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能吧 关注:238,850贴子:5,022,050
  • 20回复贴,共1

一位青岛中能球迷的来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位青岛中能球迷的来信

10月15日,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终场哨响,中能客队球迷区一片寂静。
就在刚刚,终场哨响之前,北京北控的门前也算风声鹤唳,那几个球,青岛中能的球员谁能捅上一下,可能就进了,那么青岛足球的命运瞬间就此不同。
然而,一切都结束了,青岛中能队的球员来客队球迷区谢场,守门员刘军在最前面,显得很动容;而小将沙一博和外援费尔南德斯,则一直低着头,站在球迷面前。
这个时候,我所在的客队看台上的青岛远征军,有的球迷大声安慰球员,有的球迷也在怒其不争,声音混杂着;这正像青岛中能,甚至是青岛足球的一路发展,指责和期待,十数年地混杂着。
足球城里,迷恋足球的人们,却总是不得舒张。
不知什么时候球员都退场了,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褪去了呐喊的喧嚣,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所有的人都走了,只剩下青岛的球迷。
看台上,上百位的青岛球迷,却集体痴痴地看着球场;体育场的保安和负责人来催促了不下十次,请大家退场,却没有球迷动地方,甚至是改变望着体育场内的眼神。
过了很久,突然一位球迷小声叹息:“还真降级了。”
然后,球迷们慢慢地开始收拾远征的横幅、旗帜、战鼓、装备,或者默默流泪,没有人说话。
我出生于1985年,在11岁那年,也就是1996年正式看球,确切的说是眼前这支当时还叫青岛海牛队的球队,把我带入神奇的足球世界。
1995年甲A联赛的最后一场,我和父亲一起看直播,当时不明白怎么回事,伴随着主持人的评述,只看到电视屏幕上做了一个小特效,“青岛海牛”四个字就从积分榜的底部被抹掉了,爸爸告诉说我们青岛队降级了。
后来才知道,1994年中国职业联赛正式开启,作为1994年二级联赛——甲B联赛(后来的中甲联赛)的冠军,青岛海牛队有资格征战了1995年的顶级联赛——甲A联赛(后来的中超联赛);但当年经历了如成都保卫战的诸多经典战役和起伏波折后,青岛海牛队同年又降回到甲B。
应该是城市荣誉感在小孩的心理起了波澜,怎么“青岛”两个字就没了呢?从1996年甲B联赛的第一场比赛开始,培养了我一场不落地看球的习惯,这个“恶习”再也改不掉了。
我甚至能背出那年所有的青岛队的比赛场次、赛果和进球队员。从那时至今,我应该看了这支球队90%以上的比赛;还记得在英国访学的时候,国内的球迷是半夜爬起来看英超,而我是半夜爬起来看中超,看青岛队。
次年,1997年,青岛海牛队(2005年中能集团接手)重回顶级联赛,一下子在顶级联赛连续征战了17年;截至2013年降入中甲之前,这支球队是在中国顶级联赛征战时间最长的五支球队之一。
一点个人的记忆,或许多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身边这个城市80、90、00后的朋友们,有太多是因为眼前的这支球队,而进入到世界第一大运动这个奇妙的领地的;而更加年长的前辈们,很多人的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那年间每个周末的青岛第一体育场。
曾经很长时间,包括现在,每到一个城市,我判断那座城市是否宜居的第一标准就是:是否有职业联赛的球队。总是下意识地觉得:
一个城市要是没有中超中甲球队,这个城市里的人周末过得多没意思,能干点什么?
而在我看球之后的整整20年,2016年,雾霾中的北京,当年那支球队,正式跌出职业联赛,降入乙级。
三年前,2013年,也是差不多同样的季节,也是在北京,我也是在客队球迷区,北京工人体育场,联赛最后一轮,这支球队从中超降入中甲。
而也是在那一年,中超联赛的前五轮过后,这支球队曾力压广州恒大、山东鲁能,排名联赛第一。

