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杉谦信吧 关注:2,633贴子:33,919

【详解】上杉谦信在永禄九年三月的臼井城之战始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臼井城之战的起因(传统说法):
发生于永禄九年(1566)三月的臼井城之战,是上杉辉虎(上杉谦信)首次进兵下总时发生的一次战役,在东国战国史上具有非常高的名气。对于臼井城之战的起因,现在一般的看法是这样:永禄八年(1565)二月,持反北条立场的上总国众·土气城城主酒井胤治(他是从属于上杉辉虎的关东国众)遭到北条家当主·北条氏政、下总国众·臼井原胤贞、上总国众·东金城城主酒井胤敏(这两者都是从属北条家的国众)的联手攻击。酒井胤治为此写信给上杉谦信的家臣河田长亲,请求上杉谦信能够越山(越过越后与上野交界的三国峠,即出兵关东的代名词)解围。他在信中非常充满感情的说,就算关东诸士全部都站在北条这边,我和里见家也坚决拥护上杉家,永远不背叛。按照酒井胤治在信里提出的诉求,是想让上杉军攻打下总的小金城,这座城是下总的国众·高城胤辰(既是从属于北条的国众,同时是下总国众·臼井城城主原胤贞的属将,属于两属国众)的居城,以转移敌人火力。不过酒井胤治福大命大,还没等到上杉军出马,他就硬挺了过去,击退了敌兵,上杉辉虎的越山计划也就因此延迟了。直到整整一年后,到永禄九年三月,上杉辉虎攻陷常陆小田城以后,才开启下总攻略(动员了相当可观的兵力),开始按照酒井胤治去年提出的请求攻打小金城。但是上杉军攻打小金城失败,于是就将兵锋就转向了同样在下总的臼井城,揭开了臼井城之战的序幕……

(酒井胤治向河田长亲求救的文书)
上杉谦信真实的出兵动机
为什么要打臼井城?现在市面上的书一般将上杉辉虎发动臼井城之战的动机,如同上说(上面列出的传统说法),解释成是上杉辉虎为了解上总国众·土气城城主酒井胤治之围。但是酒井胤治写信向上杉家告急求援是永禄八年二月,而且只要求上杉军打下总小金城,没有要求打臼井城;上杉辉虎出兵下总也已经是整整一年之后的九年二月。这中间已经发生了很多事情,之前北条氏政、原胤贞、东金酒井胤敏组成联军攻打上总土气城,但被酒井胤治击退,已经解围而去,酒井胤治早就顺利渡过这次危机,而北条氏政在这以后就忙着打下总关宿城去了。上杉辉虎在永禄九年的出兵目的,很难说就是应上一年年初的请求。如依照此说,从一年前发出的求援书信,在一年后局势完全变化的情况下再实施,则反应也太迟钝了。而臼井城之战的开战动机,确实也有其他的说法。
说法一:过去的旧说,也就是近世(江户时代)的一些编纂物当中,都将臼井城之战系于永禄七年(1564)三月,认为上杉辉虎出兵下总臼井城的目的,是为了解救在永禄七年正月的第二次国府台之战大败的房总里见氏,缓解里见氏在北条氏胁迫下的军事压力。但现在通说都将臼井城之战系于两年后的永禄九年,这一说法自然遭到废弃。
说法二:《谦信公御年谱》对上杉辉虎动用大兵进攻臼井城这一座小城,有两种阐述意见。第一种阐述意见认为,上杉辉虎之所以动用北越、关左之众兵攻打臼井城这一座小城,事急如斯,原因是为了想令北条军之众兵为救援此城疲于奔波,使其陷入困顿。所以没有攻打千叶氏所在的本城佐仓城(正确应是本佐仓城,原文误),而攻打臼井城这一座小城,以引诱敌人主力出动,使其奔波劳累,拖垮敌人(战略目的)。
说法三:《谦信公御年谱》第二种阐述意见认为,上杉辉虎攻打臼井城的真实目的,是为了使下总千叶氏降服。此外,《北越军谈》也提到,上杉辉虎打下臼井城以后,多半就会对付千叶氏。另外,《中世房总的政治与文化》一书亦持相同说法。以上三书在这一点上的观点,是一致的。

