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高祖袁从谢开国以后,因他目不识丁,不喜书籍典律,所以麾下虽有堪称绝世的谋士,却总不注重文化的教化传播。
.开国皇帝的心里总是以自己手里的绝对暴力洋洋自得,他把一切的事务都用[杀无赦]三个字作为最终震慑,自以为有了这种暴力机构从此以后便可以高枕无忧,天下一切都要服从。
.历史证明了这个莽夫皇帝的错误。
.燤高祖五年,河西边界褚国内部发生动乱。发起人却不是盗匪或劳苦的民众,而是当时褚国安阳县的县侯,曾在大燤元年的前一年,追随袁从谢攻破前朝帝都城门的一员将领。
.只是一场在历史上最为可笑的动乱,五年前还能誓死为主的男人在五年后就能举起刀兵作谋逆之乱。
.不过万事皆有因由,这场堪称笑柄的小规模历史战乱,究其原因还是当年燤高祖不重典律民生的过错。
.安阳县侯发动叛乱三日之前,曾上表皇帝,请求颁布律法,规定货币流通,否则必易造成民心不稳,甚至引起叛乱,为新王朝带来极大的隐患。
.可是那位久居高楼上的尊贵帝王,似乎早就忘了当年打天下时的誓言,接到谏书的时候只是随手翻了翻,呲笑一声丢入了太清宫内的火炉里。他高傲的说道:“朕是代天行命的天子,这世界上注定改朝换代的帝王,朕的剑所指之处,十万大军必然会将至踏平!这安阳县侯胆子太小了些,离开朕麾下不过两年,就会因为一些小事如此耸人听闻的上书了。”
.皇帝的话很快传遍九州,同样也很快的实现了。
.安阳县侯的叛乱很快发生,同样很快被镇压了下去。燤国开国的战刀在五年之中并没有丝毫生锈,袁从谢长剑所指,安阳县就此零落。
.不过那场动乱的发起者最后却没有死在袁从谢的剑下,而是在安阳县临时组成的军队护佑下,一路穿越刀剑丛林,站在了燤高祖的御驾前,自刎当场。
.他死前看着这个他拥戴了一生可最后又不得不反叛的人流着眼泪大笑了三声,没有丝毫言语,仅仅是用颤抖的右手指了指身后遍野的横尸与漂杵的鲜血,便就此告别了历史舞台。
.后来史官记载那场动乱的末尾却没有丝毫粉饰或暗讽,只是如实的说那时恰逢隆冬,战争结束后的燤高祖摒退了侍从,一个人看着大雪掩盖了整个战场的尸体,静静站了很久。
.后来,燤高祖返回汴京,杀了权臣二十三人,没有诛连。
.再后来他请了三公与各大学士,一起修订了律法和金钱制度。
•大燤流通财物为[金铢]
•金铢zhu的购买力等于一百个银铢。
•银铢的购买力等于十贯铜钱。
•一贯铜钱即一千铜钱。
•市面上的肉食在早期一斤仅仅需要十个铜钱,一个金铢可以供一家人吃肉吃一年半。
•战争年代通货膨胀,肉食大都用银铢来购买。一个金铢只能使用半年罢了。
[附加:哀帝年代一贯铜钱只有五百个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