一定是出了问题,一支当年还占据过积分榜榜首的球队,三年之后却完全因为成绩,被赶出了职业联赛。
这个问题,不仅是昨天这场降级的比赛里,球员着实显得并不兴奋,求生的欲望并不强烈,无论是客场助威的远征军,还是电视机前“送一程”的球迷们,心急如焚。
这个问题,还在更大的层面上,一直持续着,持续得很显性,以至于这么多年,身边随便一个看青岛足球的球迷,都能听到他们说上一大段。
有些问题,也不仅仅属于青岛足球,甚至更是中国足球整体性的问题。
从中国足球大环境来看,“金元”足球大盛,谁挥金如土,谁就强大;所谓的城市足球基础,所谓的城市足球情感,甚至所谓的城市足球人才培养,在“金元”面前,都似乎不是什么有分量的筹码了。
两个被长期而公认的中国足球城——大连和青岛,两支这两座城市历史上的代表性球队,一支已经丧了命,八冠王大连实德队于2012年解散;一支已经被挤出职业足坛,也就是青岛中能队的降入乙级。
甚至,在当下的“金元”足球时代,老“金元”俱乐部也已经不敌新“金元”俱乐部,可对比这几年山东鲁能、北京国安的困境与广州恒大、上海上港、江苏苏宁的傲视,今年山东鲁能和北京国安甚至长期徘徊在降级的边缘。
那么,这个时代,中小俱乐部如何生存?
从宏观上说,这是青岛中能队降级留给我们最根本的问号。
顺延一步说,挥金如土的“金元”足球生态,不管是因为政治还是经济诉求,依然还是多把目光放到一线队成绩的“立竿见影”,忽视青年训练和校园足球的情况并没有太多改善,那么如此下去它究竟是会推动中国足球的进步,还是延缓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
其次,从俱乐部运营的具体问题来看,问号可能更加密集。“功勋教练”张外龙在2013年8月被解聘时,青岛中能队一直排名联赛中上游,还曾排名榜首,而且已经积24分,只需8分也就是只需不到三场胜利便可保级;而不知是天意还是人祸,最后的10轮这支球队就是没有拿到这点分数。
从张外龙到去年的“小火车”,是什么原因让俱乐部频繁地炒掉“功勋教练”,而且都是在球队战绩占优甚至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地、莫名地炒掉教练?
除了教练问题,青岛中能队以售卖球员为生的名号,也是一种中国足球圈的“公认”。曲波、姜宁、刘健、郑龙、邹正、刘震理、宋文杰……这几年这支球队频繁卖出的球员,几乎可以组成半个国家队。中小俱乐部有类似的选择,虽然可以理解,但在一味的售卖之后,维持这支球队继续发展,至少是能生存的新鲜力量或者有效手段在哪儿?
再次,除了球场之上,和球迷的关系相处,也是这支球队需要反思的。2005赛季,中能接手老海牛,至今的12年,虽然乔伟光和他的企业,为这支球队的苦苦支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青岛的球迷圈以及虚拟世界的网络贴吧,对俱乐部以及当家人的指责从未间断。
当然,球迷的理由似乎理直气壮:成绩一直不好自不必说,那年的球票上涨事件,包括未经证实的多次看台干扰球迷的举动,都是结梁子的推手。
就在昨天,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客队看台上,那一百多位球迷,不知是否是中能在职业联赛里最后的死忠,只可惜中能队不强的求生欲望,让他们顿足捶胸。
昨天一役,这支球队又将折损多少最后的泣血球迷、最后高扬的战旗?
俱乐部、教练、球员、球迷,这是经典的足球发展“四脚架”;这支球队的迅速衰落,是否可以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寻找症结?
不然,一支球队的背影便又一次打了水漂,我们期待的这支球队,甚至是青岛足球的凤凰涅槃、不破不立,又如何实现呢?
一支球队的背影,一代球迷的背影,有些还是中国足球的背影,留给我们的,依然是,是一连串绵远而悠长的问号。

这支球队
让这座城市的很多年轻人走入足球的殿堂,
给这座城市的很多男孩子培养了最初的男性气质,
让这座城市里的很多人在周末有了心底的诱惑,
也给这座城市赋予了一种属于体育的魅力和壮阔。
如今,我们挥手告别。
下个赛季,没有直播的乙级联赛,身在北京的我,再也无法看到这支球队比赛的任何场景了,20年的习惯,中断了;一瞬间,似乎也在向整个青春挥别。
我曾戏言,自己的孩子大概一定是国安球迷了,
但我至死都是青岛球迷,这就是一支球队给一代人的投影,深刻而长久。
其实无论老幼,只要看着这支球队长大或者变得年长的人,一下子,我们都是在挥手告别了——我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如有来日,再会吧。
By 刘俊,青岛球迷,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师


IP属地:北京1楼2016-10-17 14:01回复
    我81年的 94年开始看海牛 也是一场不落 不论是自己在英国留学 还是在上海工作 还是现在国外生活 因为我是青岛人 我爱青岛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6-10-17 19:00
    收起回复
      楼主基本上说出了大多数球迷的心声,看球的轨迹基本上也和我差不多,所以说,死忠和愚忠就是不一样,为楼主赞一个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10-17 19:23
      回复
        赞一个。不过乔总太忙了,没空看信。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0-17 19:34
        回复
          人家辽宁队也时不时会卖球员,但人家似乎找到了合理的道路,
          如今他们居然买得起千万级美元的外援了。。。


          11楼2016-10-18 09:32
          收起回复
            弱小球队是靠培养年轻球员等他们成熟后再卖掉的,回来的钱继续投入青训和买有潜力的年轻队员的.而中能队是不管是否成熟有要的出价合适就卖,直接是杀鸡取卵,造成现在的局面真的没有可惜的,自作孽不可活啊,我倒期待着中能转让或者解散,真的做到浴血重生,走向辉煌。


            IP属地:山东13楼2016-10-18 10:43
            回复
              北控球迷,周六还完鼓从奥体出来的时候,看到有几个青岛的哥们在路边坐着哭,挺感慨的,不管成绩怎样,球队都是有死忠的........
              唉......希望后年能再见面吧


              IP属地:北京14楼2016-10-18 15:44
              回复
                真的可惜,我只希望你们不要消失,总有一天会打上来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10-18 17:23
                回复
                  明年继续去北京理工大学体育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0-18 20:31
                  回复
                    上面的原文链接,附有看台上拍摄的降级后,球员谢场的视频,以及图片。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6-10-18 21:2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10-18 22:37
                      回复
                        记得小学六年级,青岛队输了一场球,难过的晚饭都没吃。我88年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10-22 2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