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里装:应季衣服+生活用品
很多学弟学妹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准备生活用品就成了很琐碎的事情。衣服方面,如果学校在本地,那么带少量的衣物即可。高校都是公寓化管理,所以被、褥等物品是统一购买的,但毛巾、牙刷、牙膏、剪刀、剃须刀等生活必需品,则需要自带,如果担心分量过重,也可到校后就近购买。“就近”的意思可不是指就最近,而是就附近的大型正规超市购买,因为开学季每年就这么一次,学校超市可不会放过这么稀缺的赚钱好机会,所以你懂咯?不过一般当开学一周以后,所有物品价格就会降下来了,想经济一点又想偷懒的同学这时候就有福利咯!
兜里揣:少量现金+信用卡
像我一样从外地来北京求学,钱是必不可少的,你们最好办张银行卡,安全又放心。中国邮政推出的邮政绿卡最适合大学生,办理时会得到一卡一折,你们家长和你们各持有一样,它的优势是异地取款时免加手续费。在北京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的普及,为学弟学妹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你们要做的就是玩转微信和支付宝,既保障了资金安全又支付简便。比如我出门都很少带上现金,在路边买个鸡蛋灌饼也可以网络支付。
身上带:车票、机票+证件材料
出行是你们家长们最放心不下的事,学生票采取提前12天发售,准大学生可凭入学通知书购买学生票。对于一些准备乘飞机出行的学生来说,也将享受很大的实惠。对于准大学生来说,带齐相关的证件材料也是重要的,如果是团员,应由团籍所在学校团委在团员证上填写转至高校团委并加盖公章;如是党员,则需要所在学校组织开具转出证明。此外,还要携带好自己的相关组织关系档案。出门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录取通知书中的要求,然后逐一落实,身份证更要随身携带入校,不然说不定你出门坐个地铁都有可能因为没有身份证而招麻烦,别忘了,这是帝都——北京。
主要花费在哪里?
主要开支是用在伙食,买书、文具、电话费、上网及回家的交通费等,想娱乐嗨皮,那就得看看你的腰包了(父母的血汗钱,自己掂量吧)。
进校以后
新生报到后,很快就会见到你们的班主任了,进入一个班级通常会配给一个辅导员(也有叫思政老师),和班主任一样;辅导员负责管理两到三个班级,注意:辅导员只负责生活(挂科时会找你)不负责教书,因为他们自己还是学生(通常在读硕士)。注意要同辅导员搞好关系,这关系到你在大学的发展,这时候展现你人格魅力的时候就到了。
关于社团啊,这就要赘述了。大一开学不久,各社团就开始摆滩“招新”了;要参加“学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较权威的社团时,还要进行面试等,对学生会工作有热情的可以考虑去试下(记着:大2时你竞聘不上部长就应该退出社团了,原因嘛,哼哼。。。照做就好)。你不要急着加入若干社团,不是说不好或不让去,考虑参加什么“社团”时要把握尺度,因为大一去“学生会”工作时会对学习影响很大,大学的“学生联合会”及“学生代表大会”的正式会议都要求代表“正装”出席,男西装领带、女西裙套皮鞋。如你幸运地参加后;要考虑自备了。
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最好把班级里的同学都认识一遍,当到了做书面作业或交考试作业时,你就知道这有多么好用了,大学经常会相互抄作业。第二件事:大学旷课是经常的事,要学会旷课或被点到缺席时如何找出合理理由(并非本意,也有些不好),但这也是必修课(因为大学生活不同高中,有些课认真去听也不会有收效。我们应该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就是大学。
大一的聚会、联谊(AA制)特别多,一般都是些社团、同乡会等,你可随意参加,那些活动其实都不错,可以让你更加了解大学生活,帮助你适应,也扩大你的交友圈,当然也是打发时间的好办法。认识多一点的人真的对你帮助很大,他们能教会你很多东西,帮助你更好成长,少走弯路。(当然,也得防火防盗防啥啥啥啥啊)
刚入学,学弟学妹可充分利用旧书(课本),从旧书市买或者找同乡的学长借。学长们都是很爱护师弟师妹们的!而且很多书也没必要买,比如什么毛思,马经,军理之类。有一点要强调:别挂科。
学习生涯的转型
大学不是中学,就不要带着传统高中的方法去学习了,上课只是形式,关键还是自学。大一的学习特别重要。第一学期往往能够决定你大学生涯整个的走向。大一你们就应该思考四年后的目标;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是考研或是争取保研、本科后出国读硕还是在国内联读(本硕联的同学)。这些都很重要,事关你要制定、调整大一的学习方法。考虑四年后继续深造的学弟学妹要特别注意:各学期学科的考试。第一学期各专业都要学基础课,例如:高数、线代、大英、大物、体育、毛思等,大一的科目,如学习不太适应、不太认真时;期中考挂科(唔及格)的机会还是很高的,但一般到了期末考就较容易过了,不是太离谱一般都可过,所以,相对来讲较难取得高分。如果你大一出现挂科(期末),就意味着你以后可能会失去了很多机会,包括转院、转专业、奖学金、保研and so on。大一要努力学好的科目有两门:高数和英语。这两科都是都非常重要,且学时长、学分高、关联大,对以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基础科目,这两科影响“平均绩点分”也较大,千万不能忽视。其它科不是不重要,但一般都相信“临急抱佛脚”有机会考出好成绩。
勤工助学啥途径?
