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校长先生认为,大学只在做一件事情:教育。理查德·莱文曾说过:
大学有义务帮助社会,让这个社会像大学一样,成为一个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实现自己潜力的地方。
所有人都不否认清北是顶尖的,可是很少人认真思考:为什么清北出来的学生也有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的。有人说是现在社会上大学生太多,不值钱了;有人说清北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了。可是父母为何不想一想那对被啃老的父母是否有错呢?你们一定认为,能养育出考上清北的学生父母一定是成功的,错不在他们呀。
其实犯下最大错误的就是父母——以学校做唯一标准的一类父母。我们很早就开始物化大学的意义,甚至物化自己的孩子,用就业率和薪资去作为衡量他们的标准。
然而父母忽视孩子的内心。孩子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学了十几年要做什么,十几年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从不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然后殚精竭虑地为他们查好大学好专业,还自以为万事俱备只欠大学,孩子们也以为上了大学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到了大学里依旧被告知要好好学专业,以后才好找工作。可是毕业后孩子去面试,发现单位不是奶妈,他需要有主动性和思考能力的人才。单位不能为你的孩子铺好以后的道路,不能给他一个行动目标。孩子不能适应,于是被淘汰下来。
如果这时候看一眼孩子的毕业证,是普通大学,围观父母就说:“是你的大学不够好呀!”;如果是985之流,就会说:“这个社会越来越残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