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开放汇聚正能量。
3月7日上午,北京万寿庄宾馆会议厅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山西代表团全团审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
8时刚过,离审议开始还有近一个小时,中外记者就陆续入场。会场入口处,工作人员正忙着摆放资料,《2017山西经济社会蓝皮书》《2016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资料汇编》《数据山西》……一本本介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书籍刚被摆上桌子,就被记者们取阅一空。
半小时后,会场内已经聚集了40余家中外媒体的近百名记者。这些媒体,既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也有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主流媒体,还有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日本共同社等世界各地媒体。摄影摄像记者们早早占据有利位置,架起机器选好拍摄角度;文字记者则拿出录音笔、笔记本、随身电脑,随时准备记录。
“我算半个山西人。”中国青年报记者章正的四年大学生活就是在山西度过的,他工作后一直对山西十分关注,特别关注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干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相信山西会变得越来越好。”章正说。
“山西怎么破解一煤独大的局面,怎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人民网记者刘碧瑶表示,希望山西2017年在经济建设方面交上一张让人满意的答卷。
新京报记者谷岳飞则早早抢占了前排座位,笔记本上记了几条准备在会上的提问。他说:“从政治生态到经济转型,从产业升级到旅游发展,我想采访的山西热点有很多,相信今天一定能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哗、哗、哗……”密集的快门声如潮水声一般,山西代表团的全体代表入场了。代表们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大会文件。
谈改革、说发展、提建议、话未来,代表们积极发言,说到精彩处,代表和记者们发出会心的笑声。
审议发言结束,记者们期盼已久的提问时间到了。大家争先恐后举手,希望吸引主持人注意,获得提问机会。
“山西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大家对试点工作很关心。试点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何?你们做了哪些探索?”中央电视台记者获得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
“山西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你们是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哪些成效和打算?”这是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山西经济去年实现了稳步向好。但同时也面临着稳增长、调结构的双重压力,山西如何在保持稳增长的同时,大力推进转型发展?”人民日报记者同样关注山西的经济问题。
“山西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但目前还不是文化强省,未来山西在文化事业发展上有什么考虑和打算?”光明日报的记者问道。
“山西是产煤大省,多年的资源开采,带来环境生态修复压力,请问山西有什么样的措施修复生态,在这方面有什么合作计划和项目,尤其是跟国际社会的合作?”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记者对山西的生态保护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
中外媒体对山西的转型发展非常关注,一个个问题接连抛出。骆惠宁、楼阳生、王清宪、王赋等代表一一作答。
代表们有问必答,谈成就充满自信,说问题态度坦诚。记者们感到很满意,有的奋笔疾书作记录,有的忙着多拍一些影像。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提问环节,延长了10多分钟才结束。代表们相继离场,记者们意犹未尽。
“山西的代表们精神面貌特别好,从他们身上就能感受到山西发展的信心和精气神已经起来了。”人民日报记者周亚军说。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山西的记者,他认为山西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转型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来自香港大公报的记者杨奇霖连续几年参加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今年又有新感受。“山西更加开放自信了。”杨奇霖谈到太钢攻克了笔尖钢难题,感到非常骄傲。此外,他还为山西发展献计,建议山西加强和港澳的交流。
“无论是现实的情况,还是实施的举措,代表回答开放坦诚,我看到了山西治理环境的决心。”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记者法蒂古索表示,非常荣幸能参与到山西团媒体开放日的问答环节,希望有机会能去山西走一走,看一看。
一个上午,中外媒体感受到一个真实、立体、生机勃勃的山西。会议结束后,部分媒体记者还围着山西代表近距离采访。
全力推动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山西,蕴藏巨大发展潜力,充满广阔发展空间,必将吸引更多关注目光……(记者 李炼)
3月7日上午,北京万寿庄宾馆会议厅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山西代表团全团审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
8时刚过,离审议开始还有近一个小时,中外记者就陆续入场。会场入口处,工作人员正忙着摆放资料,《2017山西经济社会蓝皮书》《2016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资料汇编》《数据山西》……一本本介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书籍刚被摆上桌子,就被记者们取阅一空。
半小时后,会场内已经聚集了40余家中外媒体的近百名记者。这些媒体,既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也有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主流媒体,还有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日本共同社等世界各地媒体。摄影摄像记者们早早占据有利位置,架起机器选好拍摄角度;文字记者则拿出录音笔、笔记本、随身电脑,随时准备记录。
“我算半个山西人。”中国青年报记者章正的四年大学生活就是在山西度过的,他工作后一直对山西十分关注,特别关注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干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相信山西会变得越来越好。”章正说。
“山西怎么破解一煤独大的局面,怎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人民网记者刘碧瑶表示,希望山西2017年在经济建设方面交上一张让人满意的答卷。
新京报记者谷岳飞则早早抢占了前排座位,笔记本上记了几条准备在会上的提问。他说:“从政治生态到经济转型,从产业升级到旅游发展,我想采访的山西热点有很多,相信今天一定能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哗、哗、哗……”密集的快门声如潮水声一般,山西代表团的全体代表入场了。代表们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大会文件。
谈改革、说发展、提建议、话未来,代表们积极发言,说到精彩处,代表和记者们发出会心的笑声。
审议发言结束,记者们期盼已久的提问时间到了。大家争先恐后举手,希望吸引主持人注意,获得提问机会。
“山西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大家对试点工作很关心。试点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何?你们做了哪些探索?”中央电视台记者获得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
“山西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你们是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哪些成效和打算?”这是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山西经济去年实现了稳步向好。但同时也面临着稳增长、调结构的双重压力,山西如何在保持稳增长的同时,大力推进转型发展?”人民日报记者同样关注山西的经济问题。
“山西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但目前还不是文化强省,未来山西在文化事业发展上有什么考虑和打算?”光明日报的记者问道。
“山西是产煤大省,多年的资源开采,带来环境生态修复压力,请问山西有什么样的措施修复生态,在这方面有什么合作计划和项目,尤其是跟国际社会的合作?”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记者对山西的生态保护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
中外媒体对山西的转型发展非常关注,一个个问题接连抛出。骆惠宁、楼阳生、王清宪、王赋等代表一一作答。
代表们有问必答,谈成就充满自信,说问题态度坦诚。记者们感到很满意,有的奋笔疾书作记录,有的忙着多拍一些影像。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提问环节,延长了10多分钟才结束。代表们相继离场,记者们意犹未尽。
“山西的代表们精神面貌特别好,从他们身上就能感受到山西发展的信心和精气神已经起来了。”人民日报记者周亚军说。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山西的记者,他认为山西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转型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来自香港大公报的记者杨奇霖连续几年参加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今年又有新感受。“山西更加开放自信了。”杨奇霖谈到太钢攻克了笔尖钢难题,感到非常骄傲。此外,他还为山西发展献计,建议山西加强和港澳的交流。
“无论是现实的情况,还是实施的举措,代表回答开放坦诚,我看到了山西治理环境的决心。”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记者法蒂古索表示,非常荣幸能参与到山西团媒体开放日的问答环节,希望有机会能去山西走一走,看一看。
一个上午,中外媒体感受到一个真实、立体、生机勃勃的山西。会议结束后,部分媒体记者还围着山西代表近距离采访。
全力推动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山西,蕴藏巨大发展潜力,充满广阔发展空间,必将吸引更多关注目光……(记者 李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