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迷希望小学吧 关注:3,776贴子:101,701
  • 13回复贴,共1

【幸福时光】〖转帖〗“新教育实验”的一些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姐和听蓝雯子去凤岗参加新教育实验现场会和NGO西部教育公益论坛了,今天b百度了下新教育实验,觉得有些资料有点价值,现转到吧里供大家参考


1楼2008-04-18 14:15回复
    三、参与加盟期
    用上一段时间,加深了对新教育实验的了解后,请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愿意和能够参与进行实验(包括实验个体教师参与实验的情况)。

    参与新教育实验有两种方法:

    一种途径:先行动,再正式加盟。
    另一种途径:先正式申请、加盟,现,再开展具体的实验。

    采取前一种途径,可以直接在相关的论坛发帖开始实验,在此过程中,保持与各项目组(研究中心)的密切联系;或者在学校默默地实验,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递交实验成果。

    如果您是参加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儿童课程的实验的,则可以不经过以上的申请程序,你可以阅读本帖的第5楼《关于加盟童书项目及课题问题》,用先做起来,慢慢积累,最后总结申请课题的办法。

    采取后一种途径,实验学校的申请审批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实验加盟校阶段和实验挂牌校阶段;有意向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填写《新教育实验加盟校实验申请表》提交新教育研究院办公室备案后,经过研究院确认,即被视为参与实验。然后,每年要向新教育研究院课题管理中心及研究中心提交一式两份的一年实验计划,一年实验后,再提交一式两份的实验总结报告。

    对于加盟学校,新教育研究院将定期寄发实验简报和其它实验材料,并欢迎参加实验的各种培训和研讨会等。

    新教育研究院根据实验加盟校的实验效果和实验积极性,择优审批确定为实验挂牌学校,由新教育研究院免费颁牌,并予以公布。

    详细情况及表格下载,请见实验论坛的《实验申请/实验区培训申请/访问教师申请的相关规定和表格》一论坛帖子中关于“新教育实验个体、实验共同体及实验区域共同体管理办法”的跟帖,帖子地址:

    http://bbs.eduol.cn/dispost.asp?boardid=88&postid=306869

    我们重视实验的记录和实验材料的积累,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和教师实验个体,从参与实验时起,要立即在“教育在线”网站“新教育实验区、校、个体”论坛(http://bbs.eduol.cn/list_88_1.html) 建立实验专题帖,以便接受新教育研究院实验研究与管理团队实验观察评定,并参与实验研讨和交流;


    7楼2008-04-18 15: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http://www.chinacharity.cn/wzzxnrxservlet?zxxh=17936&zxlx=grzx)
      灵山慈善基金会:情系凤冈新教育

      历年来,教育公益都重在硬件设施的投入,而灵山基金会大胆尝试,将“盖房钱”转向了师资培训、教育理念的引进上。灵山基金会将新教育实验引进了凤冈,这里的老师、班级、学生,包括家长因此而发生改变,区域文化和教育品质在不断的提升…… 
       2006年9月9日,由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新教育研究中心组织,江苏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提供资金援助的“灵山·新教育2006贵州行义务支教团”一行4人在凤冈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后,如今新教育实验如雨后般春笋已经在凤冈全县大地上向阳花开,实验学校达到10多所,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师生达上万人。 

       两年来,江苏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不但派新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和实验教师到凤冈传播新教育、进行新教育的通识培训和现场指导,开展与落实“新农村、新教育、新希望”工程,还花费资金数十万元一直进行鼎立支助。 

       2006年8月25日至27日,灵山·新教育义务支教团深入凤冈绥阳一小和大石灵山完小,采取听课、评课、上示范课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并在绥阳一小五(3)班开展新教育实验活动。当时来凤冈支教的新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干国祥老师表示,在这里开展的活动很成功,他们会陆续派出更多的专家和教师进驻凤冈开展实验和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陆续向师生们提供课外阅读书籍,要把凤冈打造成贵州省“新教育”实验示范基地。


      9楼2008-04-18 15:33
      回复
        2007年春,凤冈新教育实验负责人做了一个实验发展的总体规划,继绥阳一小、大石完小、西山完小后,在龙泉二小、土溪完小、天桥完小逐步推开,在取得明显效益后又逐步向全县其他学校推开。2007年3月18日,灵山新教育实验课题研究中心魏智渊老师及新教育公益部成员朱寅年、干国祥、马玲等8人以及苏州湖塘桥中心小学和萧山得意实验小学的三位教师来到凤冈,在绥阳一小、龙泉二小分别进行了半个月的新教育实验指导,每到一所学校,支教团对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选择了实验班级,委派临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全面接管实验班的工作。凤冈县教育局、绥阳一小、龙泉二小、西山完小、天桥完小、土溪完小、大石完小等学校派出的随行学习教师随班听课,观摩学习,参与讨论,书写随笔,并参与到实验的具体实践中。安顺市猴场镇猫场小学也派出3名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北京教育科学院王晓春老师于3月27日专程赴凤冈开展实验指导,《中国教育报》记者陈晓蓓、《现代教育报》记者刁文和《中国教师报》记者还专程进行了跟踪报道。毗邻的正安县市坪完小领导和部分教师也经常上网浏览教育在线和凤冈新教育博客。2007年4月30日,新教育研究中心马玲老师与教育局有关人员说:“凤冈新教育实验的势头很好,看到凤冈的老师因我们而改变,我们就更加热情地投入了。”


