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萌涩的涩涩兔吧 关注:126贴子:1,458
  • 22回复贴,共1

【涩涩萌兔•戳进】小说写作教程(写手必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有本事抢男人,你有本事戳进啊】
好心的我找来了一些写小说的教程。希望有想要写书的吧友都认真的看一看。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6-01 13:13回复
    =====楔子=====
    这个东西,在生活里大家应该知道是什么吧?不过可能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不大清楚。这个是垫在缝隙里,让一个东西更稳定的,比如你的桌子因为其中一个桌子腿短了一小块,来回晃,这时你找了本词典垫在那个腿上,就不晃了,OK,你垫的这个词典,就叫楔子。
    那么放在小说里,其实就是说,这个东西可以算做小说之外的,可以不算小说的一部分;词典能算桌子的一部分么。但是有时候没它不行。它是个很关键的东西。不过,如果你的桌子本身很牢固,那完全不需要这个东西。就是说,你的小说本身很有实力,或者说情节本身很完整,那完全可以不写楔子,直接入正题。
    总的来说,楔子的作用就是起到增加小说对读者的吸引力,它是放在文章前面的,没头没尾但是很精彩的一部分故事,给读者读下去的动力。它可以直接进入关键情节,前面没有说明,后面也没有继续,就这么一段悬疑放着。只有读者慢慢读下去,才慢慢发现楔子说的是什么事。
    =====END=====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6-01 13:19
    收起回复
      =====序=====
      又叫序言,或者其他什么无聊的称呼。总之这个也是放在文章整个前面的,但它跟前言基本相反,它是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其他东西的,是一个铺垫。比如作者自序,就是交代写作背景的;而小说里的序,多半用来交代整个故事的基础,让读者明白小说里提到的内容之间大略是什么关系。
      序言可以与正文衔接,也可以不衔接,比如一些小说通常的写法是,序章交代一下大陆基本状况,稍微写一个事情,比如魔族入侵了人类,然后正文写这个事情发生多少年之后,怎样怎样。这是似是而非的衔接,序言和正文是一个顺序的关系。
      总的来说,序言是小说构成的非必要条件,序言可以让读者更明朗小说提到的结构,但处理不好会有一直不入正题的啰嗦感,比如千篇一律的大陆最多的是人类,到处都是;精灵森林在人类难抵达的XXX;半兽人在苦寒之地,矮人在山洞里……这些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的交代,这样的序还是不要再写了。
      =====END=====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6-01 13:20
      收起回复
        作死图2号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06-01 14:15
        回复
          LL影子粗腿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6-01 14:23
          收起回复
            =====心理结构=====
            心理结构又称"意识流结构"、"情绪结构"、"心态结构"、"心理分析结构",是现代小说一种新兴的结构方法。它不按事物的因果律和时空关系来安排结构。 而是按照人物心理活动的流程来组织材料,通过人物的回忆、联想、闪念、内心独白、幻觉、梦境等内心活动连缀生活片断。在这种结构里,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 看不到了,内心秩序取代了事件秩序,心理时空代替了物理时空,生活场景、片断、细节将主要地通过人物心灵屏幕展现。而这种展现,有回漩、有倒流、有明暗、 有跳跃,有时间的颠倒与空间的重叠,有时空的分解与重新组合。心理结构是心理小说所采用的主要结构方式,但又不同于心理小说。心理小说以人物心理为主要表 现对象,而心理结构,有的侧重于人物心理表现,有的侧重于现实生活的反映。
            中国当代作家所采用的"心理结构",与西方现代派"意识流"作家所采用的"心理结构"技巧,也是有区别的。
            从整体看,他们都以人物意识流动为小说的结构框架;现实场景的描写只是作为人物意识流动的支撑点;时序的颠倒与溶合、自由联想情节的跳跃式穿插、心理分析 形式的意识独白等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法。但现代派作家强调人物意识流动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瞬息万变的,因此,他们笔下的意识流动是闪念性的,杂乱无章, 互不关联,像散布的彩点隐隐约约地闪烁,画面感不强,读来晦涩难解。中国作家描写的意识流动,常常是回忆性的,情理性的,画面相对完整,无数心理片断的连 缀往往构成完整的情节,反映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心理结构的优点是:
            ①以心理流程来结构作品,让作品的一切从主人公的心灵屏幕上放映出来,摒弃了由叙述人叙事、评价、描写、议论的手法,具有了传统小说没有的新质。
            ②心理结构不受客观时空限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同时铺叙、交错穿插,或放射扩展,加大了小说表现的容量。
            ③ 以意识流动为结构框架,在场面与场面之间,人物动作与动作之间,可以略去那些容易使气氛沉闷拖泥带水的过渡描写,摆脱了追求故事情节表面连贯完整的某种束 缚,取材灵活。有利于人物精神世界内心世界的揭示,可以相当充分地揭示人物心灵的真实。但心理结构的局限也是明显的。
            首先,依据心理流程结构作品,极易写得拖沓、琐屑、冗长、晦涩,往往要读者重新梳理、索解。另一方面,这类作品,人物想什么往往很细腻,做什么却不太清楚、清晰,使人物形象性格内向、模糊。采用心理结构,要特别注意克服这方面的毛病。
            =====END=====


            7楼2014-06-02 12:49
            回复
              =====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 "。
              在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直接抒情的佳作。例如秦牧在《土地》的结尾写道:"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 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 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再如赵恺的诗《我爱》中的 诗句:"我爱我柳技削成的第一枚教鞭,/我爱乡村小学泥垒的桌椅。/我爱篮球,它是我青春的形体。/我爱邮递员,我绿色的爱情在他绿色的邮包中栖息。"
              二、间接抒情: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 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法:
              ( 一)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 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二)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 性抒情。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三)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运用这种抒情方法,应注意它与一般谬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在 写作时,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 、景物,就可达到通过议论进行抒情的目的。
              抒情的方法是受抒情的方式影响或决定的;而抒情的方式、方法则又是受抒情的内容影响或决定的。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所抒之情确定抒情之法。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抒情的工作,实在是把境界、事物、思想、推断等等, 凡是用得到的足以表出一种情感的一一抽出来,融会混合,依着情感的波澜起伏,组成一件 新的东西,可见这是一种创造。但从另一方面讲,工具必取之于客观,组织又合于人类心情 之自然,可见这不尽是创造,也含着摹写的意味。"
              =====END=====


              8楼2014-06-02 12:54
              回复
                好像不错的样子,那涩涩有没有生存游戏写作教程啊?


                10楼2014-06-20 12:14
                收起回复
                  ========================嗷嗷嗷!僵尸会把回帖的你吃掉哦!!珍爱生命,切勿回帖!!!=======================


                  11楼2014-06-21 2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