人。所以,她一方面接受丈夫的观点:她没有做好一个女人;另一方面,她接受社会占主流的观点,这种观点造成了我们正常人与不正常人之间巨大的鸿沟,被殴打的妇女不想把自己看成是受暴的人,也不想把丈夫看成是施暴的、残暴的人,她们想把自己和丈夫看成是正常的人。在瑞典,她们想把自己看成与男子是平等的,这是瑞典的一种理想。暴力正常化的过程中,被殴打的妇女会认为她丈夫是个正常的男人,她也不想把自己看成被殴打的,而是正常的人,在她说这话时,就做了有暴力的男人与正常男人的区分,正常女人和被殴打女人的区分。实际上,施暴男人与正常男人不断变化,妇女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在开始她看做是暴力的行为,后来看成是爱的行为,丈夫是因为爱才打她。妇女在洗脑和暴力过程中改变了她自己。重要的,我们应该把这看成暴力的后果,而不是暴力的原因。


          5楼2014-05-11 12:30
          回复
              在瑞典,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男人和女人是生活在平等当中。由于这种观点,妇女不愿把自己看成是受暴妇女,而愿看成是生活在平等之中的,她会告诉自己,我生活在平等关系之中,既使她受暴也会这么想。在遭受暴力的妇女中有一种罪恶感,她们会感到害怕,认为自己可耻、自卑,受暴是因为她做为一个女人是失败的。她会认为,以后我还那么失败他会杀了我。她们往往会对自己说:这种行为不是暴力。这样她们会认为不那么危险,她们会认为我不是那么失败,这种动态的过程她会认为不那么严重。如果暴力发生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就会产生这种过程。如果暴力被反复实施,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暴力就被正常化了。


            6楼2014-05-11 12:31
            回复
                我们采访了离开了有暴力行为丈夫的妇女,她们在重新回顾这个过程时,产生了非常不同的看法,她们在结束暴力关系之后发现两种时期的看法非常不同。我们认为,妇女只有在结束了暴力关系之后才会理解,她经历了一种暴力关系。在暴力正常化的过程中,男人会对女人越来越控制,他逐渐控制了女人所有的生活空间,控制了她的想法,因为他一直在实施暴力。另一种控制的方法是通过殴打控制女人的感情。对女人孤立,这种方法对女人也是非常危险的,他会采取一会儿暴力一会儿非常温柔的方法,施暴的男人有时会很有魅力,他要显示他的魅力。


              7楼2014-05-11 12:31
              回复
                  为了让女人了解这种暴力关系,她必须结束这种关系,她不能生活在暴力关系中来了解对妇女暴力的问题。在她离开有暴力的家庭时,还要有一个康复的过程,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她要重新工作。如果生活在系统的暴力关系中,就会各方面崩溃,要结束这种关系,必须打破孤立,从身体上、精神上。身体上结束暴力是走出暴力家庭;精神上结束暴力是不用男人的方法考虑问题,这就意味着男人不能再控制她的思想。妇女生活在暴力的环境中,她必须适应男人的观点,一开始适应男人是为了结束暴力,她认为适应了,男人就会结束暴力。适应的过程意味着她接受了男人的观点,不再把暴力理解为暴力。这是非常危险的过程,暴力不会因她的适应而结束。


                8楼2014-05-11 12:32
                回复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所谓暴力行为,指的是会引起害怕、恐惧、不安全感、冲突等后果的行为。
                  个体病理学认为施暴者与受暴者都有精神病特征或性格缺陷,如低自尊(Green,1984),精神疾病(Steinmetz1980),滥用毒品(Kantor & Straus,1987),性格不完整(Maiuro,Cahn& Vitalino,1986),强烈的追求权力欲(Dutton,1988)和无法应付压力(Rosenbum& Gibberson,1991)。
                  什么是婚姻暴力
                    如果可以真正走近每一个声称主张夫妻平等的人的内心,你会发现,许多人依然坚信“一个巴掌拍不响”,认为在家庭成员内,施暴者与受虐者都有责任。这不能不让人想起1990年英国一名官员询问一名受虐妇女时的“经典”对话:“我怎么知道你不是自作自受呢?”由于他的男性判决立场暴露无遗引起英国舆论界大哗。把受害者视为受虐狂,因而有意无意间去“谴责受害者”,可能会导致受害人更加孤立无援,更加回避外部世界和拒绝求助,从而更可能深陷恶性循环的深渊。
                    应该承认,我国的司法界、社会学界和心理学界对于婚姻暴力的研究是不够的。以我国的国情而言,家庭内部何种程度的事情可列位于婚姻暴力?目前尚无一套被大多数专家公认的理论。英国伦敦一位负责对暴力男性教育计划的专家亚当·朱克思,在《扭曲的心理》一书中,开具了一份被受害者认定是具有虐待性行为的单子:
                  ●掌掴、拳打脚踢、强抓、勒住脖子让她不能呼吸、推搡或压住对方使她不能活动、拽头发、扭捏、咬、强暴。
                  ●使用武器,扔东西,拿武器在她面前挥舞吓唬她。
                  ●软禁,不让她(或是让她不容易)和朋友亲戚或其他人见面或谈话。
                  ●吼叫、咒骂、说粗话、提高音量、使用愤怒的措辞或动作。
                  ●经济上的侵扰———比如很生气地质问她:“钱用到哪里去了”,不让她有机会拿到钱或使用汽车,故意破坏她求职的意愿与行动,让她相信丈夫是家中惟一的经济来源,并认为自己没有丈夫就活不下去,还说丈夫赚的钱就该是丈夫的。
                  ●在违反对方意愿的情形下,叫她一起观看色情影刊,包括家庭录影带。
                  ●推说自己已经做了一天的事,而不帮忙照顾小孩或做家务事。
                  ●无动于衷———冷漠、不给她鼓励,认为自己的问题比她的问题重要,不注意她,不说任何好听的话,不重视她的感觉、权利或意见;不但不主动谈论家里以及两人之间的大小事,反而期望她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生闷气。
                  ●不料理自己的生活,不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例如做菜;认为自己有权界定什么是好太太与好妈妈该做的事,坚持自己的期望、没有商量的余地;批评她没把小孩照顾好或批评她没有照顾小孩的本事。
                  ●告诉她: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怎么怎么做———例如收拾行李、离家等等。不认同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对自己很重要。