本人提出的假说
:上杉辉虎这次出兵下总臼井城这一座小城,动用了大量听命于他的关东国众,很不同寻常。上一次有如此动作,还是在永禄四年围困相模小田原城的时候。从永禄九年的进军路线图可以看出,下总本佐仓城本身距离臼井城非常近,只要打下臼井城,向东挺近,就能打到本佐仓城下。本佐仓城是下总千叶氏的本据,而下总千叶氏又是北条家的从属国众,也是下总国众·臼井原氏的主家,那么上杉辉虎这次发动臼井城之战的本来目的,很可能就是在于将臼井城这道壁垒攻破后,直捣千叶氏的本据本佐仓城。总的来说,上杉辉虎此次如此兴师动众,应不仅仅只是针对小金城、臼井城而来,更大的战略目标应该在于本佐仓城,通过打下本佐仓城,进而可以压制鹿岛传流域、掌握绢河水系的水上权,这应当就是上杉谦信出兵下总臼井城的目的。

从这一地图也可以看出上杉辉虎的战略目标,在打下臼井以后,就很可能剑指本佐仓城……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8-04-14 14:51回复
    臼井城之战中的上杉方动员力量:
    越后上杉辉虎本军(除了辉虎本人外,能确认参阵的家臣有直江景纲)、越后上田众(养子长尾显景,及显景家臣下平右近允、广居又五郎参阵)、上野沼田众(沼田城城代河田长亲)、上野厩桥众(厩桥城城代北条高广)
    兵力一共8000余骑(此据《镰仓九代后记》、《管领记》)
    关东的上杉当国众/大名,一共动用了
    下总结城城主结城晴朝(包括家臣水谷胜俊、宇佐美大藏丞、小壕左近)、下野小山城主小山秀纲、下野榎本城城主小山高朝、下野佐野城主佐野昌纲(委派代官)、上野新田城城主由良成繁、上野馆林城城主长尾景长、下总羽生城城主广田直繁、下总皿尾城城主木户忠朝、下总关宿城城主梁田晴助、上野小泉城城主富冈重朝、上总土气城主酒井胤治、常陆片野城城主太田资正(包括其次子梶原政景)、下总栗桥城城主野田景范、下野宇都宫广纲(委派代官)、常陆佐竹义重(委派同心众并代官)、房总里见众
    兵力合计2510骑(此据《战国遗文房总编》)
    臼井城原城主臼井久胤被辉虎拥立归城,也在阵中(《下总国旧事考》、《总叶概录》)
    上杉联军总兵力约10510骑左右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8-04-14 14:55
    收起回复
      原胤贞方动员力量(臼井城守军自身及其外援力量)
      在城众:原胤贞、原胤荣、原大藏丞、佐久间主水佐、白井胤治
      兵力5000骑(此据《出典明记·中世房总史年表》,此数字或有夸大之可能。另据《新编埼玉县史》所收《北条家人数觉书》,臼井城一共有2000骑;同书所收的《关东八州诸城觉书》又说是2500。但这两份资料都是北条氏直时期的臼井城在城总人数记录,并不是永禄九年臼井城之战发生时期的)
      小金高城氏所遣援军(下总方面军):高城胤辰
      兵力1000骑(此据《出典明记·中世房总史年表》,但据《诸国废城考》、《关侍传记》,只有约1、200骑)
      手贺原氏所遣援军(下总方面军):原筑前守
      兵力300骑(此据《出典明记·中世房总史年表》)
      东金酒井氏所遣援军(上总方面军):酒井胤敏、平山正左卫门
      兵力不明(酒井胤敏与平山正左卫门为一路,据《北条记》)
      大和田松田氏所遣援军(下总方面军):松田康乡、桥本传左卫门
      兵力约150骑(此据《武家事纪》,另据《镰仓九代后记》、《管领记》是800骑)
      千叶氏所遣援军(第一批,下总方面军):椎津次郎、椎名兵库
      兵力约500余人(此据《北越军谈》,也有《诸国废城考》等书模糊记录为是数百骑)
      北条氏所遣援军(第一批,伊豆方面军):荫山新四郎
      兵力不明(此据《战国遗文房总编》)
      北条氏所遣援军(第一批,相模方面军):松田宪秀
      兵力5000人(此据《出典明记·中世房总史年表》)
      古河公方所遣援军(下总方面军):奉公众相马内膳亮
      兵力不明(古河公方派遣援军,此据《战国遗文古河公方编》)
      今川氏所遣援军(骏河方面军):一宫随波斋
      兵力不明(今川氏真派遣援军,此据《谦信公御年谱》、《北越军谈》、《武家事纪》)
