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8吧 关注:105贴子:291
  • 1回复贴,共1

《流浪地球》有技术硬伤,但仍然是部好电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世界科幻史中,上一次著名的点燃木星事件,应该是著名科幻小说家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四部曲(Space Odyssey)的第二部《2010》。在这部小说中,木星被神秘外太空力量黑石改造成一颗新恒星。如今,木星再一次被中国人点燃,以拯救地球。近日,根据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引发了社会热议。
作为一个从小就喜欢看科幻小说,喜欢看硬科幻,特别是带有各种技术细节的硬科幻的人,我一直很喜欢刘慈欣的风格。所以,《流浪地球》自然不会错过。看过之后的感觉是,这部电影既高于预期,也有很多遗憾。

最大硬伤在于科幻设定
说高于预期,是基于对中国科幻电影之前的印象。一直以来,硬科幻题材电影,被好莱坞占据,中国的科幻电影,一直偏软,往往是基于一个世界观或者技术点进行演绎,而这个演绎过程,缺乏技术的合理性,想象多于科学,往往说的是科幻,但实际给观众的是奇幻。再加上投入不足,制作粗糙,往往令人失望。正是相比于这些旧有的印象,《流浪地球》的技术设定、演绎过程、画面、制作、讲故事的方式,都比以往的中国科幻电影更硬、更接近好莱坞大片。
但是,遗憾也是明显的。以一个科幻爱好者的角度看,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科幻设定上的问题。
实际上,这部电影只是借用了原著小说中“太阳膨胀,人类建造行星发动机”这个设定。其人物、情节与原著完全不同,是一个独立编剧的作品。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电影出现了很多技术设定上的瑕疵,甚至与刘慈欣一贯的风格有种违和感。
比如,利用引力弹弓一定会留足余量,坠入木星这种问题本就不该发生。更何况,电影给出的原因甚至是绝不可能的“木星引力突然增强”这种设定。其实,完全可以用遭遇流星撞击、引发大面积的行星发动机故障等设定来解决。
在另一个主要剧情上,也有重大的瑕疵。且不说地球的氧气质量远远不足以引发木星氢气爆炸,就算冲击波冲击地球,其威力也不是天上掉石头那么简单。在原著中,地球的刹车时代用了42年,行星发动机开动了42年才使得地球停下来,期间会经历无数地震、海啸。在电影中,木星氢气与氧气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改变地球的速度,这是一个更加惊人的力量。


1楼2019-02-11 10:48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2楼2019-02-11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