                  11楼2014-05-11 12:34
                  收起回复
                    误解:施暴者“有病”
                      谈到施暴者失去理性地殴打妻子,很多人会说,他们“有病”,包括精神病、心理障碍等。事实是施暴者“有病”的只占极少数。大多数是人格上有问题,如大男子主义、对女性有强烈的占有欲、缺少自信、有不良嗜好等。“有病”成为他们施暴的借口。其实,施暴者对其暴力行为是有一定控制和选择的。如果真的有病,他就也会同样在公共场所或工作单位对任何惹他们生气的人施暴。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的暴力对象仅仅是对他们生存和发展构不成任何威胁的、被他们看作是“私有财产”的妻子或同居伴侣。
                    错误理解:男人是被迫虐妻的,被他们的妻子过度唠叨逼出来的
                      施虐男人可能自认为自己的暴力或虐待行为是被迫的,是被妻子没完没了唠叨惹烦了后的选择。人们用不同方法来面对及处理压力或唠叨等状况,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使用暴力来处理这种情况。


                    12楼2014-05-11 12:35
                    回复
                      误解:大多数被打的妇女也有过错
                      一些人强调妇女被打是因为她们作了错事、未尽到妻子的责任、爱唠叨、跟丈夫斗嘴、不服丈夫等等,使丈夫不得不打她。但在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安全。女人做的事情男人不满意就该挨打,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反映,是对女性的歧视。


                      13楼2014-05-11 12:35
                      回复
                        谁是施暴者
                        同样,来自任何阶层、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中间都可能出现施暴者。实际上没有典型的施暴者形象。在公共场所,施暴者可能显示出非常爱他们的妻子或同居伴侣。他们仅仅关上门后来殴打他们的妻子或伴侣,并试图隐藏他们的暴行。施暴者通常具有大男子主义者、对女性有强烈的占有欲、低自尊或缺少自信等特征,对自己的行为缺少责任感,反而责怪受暴者引起了自己的暴力行为。


                        14楼2014-05-11 12:35
                        回复
                          暴力是如何发生的
                          70年代末,美国学者Walker用暴力的循环理论来解释家庭暴力,认为暴力是围绕一个循环反复出现的行为。
                          这种循环由三个阶段组成:
                            关系紧张阶段——施暴者开始变得愤怒;二者的交流被阻断;关系紧张加剧;受暴者感到施暴者马上要爆发。
                          暴力发生阶段。
                          “蜜月”和解阶段——施暴者向受暴者道歉;或者许诺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施暴者可能责备受暴者不应该惹他发怒。在平静下来以后,施暴者像是没有发生过暴力。
                            这个循环会在某些家庭中重复多次。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同类的暴力循环。比如,随着暴力事件的增多,“蜜月”和解阶段就不会再出现了。
                            很多家庭暴力受害者不愿放弃家庭,相信丈夫日后能有所觉悟和改善。但事实说明,暴力不会自行终止,打过第一次的施暴者就会有第二次、更多次。


                          15楼2014-05-11 12:35
                          回复
                            嗯,贴完了!
                            好奇怪,怎么看都没看到:“二”,在哪里?
                            好吧,回到这个文章,看来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还是不婚!


                            18楼2014-05-11 12:41
                            回复
                              瑞典现在还有家暴的出现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5-11 1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