      千叶氏所遣援军(第二批,下总方面军):千叶胤富亲自出马
      兵力不明(《北条家人数觉书》说千叶本据一共有3000余骑,但这份资料是北条氏直时期的记录,并不是永禄九年臼井城之战发生时期的。且即便千叶有3000的记录能通用,也不不一定会倾巢而出救援臼井)
      北条氏所遣援军(第二批,相模方面军):北条氏康、北条氏政预计亲自出马,但未能成行
      兵力10000人(此据《镰仓九代后记》、《管领记》,但没有实际救援)
      若《出典明记·中世房总史年表》所收录数字为真,则在臼井城之战当中,可以确认投入的兵力至少有11950人,这一数字已超过估算出来的上杉联军的总量。加上未能确认具体数字的援军,保守估计也当在13000以上。若再加上北条氏康、北条氏政父子的预备役10000人,则总数当在23000人以上。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8-04-14 14:56
      收起回复
        臼井城守军及援军部署
        第一阵:高城胤辰、原大藏丞(皆为原胤贞部将)
        第二阵:酒井胤敏、平山正左卫门(皆为东金酒井氏一族)
        第三阵:松田康乡(北条部将)、佐久间主水佐(原氏部将)
        二之丸守军:椎津次郎、椎名兵库(千叶氏部将)
        本丸总大将:原胤贞(城主)、白井入道(实际指挥)
        后到援军:千叶胤富(三月二十三日到达战场)
        预定援军:北条氏康、北条氏政(计划出发,但没有成行)
        其他:相马内膳亮(古河公方)、一宮随波斎(今川)、松田宪秀(北条)、荫山新四郎氏广(北条)、松田宪秀(北条)、原筑前守胤亲(原)、武田信玄(侧面支援)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8-04-14 14:57
        回复
          上杉军部署(实际情况存疑)
          先阵:结城晴朝、水谷胜俊(《结城家谱》、《成田名所图绘》等战记物)
          先阵:太田资正、梁田晴助(《谦信公御年谱》)
          先阵:长尾景长、富冈重朝(《关八州古战录》、《北越军谈》讹写为长尾显长)
          先阵:下平右近允、广居又五郎(《战国遗文》所收长尾喜平次文书)
          先阵:房州里见众、上总东金酒井氏(外山信司氏推测)
          二阵:本庄繁长(《关八州古战录》、《北越军谈》)
          【别动队】佐仓城攻击队:那须资胤、宇都宫广纲(《谦信公御年谱》)
          上杉军实际部署不明,即便是先阵也存在四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关第二阵是本庄繁长的说法也未必对,从确凿文书史料看,本庄繁长只有在永禄四年第四次川中岛之战跟随上杉辉虎出战,其余多是近世战记物附会。至于说上杉联军主力进攻佐仓城同时,派那须资胤、宇都宫广纲攻击附近的佐仓城,此说法也不对。那须资胤在永禄九年时已经不归附越后上杉,且当时出兵的军役帐里也没有他的名字。因此上杉军的实际部署,是不明确的。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8-04-14 14:58
          回复
            臼井城之战的过程
            永禄九年三月,上杉辉虎以越后本军八千(镰仓管领九代记、管领记)加关东国众/大名之兵卒二千余骑(浅间文书)合计一万余人,号称数万(千叶实录、小田原北条记),伐下总之臼井城,据信更深层次的战略目标是下总千叶氏所在的本据本佐仓城(谦信公御年谱、北越军谈),臼井城打下后,本佐仓便难以自保。
            此次,参与臼井城之战的越后、关东联军名单如下:

            (越后上杉、关东国众/大名联军↑)
            作为被攻击方的臼井城城主原胤贞向千叶氏、北条氏告急,周边各国众/大名亦相继驰援。
            此次,参与臼井城之战,协助原胤贞对抗上杉辉虎的各路势力,如下:

