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地科学院)具有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地质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学科之一。1958年开始招收“煤田地质与大地测量”专业,1971年成立地矿系并创办“矿井地质”专业,1972年开始招收“煤田地质与勘探”和“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本科专业;1980年煤田地质专业和矿山测量专业合并成立煤田地质系,1993年煤田地质系更名为地球科学系;2000年6月成立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年12月成立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3月更名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4个教学系、1个实验中心。设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本科专业。拥有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重点实验室“页岩油气增产地质与开发工程技术”,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研究”;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在地质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我院。学院设有应用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评价研究所、非金属材料应用研究所、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盆地研究所、宝玉石研究鉴定所等科研机构。
学院具有较强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能力,在煤田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煤层气地质、水文地质、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应用技术、古生物与地层学、地球物理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拥有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沉积与能源矿产地质”,承担了多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曾被授予科研工作特殊贡献奖。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联合办学,与国土资源部成都地矿所、山东省地矿局、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煤田地质局、胜利石油管理局等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相关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学院现有4个教学系、1个实验中心。设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本科专业。拥有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重点实验室“页岩油气增产地质与开发工程技术”,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研究”;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在地质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我院。学院设有应用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评价研究所、非金属材料应用研究所、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盆地研究所、宝玉石研究鉴定所等科研机构。
学院具有较强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能力,在煤田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煤层气地质、水文地质、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应用技术、古生物与地层学、地球物理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拥有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沉积与能源矿产地质”,承担了多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曾被授予科研工作特殊贡献奖。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联合办学,与国土资源部成都地矿所、山东省地矿局、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煤田地质局、胜利石油管理局等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相关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