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制扇历史久远,至明代,绍兴制扇工艺已甚精致,以密节细竹为柄,糊以白纸,堪作书画。清光绪元年(1875),绍兴柯桥的王星斋及妻陈英设立工场,在传统制扇工艺基础上,改革创新,使纸扇一跃成为朝廷贡品,并在杭州、上海、香港设门市部。王星记的扇,以"毛全本"及"全棕"最佳。"毛全本"用竹筋细匀的毛竹做扇骨。"全棕"则采用产自云、贵的实心棕竹,加工成扇骨。黑纸扇面,要经过70多道工序,用纯桑皮纸做材料,两面涂刷几层高山柿漆,使纸扇雨淋不透,日晒不翘,既能生风,又可蔽日、遮雨,有"一把纸扇半把伞"之称。扇面绘上人物山水,再加金银镶贴,更是锦上添花,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