            (臼井城守军+各路援军↑)
            三月九日,越后上杉、关东联军进抵臼井城下。三月九日至十九日之间,上杉辉虎以勇卒竞争、累次攻打臼井城,但臼井城守军励勤而战,使得臼井城终究未被敌兵攻陷(豆相记)。这一期间的具体战术经过,后人无法得知,现代流传的各种版本,其所描写的经过都是近世的军学者创作的,与事实相去甚远。较早期的近世军记《北条记》,在臼井城之战的叙事上较为简练,是战术经过的一个较良版本;但稍晚的《北越军谈》、《关八州古战录》在《北条记》基础之上创造了许多凭空捏造的内容,是战术经过最劣质的两个版本。无论如何,后人并不能凭借近世成立的军记,真实地还原臼井城之战的事情,近世的军记在记录臼井城之战上,都充满了天命观的想象。
            到了三月二十日这天,上杉军已经占据主导优势,将臼井城打到了只剩下一重城堀掩护的地步,落城在即(战国遗文·长尾景长文书)。三月二十三日,上杉军发动总攻,但掩护臼井城本丸的城堀突然崩裂,压死三百多房总里见士卒,进而导致上杉军士气大崩(总叶概录、成田名所图绘、海上年代记、千叶实录)。千叶氏当主千叶胤富亦亲自提兵来援,亲自指挥全军,在其主导的反击之下,上杉军逐渐失利退散(千叶传考记、千叶大系图)。房总里见众一共出兵五百人(浅间文书),在这一天战死三百多人,损耗过大,实在已经支撑不下去,于是和上总土气酒井氏先行溃围逃走(战国遗文)。两天后的三月二十五日,上杉联军全军退散,原胤贞、高城胤辰出城追击,击破其殿后部队(千叶传考记)。同日,北条氏政写给武田信玄的书信当中,声称上杉军死伤一共数千人之众(战国遗文)。三月二十八日,古河公方足利义氏写给家臣丰前山城守的书信中,将数字精确到五千人(战国遗文)。如此一数字为真,则总兵力10510骑的越后上杉、关东联军在是战中死伤一半人数,很是惨烈。但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臼井城守军+各路援军的数量,已经在上杉辉虎组织的联军之上。
            在此战当中,北条家派出的援军将领·伊豆河津城城主荫山新四郎负伤(战国遗文),越后上田众的下平右近允亦负伤(战国遗文),双方的重要将领都有一定程度受伤,可以窥见此战的惨烈程度。有关此战胜利因素,一般都说是依靠松田康乡和白井胤治两个人的功劳,但此二人在臼井城之战中的作用非常存疑,没有非常可信的记录提到他们二人在臼井城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几乎都是出自近世的编纂物才大张旗鼓的宣传他们。在战国遗文内,有一则宛名是松田肥后守的感状,据说是臼井城之战后,北条氏政发给松田康乡的,但是这一感状存在着疑点,还有很大检证余地。私见认为,古河公方的奉公众相马内膳亮、小田原阵代松田宪秀,这两人的部队是臼井城之战帮助城兵扭转乾坤的关键。另外,臼井城本身就是座险城,极难攻克,这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以下图片是近世的《成田名所图会》一书中,所描绘的臼井城并追杀败走的上杉军的画面。
            城兵出城追杀

            杀在最前头的大将(此人估计是城主原胤贞或者松田康乡)

            紧随其后的将领(此人估计是松田康乡或者原大藏丞)

