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只有两个剧种有国家剧团,一个京剧一个评戏。戏剧衰落,京剧作为国粹,靠财政拨款,大剧团还可以生存下去,而评剧不会享受到同样待遇。 评剧的改革走什么道路,很简单,走市场化道路,靠进人民大会堂的一两个政治性新编剧,挽救不了评剧。评剧的市场化不妨好好借鉴一下越剧,仅仅嵊州一地就有上百个民办越剧团,每个剧团至少年演200场,多的超过500场,年毛收入可达上千万,比北方一个市级评剧团的收入都多。浙江的省会和大城市越剧在编排新剧的同时,还在探索越剧腔调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以便争取年轻观众。
评剧的改革要探索四条道路,一是推陈出新,把原来证明成功、解放后被丢掉的老剧拣起来,同时要尝试新剧的编排,传统评剧大戏多来自三言两拍,这条路证明是成功的,在明清文学中找题材,仍然可行,贴近现代生活的剧也可以尝试,但断然不要走高大尚德道路,评剧唱腔就决定了这个剧种只能走平民路线。同时大戏中要减少对白减少文腔,学京剧会走上不归路。试问现在年轻人有几个能听懂京剧的对白?听不懂就不会喜欢。
二是要缩短剧情,一出戏最好保持在30-40分钟,白话对白,行腔要体现出评剧的曲艺味道。可以像连续剧一样,一个故事分成几集演,最好又能够各自独立。一出大戏动辄两三小时,慢慢腾腾,吸引不了新观众。短小又衔接,可以减少拍剧成本,增加演出场次,让观众有选择余地。
三是支持民办剧团发展,一个专业团,几个台柱子杵着,每年每个演员演不了几台戏,怎么让演员有提高的劲头,不如挑头搞几个有生命力的民办剧团。浙江有文化中介人,专门投资越剧,一边找剧团一边找市场,10几年推动了越剧的中兴。评剧需要资本介入 !!
四是要把评剧进校园,争取新一代观众的活动搞起来,即使是评歌也不怕,有大学生喜欢上评歌评剧,这个剧种就有希望。要是有几个评剧歌曲走红市场,会有很多人回头找传统评剧。京剧难改,评剧没那么重的包袱,改起来相对容易。
评剧现在缺什么?缺文化,大量有品位的编剧进入评剧,这个剧种就能焕发青春。还缺资本,资本进来,像浙江横店那样,要是能搞些有评剧唱腔的电视剧,就能掀起评剧浪潮。评剧最缺的是眼界和胸怀,老一代的评剧走过对口落子,走过街头活报剧,最后才像梆子和京剧学习,搞出了评剧剧种。后来者却想除了传承不再创新,不再找新路,这样会断送评剧未来的。欢迎讨论。
评剧的改革要探索四条道路,一是推陈出新,把原来证明成功、解放后被丢掉的老剧拣起来,同时要尝试新剧的编排,传统评剧大戏多来自三言两拍,这条路证明是成功的,在明清文学中找题材,仍然可行,贴近现代生活的剧也可以尝试,但断然不要走高大尚德道路,评剧唱腔就决定了这个剧种只能走平民路线。同时大戏中要减少对白减少文腔,学京剧会走上不归路。试问现在年轻人有几个能听懂京剧的对白?听不懂就不会喜欢。
二是要缩短剧情,一出戏最好保持在30-40分钟,白话对白,行腔要体现出评剧的曲艺味道。可以像连续剧一样,一个故事分成几集演,最好又能够各自独立。一出大戏动辄两三小时,慢慢腾腾,吸引不了新观众。短小又衔接,可以减少拍剧成本,增加演出场次,让观众有选择余地。
三是支持民办剧团发展,一个专业团,几个台柱子杵着,每年每个演员演不了几台戏,怎么让演员有提高的劲头,不如挑头搞几个有生命力的民办剧团。浙江有文化中介人,专门投资越剧,一边找剧团一边找市场,10几年推动了越剧的中兴。评剧需要资本介入 !!
四是要把评剧进校园,争取新一代观众的活动搞起来,即使是评歌也不怕,有大学生喜欢上评歌评剧,这个剧种就有希望。要是有几个评剧歌曲走红市场,会有很多人回头找传统评剧。京剧难改,评剧没那么重的包袱,改起来相对容易。
评剧现在缺什么?缺文化,大量有品位的编剧进入评剧,这个剧种就能焕发青春。还缺资本,资本进来,像浙江横店那样,要是能搞些有评剧唱腔的电视剧,就能掀起评剧浪潮。评剧最缺的是眼界和胸怀,老一代的评剧走过对口落子,走过街头活报剧,最后才像梆子和京剧学习,搞出了评剧剧种。后来者却想除了传承不再创新,不再找新路,这样会断送评剧未来的。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