家庭不富裕的学弟、学妹们入学要注意喔:一定要先跟学校联系或按学校的要求,做好证明文件,报到时走“绿色通道”办理“入学贷款”,学校都有“勤工俭学”安排。学校的有关“社团”会安排贫困生们有偿劳动。或休息日也可参与一些校外家教(北京城区平均20-25元一小时),可保证师弟师妹们的基本生活。
要学会记账和强制存款
我总结了我的朋友圈,约四成的同学经常入不敷出,所以你们也可能在学校感觉钱不够花。只要学弟学妹从大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入不敷出的情况就能避免。
所以我还是建议量入为出,养成记账的习惯;逼自己存钱,即使50元一个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储蓄习惯;养成不使用信用卡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负债习惯的形成,尤其是不能养成负债消费的习惯。现在有很多学生借贷平台,个人建议不要用,不然会徒增很多经济危机。
心理波动期
思家心切,离开父母来到北京,面对孤独、陌生的环境,难免思乡想家,甚至开始出现焦虑、害怕、担忧的心理状态,其实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刚到学校看什么都不喜欢,见什么都嫌弃。哎,不提了,都是眼泪。不过转眼三年,也就这么过来了。
刚进入大学,建议学弟学妹从熟悉校园、寝室的室友开始,慢慢接受新环境。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可以尝试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建立人际关系,从而获得适应这个陌生环境最重要的心理支持。进入一个陌生城市,新生大概都会担心因为听不懂方言,而不能与人很好地沟通。我记得我刚进宿舍的那晚上,全都在听室友打电话了。
进入大学校园后,可能会发现自己选择的学校和当初的理想有差距,或者是专业不如愿,于是就会出现心理落差。积极应对。大学课程五花八门,但你一定能找到喜欢的课程。在学好本专业课程外,学生还可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选修课,这样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心理平衡。害怕军训。不少新生都担心军训太苦太累,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
很多人都把军训的“艰苦”扩大化了,其实大学的军训和高中、初中的军训相差无几(你信么?),学弟学妹大可不必太紧张(恩,就是不要紧张,反正紧张也没用)。暑假期间,不要玩得太过,身体过度劳累可能会难以适应军训生活,保证自己良好的健康状态是打好军训这一仗的首要条件。就要开学了,“准大学生”这几天不要玩得太累。
提醒:学弟学妹到学校后首先要了解各种公共设施的位置,特别是医务室的位置。在你们即将离家之际,最好准备一些常用药品,比如红药水、头孢拉叮胶囊、红霉素、日夜百服宁等等···等等···
温馨提醒:学弟学妹们,最后切记谨慎交友,别忘了将自己老师、同学或朋友的常用电话号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亲友万一找不到自己时,可以联系别人找到。乘车要充分考虑好报到的时间,选择车次或航班时,尽量选择上午或下午能到达的车次,这样便于当天能到校报到,安排食宿等。否则,如果到达的时间是晚上,一来地方不熟,二来可能还要自己找地方住等,相对比较麻烦。
欢迎学弟学妹的到来,为母校补充新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
很多学弟学妹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准备生活用品就成了很琐碎的事情。衣服方面,如果学校在本地,那么带少量的衣物即可。高校都是公寓化管理,所以被、褥等物品是统一购买的,但毛巾、牙刷、牙膏、剪刀、剃须刀等生活必需品,则需要自带,如果担心分量过重,也可到校后就近购买。“就近”的意思可不是指就最近,而是就附近的大型正规超市购买,因为开学季每年就这么一次,学校超市可不会放过这么稀缺的赚钱好机会,所以你懂咯?不过一般当开学一周以后,所有物品价格就会降下来了,想经济一点又想偷懒的同学这时候就有福利咯!