            逃跑落单被砍倒的两名上杉军士卒

            骑马逃走之人,便是上杉辉虎

            跑路之狼狈相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8-04-14 14:59
            回复
              上杉联军的伤亡程度
              上杉联军在臼井城之战的伤亡程度,诸说不一,有许多说法,综合归纳如下
              《诸国废城考》:守军迎战,击杀几十人
              《关八州古战录》:城堀周围的山崖自动震裂,压死接近城门的八九十名上杉军士卒
              《北越军谈》:城堀周围的山崖自动震裂,压死接近城门的八九十名上杉军士卒
              《关侍传记》:山崖震裂,压死数十人
              《北条记》:山崖震裂,压死数十人
              《武家事纪》:山崖震裂,压死数十人
              《千叶实录》:山崖震裂,压死三百人
              《续日本史·上杉辉虎传》:山崖震裂,压死三百人
              《千叶县史·海上年代记》:房总里见众战死三百人
              池享《东国的战国争乱》:战死数百人
              《战国遗文·古河公方编》:死伤、受伤合计五千人
              《战国遗文·房总编》:死亡、受伤合计五千人
              《战国遗文·后北条氏编》:死伤五千人或者数千人
              市村高男《东国的战国史》:死伤五千人之说太过夸张,战死三百人为是
              今福匡《上杉景虎》:死伤五千人之说太过夸张,还需要检讨
              黑田基树《关东战国史》:战死五千人
              《千叶大系图》:悉讨之,上杉军全军覆没
              《总叶概录》:土墙倒塌,上杉军悉数被击杀
              《房总里见志》:上杉辉虎布阵的后山崩落,压死山下的杂人、足轻、人马数千人
              《本朝武艺小传》:八千余人身亡
              《信玄全集末书》:八千余人身亡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8-04-14 15:01
              回复
                上杉军败北的主因分析
                臼井城之战,上杉联军从永禄九年三月九日开始打(海上年代记),一直打到三月二十五日结束(战国遗文),这中间总共经历十六天的战斗,中间的具体战术经过后人完全无法得知。在近世编纂的各种军记当中,臼井城之战不是一天时间结束,就是两天时间就结束掉了的,其过程属于近世人的附会,与真正的事实相距甚远。从中世史料角度讲,根据上野馆林长尾氏当主长尾景长的文书可以确认,在三月二十日这一天,上杉联军众兵围困臼井城,已经此城打到只剩下堀一重的地步,落城在即,当时都认为没有多久就可以陷城了。但过了没几天时间,到了三月二十三日这天,上杉联军突然陷入大不利的地步,死伤者甚众,北条方宣称死伤人数共有五千人、数千人之多(战国遗文)。而联军中的房州里见志、上总土气酒井氏,也先行跑路了(战国遗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剧情逆转?文书史料上根本无法看出端倪,只能通过编纂物揣摩当时的实情。在众多编纂物当中,对于臼井城之战的叙述可以说是良莠不齐,谨慎地还原三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的实情,只能够通过质量相对最高的编纂物,选择其中可信度最高的。这一方面,有关臼井城之战的叙述,看靠不靠谱,主要就看年份的比定是否正确。近世的编纂物,在臼井城之战的年份比定上几乎都是错的,只有极少数是正确的,而这极少数才又是能够可以拿来参考一用的。在这个问题上,《成田名所图绘》、《总叶概录》、《千叶传考记》、《海上年代记》在永禄九年的臼井城之战的时间记录上是正确的,可以拿来参酌。
                《成田名所图绘》、《总叶概录》记载说,由于臼井城的“土居崩”,也就是土垒崩落,压死众多上杉军士卒,进而导致整个上杉军败北。《海上年代记》记载说,房州里见众在三月二十三日的战斗当中战死三百人。这两个记载提供了两个信息,在三月二十三日这天,一是由于土垒的崩落才导致压死众多士卒,二是里见众在这天战死三百多人,有两方面的死伤原因。那么这两个记录是分别分开的,分指两件事,还是重叠在一起的呢?根据《千叶实录》一书的记录,此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说是臼井城的土垒崩落,压死三百多越后势。《千叶实录》此书将臼井城之战的年份误系于永禄七年,可靠程度上不如其他编纂物,但是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意思是说,被土垒压死的三百多人,主要就是房总里见众。再参照当时臼井城出兵的军役帐《浅间文书》看,房总里见志在臼井城之战一共出兵五百人,但是战死三百人,可见损耗相当大,因而才会有在二十三日先行跑路之举。从这一角度理解,参校《成田名所图会》、《总叶概录》、《海上年代记》、《千叶实录》的记录看,在三月二十三日,由于臼井城“土居崩”,被压死的三百多人,应该就是房州里见众。由于这一原因,上杉军士气大索,进而导致奔溃。至于《成田名所图绘》、《总叶概录》当中的“土居崩”,很可能就是长尾景长文书当中提到打臼井城打到只剩下的“堀一重”,是上杉联军在三天前轻视的力量,在三天后给自己酿成了苦果。
                而《千叶传考记》又明确记载在永禄九年的三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千叶氏当主千叶胤富亲自提兵来救臼井城,亲自指挥诸军作战(原氏的家主),使上杉军失利退散。这之后,城内的原胤贞、高城胤辰便趁机出兵追击,击破了上杉军的殿后部队,取得臼井城之战的自卫反击胜利。从《千叶传考记》提供的信息来看,千叶胤富亲自驰援,也是扭转败局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综合来看,三月三十三日这一天,上杉军先阵强攻臼井城,因为土垒崩落,被压死三百多人(主要是房州里见众),上杉军士气大索;而这时候千叶胤富的援兵也发挥了很重要作用,与城内守兵前后进行打击,使上杉军逐渐退散而去。房州里见众因损耗过大,和上总土气酒井氏先行跑路了,而整个上杉联军全部退散,陆续撤离,还要等到两天以后。三月二十五日,上杉联军在臼井城彻底败北而走。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8-04-14 15:02
                回复
                  关东国众的叛离
                  比战术上的失败更惨的是战略上的全线溃退,以及人心的险恶。臼井城之战惨败后,上杉辉虎遭到众多关东国众叛离。永禄九年五月,也就是在臼井城之战败北两个月后,常陆、下总、下野的一批国众最早背叛上杉,反水到了北条这边。这一期间反叛的有常陆小田氏、下总结城氏、下野小山氏、宇都宫氏。

