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如果不是命运的宠儿,你需要打破脑中的幻想
许多教育专家建议,做父母的应该让小孩们练习一项爱好并争取达到专业水平,并不是为了未来让他们从事这个行业,而是要让他们清楚专业和业余的区别,等他们将来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知道干到什么水平才算入门、什么才算顶尖。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达到过专业的水平,可能一辈子在任何领域都是一个“爱好者”的角色。
这才是赤裸裸的现实。
很多咨询者对现状不满,总是在寄希望于有一天能够突然发现自己的爱好,从此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直达人生巅峰了。
事实上,即便天赋异禀的人,如果没有大量反复的练习,也很难端上专业的饭碗。
莫扎特六岁第一次写协奏曲,在此之前,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超过了6500个小时;
丁俊晖八岁半开始练习台球,初一辍学后,每天平均练习10小时,18岁那年成为英国锦标赛冠军时,已经练习超过了1.75万个小时;
巴菲特在2011年投资IBM之前,看过IBM50年来所有的年报,而在1998年决定投资可口可乐之前,阅读过该公司1892年之后所有的年报......
是啊,我们太热衷于看似速成而占尽便宜的事情了,误认为这个世界一定存在神奇的方法能够一夜成名,学个“世界级”的课程立即就能达到顶尖级水平,其实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高手都在单调的重复中生成,贪图捷径就不配做高手。
我曾遇到过一位咨询者K。
她在找我咨询前,感觉自己对花艺感兴趣,就兴冲冲地辞去了工作报了花艺班,她的梦想就是开一家鲜花店,早日实现“白富美”的人生理想。
然而现实给了她一记重重的教训。
学完这门手艺之后,她在家附近租了一间门面兴冲冲开了一家鲜花店,却鲜有人进店买花,结果开了没有三个月,就耗尽了手头所有的积蓄,以惨败收场。
如今很多的学习,说到底只是一个入门级的培训,你学会之后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操作常识,这些并不稀奇,而想要在一个行业里有所成就,哪个不需要夜以继日的钻研和磨砺呢?
很多人天真地以为,自己考个什么证书,俨然就可以成为那个行业的从业者了。
事实上,考证只是微不足道的开始,你是否打算潜心在这个行业里深耕细作,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精力钻研,你能否做到专业水准,这才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差异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