兜里揣:少量现金+信用卡
像我一样从外地来北京求学,钱是必不可少的,你们最好办张银行卡,安全又放心。中国邮政推出的邮政绿卡最适合大学生,办理时会得到一卡一折,你们家长和你们各持有一样,它的优势是异地取款时免加手续费。在北京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的普及,为学弟学妹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你们要做的就是玩转微信和支付宝,既保障了资金安全又支付简便。比如我出门都很少带上现金,在路边买个鸡蛋灌饼也可以网络支付。
身上带:车票、机票+证件材料
出行是你们家长们最放心不下的事,学生票采取提前12天发售,准大学生可凭入学通知书购买学生票。对于一些准备乘飞机出行的学生来说,也将享受很大的实惠。对于准大学生来说,带齐相关的证件材料也是重要的,如果是团员,应由团籍所在学校团委在团员证上填写转至高校团委并加盖公章;如是党员,则需要所在学校组织开具转出证明。此外,还要携带好自己的相关组织关系档案。出门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录取通知书中的要求,然后逐一落实,身份证更要随身携带入校,不然说不定你出门坐个地铁都有可能因为没有身份证而招麻烦,别忘了,这是帝都——北京。
主要花费在哪里?
主要开支是用在伙食,买书、文具、电话费、上网及回家的交通费等,想娱乐嗨皮,那就得看看你的腰包了(父母的血汗钱,自己掂量吧)。
进校以后
新生报到后,很快就会见到你们的班主任了,进入一个班级通常会配给一个辅导员(也有叫思政老师),和班主任一样;辅导员负责管理两到三个班级,注意:辅导员只负责生活(挂科时会找你)不负责教书,因为他们自己还是学生(通常在读硕士)。注意要同辅导员搞好关系,这关系到你在大学的发展,这时候展现你人格魅力的时候就到了。
关于社团啊,这就要赘述了。大一开学不久,各社团就开始摆滩“招新”了;要参加“学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较权威的社团时,还要进行面试等,对学生会工作有热情的可以考虑去试下(记着:大2时你竞聘不上部长就应该退出社团了,原因嘛,哼哼。。。照做就好)。你不要急着加入若干社团,不是说不好或不让去,考虑参加什么“社团”时要把握尺度,因为大一去“学生会”工作时会对学习影响很大,大学的“学生联合会”及“学生代表大会”的正式会议都要求代表“正装”出席,男西装领带、女西裙套皮鞋。如你幸运地参加后;要考虑自备了。
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最好把班级里的同学都认识一遍,当到了做书面作业或交考试作业时,你就知道这有多么好用了,大学经常会相互抄作业。第二件事:大学旷课是经常的事,要学会旷课或被点到缺席时如何找出合理理由(并非本意,也有些不好),但这也是必修课(因为大学生活不同高中,有些课认真去听也不会有收效。我们应该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就是大学。
大一的聚会、联谊(AA制)特别多,一般都是些社团、同乡会等,你可随意参加,那些活动其实都不错,可以让你更加了解大学生活,帮助你适应,也扩大你的交友圈,当然也是打发时间的好办法。认识多一点的人真的对你帮助很大,他们能教会你很多东西,帮助你更好成长,少走弯路。(当然,也得防火防盗防啥啥啥啥啊)
刚入学,学弟学妹可充分利用旧书(课本),从旧书市买或者找同乡的学长借。学长们都是很爱护师弟师妹们的!而且很多书也没必要买,比如什么毛思,马经,军理之类。有一点要强调:别挂科。
学习生涯的转型
大学不是中学,就不要带着传统高中的方法去学习了,上课只是形式,关键还是自学。大一的学习特别重要。第一学期往往能够决定你大学生涯整个的走向。大一你们就应该思考四年后的目标;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是考研或是争取保研、本科后出国读硕还是在国内联读(本硕联的同学)。这些都很重要,事关你要制定、调整大一的学习方法。考虑四年后继续深造的学弟学妹要特别注意:各学期学科的考试。第一学期各专业都要学基础课,例如:高数、线代、大英、大物、体育、毛思等,大一的科目,如学习不太适应、不太认真时;期中考挂科(唔及格)的机会还是很高的,但一般到了期末考就较容易过了,不是太离谱一般都可过,所以,相对来讲较难取得高分。如果你大一出现挂科(期末),就意味着你以后可能会失去了很多机会,包括转院、转专业、奖学金、保研and so on。大一要努力学好的科目有两门:高数和英语。这两科都是都非常重要,且学时长、学分高、关联大,对以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基础科目,这两科影响“平均绩点分”也较大,千万不能忽视。其它科不是不重要,但一般都相信“临急抱佛脚”有机会考出好成绩。
勤工助学啥途径?