                  闰八月,武藏忍成田氏、上野新田由良氏、下野皆川氏倒戈北条
                  九月,上野厩桥城主北条高广倒戈北条

                  十一月以后,上野小泉富冈氏、上野馆林长尾氏、下总关宿梁田氏、栗桥野田氏、森屋相马氏、上总土气酒井氏相继倒戈至北条一方。其中上总土气酒井氏在前一年还信誓旦旦说过,纵使关东国众全部站在北条这边,他也会坚持拥护上杉辉虎……而上杉辉虎发动的臼井城之战,本身也是为了解救他被北条军的包围。

                  永禄十年正月,佐竹义重也与北条氏政缔结和议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8-04-14 15:05
                  回复
                    关东领国的萎缩
                    臼井城败战之后,仍旧支持上杉辉虎的国众西上野箕轮长野氏、惣社长尾氏、白井长尾氏相继被武田信玄灭亡,西上野被武田信玄掌控。而东上野大部、下野、武藏、下总、上总、常陆,上杉辉虎丢了个干净,这时候在关东的直辖领只剩下上野沼田领,从属国众则只剩下东上野桐生佐野氏、下野佐野氏、武藏羽生城木户氏

                    到了永禄十年底,上杉辉虎连上野桐生佐野和下野佐野都保不住了,弃守下野佐野,桐生佐野闻风投向北条,上杉的关东领国就只剩下和越后相接的上野沼田,以及作为飞地的武藏羽生了。之后的形势,就是如此……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8-04-14 15:05
                    回复
                      臼井城之战的代价
                      这是上杉辉虎在臼井城之战前的关东领域地图,包括直辖领域与从属国众

