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巷网络电台吧 关注:6贴子:267
  • 3回复贴,共1

【闾巷】 精神内涵的一些来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2年12月,是我文社诸人都进入高中的一整年多,距离高考结束还有两年不到。在积蓄力量之时,也在谋求布局,观文学社的形势,决定在我们文学社加上一个电台团队来呼应。当时我在森老师的推荐下,研读《古文观止》,屡屡读到“闾巷”二字,英雄出民间者少也,所以文道记之。故我对二字情有独钟,闾巷名遂来也。


1楼2017-01-15 11:54回复
    2013年2月9日开始在YY上拉小伙伴,2013年2月18日发布第一个作品《活》,现在对当时的作品怀念“而且的”一塌糊涂。方便记忆,团队的创始日期定为2013年2月13日。团队初称“闾巷电台”,在2013年5月末统一改为“闾巷网络电台”。2013年6月,团队人员出现了第一次流失,面对逆境和自己的高考形势,决定停社,等待来年大逆转。当时文社团队正在搜集制作的《个林》杂志停步,只剩下五卷残稿。2013年8月末,闾巷人员回流并重新开始。2013年12月1日-6日,闾巷出现第二次人员的流失,是一次极其严重且恶性的人员流失。此次流失对正在高考中和休病中的我是一次比较大的打击,消沉至2014年2月,在海拔1500米的地方十日深度反思重写2013年团史。并在此时写下诗句“鱼逆鹏飞万里雪,梦断桥平失忆园”。


    2楼2017-01-15 12:17
    回复
      2014年3月,开始注重文社理论框架,并总结我在诸团所驻的经验,决定了一场去各团实地取经的旅行。闾巷团队的许多构想是来自于08年时代的网络文社对品牌概念的执着,和对产品化的深度思索。同早期网社一大部分都发源于沿海城市,其中北边的欧雪文社、半月文社、和我们极近的祈光文社、珠江的半岛文社,都是我要去学习的团队,于是在14年7月17日出发了,且在宁波见了我们杂志的小伙伴。2014年八九月,在求速整备的情况下,进行了较严格的改革,但得到了非常多的不理解。因为年少,在当年顶不住情感的脆弱,全方位的极速崩溃。而闾巷重新建设更是遥遥无期,无从谈起。


      4楼2017-01-15 12:58
      回复
        2015年10月,第二次在西南散心,决定了2016年的闾巷重启。


        5楼2017-01-15 1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