家庭不富裕的学弟、学妹们入学要注意喔:一定要先跟学校联系或按学校的要求,做好证明文件,报到时走“绿色通道”办理“入学贷款”,学校都有“勤工俭学”安排。学校的有关“社团”会安排贫困生们有偿劳动。或休息日也可参与一些校外家教(北京城区平均20-25元一小时),可保证师弟师妹们的基本生活。
要学会记账和强制存款
我总结了我的朋友圈,约四成的同学经常入不敷出,所以你们也可能在学校感觉钱不够花。只要学弟学妹从大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入不敷出的情况就能避免。
所以我还是建议量入为出,养成记账的习惯;逼自己存钱,即使50元一个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储蓄习惯;养成不使用信用卡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负债习惯的形成,尤其是不能养成负债消费的习惯。现在有很多学生借贷平台,个人建议不要用,不然会徒增很多经济危机。
心理波动期
思家心切,离开父母来到北京,面对孤独、陌生的环境,难免思乡想家,甚至开始出现焦虑、害怕、担忧的心理状态,其实我也是这么过来的,刚到学校看什么都不喜欢,见什么都嫌弃。哎,不提了,都是眼泪。不过转眼三年,也就这么过来了。
刚进入大学,建议学弟学妹从熟悉校园、寝室的室友开始,慢慢接受新环境。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可以尝试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建立人际关系,从而获得适应这个陌生环境最重要的心理支持。进入一个陌生城市,新生大概都会担心因为听不懂方言,而不能与人很好地沟通。我记得我刚进宿舍的那晚上,全都在听室友打电话了。
进入大学校园后,可能会发现自己选择的学校和当初的理想有差距,或者是专业不如愿,于是就会出现心理落差。积极应对。大学课程五花八门,但你一定能找到喜欢的课程。在学好本专业课程外,学生还可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选修课,这样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心理平衡。害怕军训。不少新生都担心军训太苦太累,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
很多人都把军训的“艰苦”扩大化了,其实大学的军训和高中、初中的军训相差无几(你信么?),学弟学妹大可不必太紧张(恩,就是不要紧张,反正紧张也没用)。暑假期间,不要玩得太过,身体过度劳累可能会难以适应军训生活,保证自己良好的健康状态是打好军训这一仗的首要条件。就要开学了,“准大学生”这几天不要玩得太累。
提醒:学弟学妹到学校后首先要了解各种公共设施的位置,特别是医务室的位置。在你们即将离家之际,最好准备一些常用药品,比如红药水、头孢拉叮胶囊、红霉素、日夜百服宁等等···等等···
温馨提醒:学弟学妹们,最后切记谨慎交友,别忘了将自己老师、同学或朋友的常用电话号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亲友万一找不到自己时,可以联系别人找到。乘车要充分考虑好报到的时间,选择车次或航班时,尽量选择上午或下午能到达的车次,这样便于当天能到校报到,安排食宿等。否则,如果到达的时间是晚上,一来地方不熟,二来可能还要自己找地方住等,相对比较麻烦。
欢迎学弟学妹的到来,为母校补充新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