        10楼2008-04-18 15:41
        回复
          200710月28日,在新教育研究院访问学者、浙江苍南县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苍南实验一小林正日老师的领队下,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苍南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吴海娜、李芳游、卢丽芬、杨奇志和数学骨干教师黄开选、高利共8名“灵山—新教育2007年秋贵州行”一行教师来到土溪完小,进行了为期4天的跟班指导学习和听取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课堂讲座,随后又深入何坝完小进行两天的指导。凤冈全县10多所学校及湄潭县永兴镇小学、务川县云峰小学也派出数名教师跟班学习。当时土溪完小36岁的女老师刘运萍很自信地谈了加入新教育的感受:“‘灵山—新教育’改变了我,我要将毕业15年来没有读书和写随笔的损失找回来,虽然每天感觉累,但是累得自在,活得充实。”土溪完小新教育负责人朱忠国说出了自己的座右铭:“我要做,因为我喜欢。”


          11楼2008-04-18 15:45
          回复
            (http://www.zjgfhzx.com/readnews.asp?newsid=2134)

            支教日记16再谈“新教育”,为其得到大量民间资助而喝彩 
            --------------------------------------------------------------------------------

             发表日期:2007年9月15日 【编辑录入:czx】 
             
             前言:2005年6月4日下午2点,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放弃周末休息和午睡,带着几个陪同人员,驱车来到我们学校.刚坐定,朱教授就说:"今天我是来还愿的,我答应要来小蔡和张校长要来看看的".那个小蔡就是我.

             2004年9月,朱永新市长和他的新教育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并很快成为我们教育航路的精神灯塔,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教育发展的前途和境界,从此,生活中少了80%的迷茫,添了10倍的激情!不同于释迦牟尼所宣扬的教义,朱市长的“佛经”不主张默默忍受,而提倡“行动”和“超越”! 

             朱市长以朴实而诱人的教育理想和同样朴实高尚的人格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包括我这样没名气的小小信徒。其中,现在已经涌现出了数量绝对可观的一批新教育名家,这些人也同样接受了新教育的精神实质——都死心塌地的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行动在“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无怨无悔地“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而行动,奔走于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任凭黑发染上了白霜!


            13楼2008-04-18 15:56
            回复
              (以下是是我在接触新教育2周年之际的“新得”)

               在本人响应新教育号召,开始写教育随笔2周年之际,再次阅读了有关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材料,希望借此给自己更多的激励和指引。

               我看过一篇文章,形容“新教育实验”为“教育的乌托邦”。其实,我认为有了乌托邦也好,总比什么都没有,失去了灵魂的依靠好!因此,数万教师义无返顾地跟随了朱永新教授。

               朱永新教授将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分散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六大行动”中,试图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最终让“心灵的教育”花香烂漫。

                事实上,“新教育实验”并不“新”。朱说,“新教育实验”发轫于百年前的欧洲,胡适的美国导师杜威就是这一实验的理论建构者。最早将“新教育实验”移植到中国大地的是徽州人陶行知。遗憾的是,它还没被蔡元培等人培育成参天大树,就被中日战争、国内战争、苏联教育模式扼杀在摇篮中。

                朱永新表示,他希望新教育实验是“考试教育”的矫正者,尽可能地实现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上的“教育声明”:让学生获得鲜明的辨别力,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道德上的善,以免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更像一只受过良好教育的狗,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6年前,朱永新和自己的博士生在网络上注册了一个名为“教育在线”的网站,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创办了一个ngo性质的“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以此为平台,朱永新和他的追随者,在播种理想的路上,挂出了“新教育实验学校”的第一块牌匾。

                就苏州而言,身为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朱完全可以调动政治资源,拓展他的“新教育实验”,但他却选择了民间实验的运营模式,着意于民间力量。

                朱对报社记者表示,“新教育实验”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于公益性实验活动,一个ngo的项目。申请参与实验的学校,只需接受他们的教育理念,按照它们的指导手册实施即可,不但不需缴纳任何实验费用,还能免费获取一块价值百元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的牌匾。

                2004年春天,各家报记者第一次采访新教育实验的时候,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媒体人士怀疑,这是一场乌托邦式的实验,可爱而不可信。“怀疑派”的理由之一,便是它的运营模式:没有一分钱的官方拨款,自身也没有“造血功能”,所有经费都来源于朱永新的讲课费和著作的版税,所有骨干人员都是义工,他们不但不能像国外的公益性项目的实施者那样获得报酬,还要自己贴钱,那些农村学校不但买不起电脑,上不了“教育在线”,也没钱“营造书香校园”,这样的教育实验能撑多久?


              15楼2008-04-18 16:18
              回复


                19楼2008-04-18 16:3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0楼2008-04-18 16:35
                  回复


                    21楼2008-04-18 16:35
                    回复


                      22楼2008-04-18 16:36
                      回复


                        23楼2008-04-18 16:36
                        回复
                          果然很爽


                          24楼2008-04-18 18:21
                          回复
                            辛苦当兵和若水了,先挂起来慢慢看,学习


                            IP属地:四川25楼2008-04-18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