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项目找资金吧 关注:163,867贴子:345,079
  • 0回复贴,共1

与巴菲特价值百万的晚宴得到的投资智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沃伦·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资者,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从2000年开始,巴菲特每年会拍卖一次和他共享午餐的机会,然后把拍卖收入全部都捐给美国慈善机构。
最近几年,中国有几位成功的企业家竞拍参加了巴菲特午餐。他们把午餐上的谈话内容分享给了硅谷投资人吴军老师。吴军老师整理了午餐谈话的内容,在得到专栏“吴军·硅谷来信”里聊了聊巴菲特的投资智慧。
巴菲特投资智慧的第一点,就是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我们知道,巴菲特在投资生涯当中,获得了超高的回报,但是他也放弃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自己不懂的那些行业,巴菲特是坚决不投的。
同样,对一个企业来说,不熟悉的、不是自己核心业务的也最好不要去做。很多人不信这个邪,一定要试试。虽然我们常鼓励大家去尝试新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没有搞懂之前就盲目地去做。举例来说,段永平是步步高集团的董事长,曾经参加过巴菲特午餐。步步高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几亿到几十亿的广告费用,于是很多高管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干脆咱们自己做一家广告公司,或者收购一家呗,这样更经济啊。
但是段永平不同意这种想法,他认为自己办广告公司一定会办砸,因为他不懂这个行业。很多手下跟他争论,说你怎么肯定我们一定做不好。段永平说,如果你们的逻辑成立,那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应该是可口可乐广告公司,或者是宝洁广告公司,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里面肯定有它的原因。段永平说,这一点是他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也就是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而是把心思放在一代代产品的更新上,这些年来,步步高公司发展得非常稳健。这就是不做的智慧。
巴菲特投资智慧的第二点是,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什么意思呢?技术最明显的特点是可继承性和可叠加性,就是说,只要后面的人学习前人的知识,就会比前人做得更好。而艺术不是这样,艺术需要一些天赋,就像今天没有人敢说自己钢琴弹得比肖邦或者李斯特好。
巴菲特认为,投资是个艺术性的活儿。有的人稍微一点拨就学会了,有的人怎么学也学不会。很多公司会雇一堆人来研究股票,在巴菲特看来,这种做法没有意义,因为懂得投资艺术的人非常少。同样,企业也是如此,真正懂得产品艺术、营销艺术、管理艺术的人都是少数。如果一个公司把产品线拉得过长,很可能因为人才跟不上而倒下。
巴菲特投资智慧的第三点是,现金流才是真的。巴菲特以前没有投资过科技公司,对外也宣称自己看不懂科技产业。但是2011年,81岁高龄的巴菲特投资了两家,已经被行业不看好的科技公司,就是IBM和英特尔。巴菲特买了这两家的股票之后,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并不是很好。2014年时,英特尔的股价还下跌了,但巴菲特又趁机买进了更多的英特尔股票。IBM的股票也同样,甚至到2016年末的时候,IBM的股价也依然比他购买时下跌了很多。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巴菲特为什么不和其他公司一样,去买苹果、谷歌或者亚马逊,这些更被人们看好的股票呢?原因就是,巴菲特更看重现金流。一般人买股票是买未来,如果一家公司的未来不被看好,就不会有人买它的股票。但是IBM和英特尔这样的公司,虽然成长不如苹果、谷歌或者亚马逊快,但是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巴菲特是在寻找“现金奶牛”,也就是能够让自己收获大量现金的公司。接下来呢,再用这些现金去买更多“现金奶牛”的股票,这样就能实现公司价值的复合增长。巴菲特认为,一个公司短期股价的涨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公司收获回来的现金那才是真的。
以上就是吴军在“硅谷来信”当中,跟大家分享的关于股神巴菲特的内容。不过吴军老师也建议,对工薪阶层的人来说,投入到股市的那些钱,就算回报率能在股市平均值以上,也不会有太多。而如果把这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可能成就更大。每年的回报要远远高于股市回报的钱。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最好的投资是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1楼2017-02-14 11: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