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吧 关注:4,167贴子:3,42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般的马克思考题,一些比较重要的原理,希望可以帮到大学党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14 20:35回复
    首先是各章的比较重要的原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14 20:35
    收起回复
      2025-05-20 02:36:22
      广告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自办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及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1-14 20:37
      回复
        一章(唯物论和辩证法)
        1.什么是哲学?——P22
        答: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提供了对于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1-14 20:39
        回复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P22-23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1-14 20:39
          回复
            3.矛盾的同一性包含哪些方面?——P41
            答:矛盾同一性的含义以及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见【辨析题3】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1-14 20:41
            回复
              质量互变规律P44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食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1-14 20:44
              回复
                接上一个。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1-14 20:44
                回复
                  2025-05-20 02:30:22
                  广告
                  第二章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1-14 20:46
                  回复
                    第二章:(认识论)
                    1.为什么说实践决定意识?(实践决定意识表现在哪些?)——P62-63
                    答: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课题、认识工具、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1-14 20:48
                    回复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什么?——P68-69
                      答: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1-14 20:49
                      回复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69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又不是相互分离的,它们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1-14 20:50
                        回复
                          5.什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包含哪些内容?——P75-78
                          答:见【辨析题4、论述题2】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通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通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否则就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1-14 20:51
                          收起回复
                            接上。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率的认识总是有限度的。包括两层意思:①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因而是有限的。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即认识的深刻程度、精确程度都是有限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1-14 20:51
                            回复
                              2025-05-20 02:24:22
                              广告
                              第三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1-14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