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兰吧 关注:3,290,286贴子:110,044,971
  • 6回复贴,共1

看看人家的观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ww改课纲,中国史编入东亚史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8-12 01:09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08-12 01:09
    回复
      齋主認為這樣的修改方向是對的,我們針對單一國的歷史做太過詳盡的教學,實在沒有啥意義。整個世界局勢是彼此牽連的,尤其在地理大發現之後的航海科技快速發展,除了宗教和政治所造成的交通阻礙之外,大多數資訊流動的速度越來越快,幾乎一個技術或是知識的形成,可以影響的範圍遠遠超過國家或是政治上的版圖勢力區分。就像是當十九世紀的玻璃密封技術成熟以後,率先影響的就是出現了各國植物專業人士開始竊盜清國茶葉。後膛槍在普魯士發明後,最快被大量使用的戰役反而是美國的南北戰爭。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8-08-12 01:10
      回复
        更何況『國家(Nation)』和『民族(Nation)』同義,又或者說在政治上經常被刻意混淆和模糊運用,這些概念都是十八世紀之後才慢慢出現的概念,這就顯得中國史的編排有多麼奇怪。國家民族在過去根本不存在的情況下,這些教育竟然是教導中國有五千年歷史,然後把別人的國號『唐』、『宋』、『明』、『清』等稱做是個朝代而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個體,實在是令人感到可笑,到底有甚麼理由讓歷史教育成為如此荒誕的東西? 中國的歷史也不過百多年,認真說起來這名詞的年歲還不及台灣一詞出現得久。學習這樣的中國國別史,我們又能真正學到甚麼? 是學到時代的大勢所趨? 還是由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民族觀點來看世界? 然後沉浸在自己也搞不清楚是甚麼的民族情緒當中而憤恨不平。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8-08-12 01:11
        回复
          理解我們成長的地方過去發生了甚麼事情,彼此有哪些不同的歷史觀點和意識型態,並且包容尊重不同思維的人,是當代歷史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我們不可能做到純然的客觀,在歷史教育上也不可能不為政治所服務,在政治上我們也不可能全然摒棄民族主義或國族主義而不用。但我希望如果歷史教育必然會有民族意識在其中時,這些篇幅能不多就不多,並且這民族主義也不該是走悲情仇恨路線,反而應該強調台灣人的文化包容性高,對新事物的接受度也遠比其他民族來得開放。如果民族主義是必須,我希望這民族主義建立在自保而不是侵略他人的意圖上。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08-12 01:11
          回复
            我想去除掉中國史而轉用東亞史取代,是一個有前景的方向和做法。自十五世紀開始,明國與朝鮮半島、日本及東南亞的關係就相當複雜,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單單用民族主義中國角度切入就可以了解的故事。尤其當台灣現況與東南亞和東北亞有如此密切的來往,你每天有機會吃著越南河粉、泰式海鮮和韓式烤肉時,你能不知道這些國家在那個動盪的十九世紀末開始,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嗎?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8-08-12 0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