                      这是臼井城之后的局面

                      原来虎踞大陆,臼井城一打完,就只剩下台澎金马了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8-04-14 15:06
                      回复
                        臼井城之战时间简表
                        永禄八年二月八日,上总土气城城主酒井胤治(里见、上杉方)受到北条氏政、下总臼井城城主原胤贞(北条方)、上总东金城城主酒井胤敏(北条方)联手攻击,为此写信给河田长亲,请求上杉辉虎越山支援,攻击下总小金城(原胤贞的部将高城胤辰的住城),以转移敌人火力。由于酒井胤治健斗,敌兵退散,辉虎越山计划延迟。
                        永禄九年正月,辉虎越山,进阵下野佐野城,准备攻击常陆小田氏治的小田城(北条方)。
                        永禄九年二月,上杉辉虎攻破常陆小田城,大肆掳掠贩卖人口。
                        永禄九年二月底,辉虎移阵至上野馆林城,大会关东诸侯,总兵力约一万余人,往下总小金城进军。越后、关东联军参战势力一共有:越后上杉辉虎本军(除了辉虎本人外,能确认参阵的家臣有直江景纲)、越后上田众(养子长尾显景,及显景家臣下平右近允、广居又五郎参阵)、上野沼田众(沼田城城代河田长亲)、上野厩桥众(厩桥城城代北条高广)、下总大名结城晴朝(包括家臣水谷胜俊、宇佐美大藏丞、小壕左近)、下野小山城主小山秀纲、下野榎本城城主小山高朝、下野佐野城主佐野昌纲(委派代官)、上野新田城城主由良成繁、上野馆林城城主长尾景长、下总羽生城城主广田直繁、下总皿尾城城主木户忠朝、下总关宿城城主梁田晴助、上野小泉城城主富冈重朝、上总土气城主酒井胤治、常陆片野城城主太田资正(包括其次子梶原政景)、下总栗桥城城主野田景范、下野大名宇都宫广纲(委派代官)、常陆大名佐竹义重(委派同心众并代官)、房总里见众。
                        永禄九年三月二日,上杉联军攻打下总高城胤辰的小金城,但是失败。之后上杉联军往原胤贞所在的臼井城进军。臼井城城内,有5000骑守城(高城氏由来书),原胤贞向千叶、北条请求援兵。
                        永禄九年三月初,臼井城的援军相继驰援而来,协助原胤贞守城,一共有:下总小金高城城主高城胤辰(1000骑)、下总手贺城城主原胤亲(300骑)、上总东金城城主酒井胤敏、下总大和田砦守将松田康乡(150骑)、伊豆河津城城主荫山新四郎(包括其部将平山正左卫门)、小田原阵代松田宪秀(5000人)、骏河用宗城城主一宫随波斋、古河公方奉公众相马内膳亮、下总千叶氏部将椎津次郎、椎名兵库。至此时,臼井城守军已经有超过上杉联军的兵力,有了足够反制的力量。其中,古河公方奉公众相马内膳亮、小田原阵代松田宪秀的两支部队,是其中精锐,在后续反击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永禄九年三月九日,上杉联军进抵臼井城下,开始攻城,揭开臼井城之战序幕。
                        永禄九年三月十三日,武田信玄侧面援助臼井城,出兵西上野的白井城,以袭扰上杉军后方,但未能落城。
                        永禄九年三月二十日,上杉联军将臼井城打到只剩下一重外堀的地步,落城在即。上杉联军中的足利长尾氏当主长尾景长写信给领内寺院,声称不久就能将臼井城攻下。
                        永禄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千叶胤富出马救援臼井城,加之臼井城守军的奋战,战局完全逆转,上杉联军陷入大不利的境地,死伤甚众,房总里见众、上总土气城城主酒井胤敏支撑不下去,率先逃离战场。房总里见众在臼井城之战一共投入500人,在此日激战中战死了三百人。在此期间前后,足利义秋的书信送至下总上杉军阵中,劝说越相和睦,停止交战,并敦促辉虎上洛。这让辉虎有了体面的撤兵口实。
                        永禄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上杉联军中的结城晴朝向家臣宇佐美大藏丞颁发感状。
                        永禄九年三月二十五日,上杉联军总败崩,上杉辉虎本军及其动员的各路关东诸侯相继逃离战场。臼井城之战至此结束,历时十六天。同一日,北条氏政写信给武田信玄,报告胜利,声称上杉军死伤数千人之众。
                        永禄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古河公方足利义氏写信给家臣山前丰城守庆祝胜利,宣告上杉军死伤五千人之众,并提到北条氏康、北条氏政父子原计划亲自出马臼井城,但尚未成行,上杉辉虎就已经落败而去。北条军的这一支预备役兵力达到10000人(镰仓管领九代记、管领记),如果真的展开救援,很可能使上杉军输得更惨。
                        永禄九年四月八日,结城晴朝向小塙颁发感状。
                        永禄九年四月十二日,北条氏政颁发感状给荫山新四郎、松田肥后守。
                        永禄九年四月二十日,长尾显景给下平右近允颁发感状。
                        永禄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古河公方足利义氏给相马内膳亮颁发感状。
                        永禄九年五月,在臼井城之战败北两个月后,常陆、下总、下野的一批国众最早背叛上杉,反水到了北条这边。这一期间反叛的有常陆小田氏、下总结城氏、下野小山氏、宇都宫氏。
                        永禄九年闰八月,武藏忍成田氏、上野新田由良氏、下野皆川氏倒戈北条。九月,即便是上杉辉虎委以重任的上野厩桥城主北条高广也倒戈北条。
                        永禄九年十一月以后,上野小泉富冈氏、上野馆林长尾氏、下总关宿梁田氏、栗桥野田氏、森屋相马氏、上总土气酒井氏相继倒戈至北条一方。
                        永禄十年正月,佐竹义重也与北条氏政缔结和议。
                        永禄十年底,上杉辉虎弃守下野佐野,桐生佐野氏也反水至北条一方。上杉家在关东的领国,就只剩下和越后相接的上野沼田城,以及作为飞地的武藏羽生城。自臼井城之战失败后,上杉辉虎在关东的权威大为失坠、一落千丈。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8-04-14 15:06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14 17:02
                          回复
                            从事后来看,此战确实意义重大。但是楼主别光写输的,这是上杉谦信吧,多写点赢的


                            IP属地:安徽16楼2018-04-16 20:59
                            回复
                              请问楼主,地图哪找的?求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5-05 07: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