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译
石黑一雄曾有多部小说获奖,包括《山影淡淡》(1982)、《浮世绘大师》(1986)、《长日留痕》(1989)以及《不能安慰的人》(1995)。其2000年最新力作《上海孤儿》也已被列入布克奖的候选名单。
此次访谈是在纽约亚洲协会举办的一次活动中,继与《纽约客》杂志琼•阿柯塞拉谈话之后进行的,访谈由Nermeen Shaikh主持。在访谈中,石黑一雄谈论了在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
问:有人曾说,小说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角色的塑造,尤其是对这些角色的内在意识进行审视。而对于当代作家来说,面对媒介和影像的激增,这一挑战显得越发困难,因为这些影像媒介往往会让人内心生活的审视变得错综复杂。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答:就小说如何适应其他的媒介——电视、电影、电脑游戏——这一问题而言,如果以上看法只是涉及其中的一部分,那么我得说像我这样一个以写小说为日常工作的人,并不觉得我所从事的是一项行将消逝的艺术,或者说是一项受到冷落的艺术。我出生较晚,因此影视和书本共同伴随了我的成长。我觉得处在电影和视觉影像的世界中非常自在,然而在某些方面——这才是我的出发点——我觉得当我写小说时,我实际探讨的正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垃圾”和“蜉蝣”的贬称。我认为我与广告界、电影界及其他媒体人员对某些事物的刻板印象所持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如果我使用——而我也确实经常使用——刻板形象这一术语,那么事实上它能变得非常有帮助。它也可以成为营造气氛和情绪以及表达深层思想的一种捷径。
所以,在写像《长日留痕》这样一本书时,并不是说我对20世纪30年代的家仆生活有全面的了解。我所知道的是,世界上很多人对英国的男管家和英国的乡村生活有某种特定印象,这种印象并非通过一些曲高和寡的历史书,而是通过流行文化来传播的。正是戏剧、书籍以及电影中有男管家这种刻板形象,这种固有形象才能够为我所用。同样,我新书中的上海也是如此。当然,上海是真的存在,或者说有这么一个人们——包括我的父亲和祖父——居住于其中的真实上海存在,但是我当然也非常清楚“老上海”这三个字使人们联想起各种各样的旧形象。如果你去西海岸的唐人街走走,比如去旧金山和温哥华,你就能不断重温那种传说中的旧上海形象。
石黑一雄曾有多部小说获奖,包括《山影淡淡》(1982)、《浮世绘大师》(1986)、《长日留痕》(1989)以及《不能安慰的人》(1995)。其2000年最新力作《上海孤儿》也已被列入布克奖的候选名单。
此次访谈是在纽约亚洲协会举办的一次活动中,继与《纽约客》杂志琼•阿柯塞拉谈话之后进行的,访谈由Nermeen Shaikh主持。在访谈中,石黑一雄谈论了在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
问:有人曾说,小说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角色的塑造,尤其是对这些角色的内在意识进行审视。而对于当代作家来说,面对媒介和影像的激增,这一挑战显得越发困难,因为这些影像媒介往往会让人内心生活的审视变得错综复杂。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答:就小说如何适应其他的媒介——电视、电影、电脑游戏——这一问题而言,如果以上看法只是涉及其中的一部分,那么我得说像我这样一个以写小说为日常工作的人,并不觉得我所从事的是一项行将消逝的艺术,或者说是一项受到冷落的艺术。我出生较晚,因此影视和书本共同伴随了我的成长。我觉得处在电影和视觉影像的世界中非常自在,然而在某些方面——这才是我的出发点——我觉得当我写小说时,我实际探讨的正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垃圾”和“蜉蝣”的贬称。我认为我与广告界、电影界及其他媒体人员对某些事物的刻板印象所持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如果我使用——而我也确实经常使用——刻板形象这一术语,那么事实上它能变得非常有帮助。它也可以成为营造气氛和情绪以及表达深层思想的一种捷径。
所以,在写像《长日留痕》这样一本书时,并不是说我对20世纪30年代的家仆生活有全面的了解。我所知道的是,世界上很多人对英国的男管家和英国的乡村生活有某种特定印象,这种印象并非通过一些曲高和寡的历史书,而是通过流行文化来传播的。正是戏剧、书籍以及电影中有男管家这种刻板形象,这种固有形象才能够为我所用。同样,我新书中的上海也是如此。当然,上海是真的存在,或者说有这么一个人们——包括我的父亲和祖父——居住于其中的真实上海存在,但是我当然也非常清楚“老上海”这三个字使人们联想起各种各样的旧形象。如果你去西海岸的唐人街走走,比如去旧金山和温哥华,你就能不断重温那种传说中的旧上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