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MP“小车”的尺寸,还是大了一点,这会让比较重度的比例党表示无法接受。


而我当时比较看重的是人形后变化,我小时候也认为飞虎队变车,那么人身高也应该和小车汽车人身高差不多,后来感觉不对,毕竟他们是组合体成员,又是霸天虎(霸天虎里大多都是大个子)如果说变成跑车所以一定得和爵士他们一样高,那么和宿敌飞行太保单体互殴的时候将是一副滑稽的场面,四个社会闲散人员在初中门口借点零花钱的场面。
ARK作为比例圣经,没有画进飞虎队、飞行太保等其他1+4队员的高度,导致这方面的争议特别多,我个人认为,其实挖地虎成员作为组合金刚的代表也已经够说明,作为普通组合金刚成员应该有什么样的高度,而领队和领袖擎天柱威震天差不多高就可以了。
回到动画,动画虽然忽高忽低,BUG不断,但看概率来说,大部分时间飞虎队成员还是相当高大的,记忆中也没有飞虎队和小车汽车人变人后站一起的场面。
DX9的设计师应该也是这么考虑的,所以采用了很让我着迷的“质量转换技术”而且经过打击的探路,这次结构更简单,块状态移动更爽快。




虽然前作才是开山辟地惊为天人,但不成熟的各种情况造成了翻车。
详细说来,1-腿部,打击两侧车门两大片片反转加车底两大片片包裹而成,目的在于增加身高,效果不错,但是片片感觉强,且后脚接地穿轴公差算错,造成晃荡,让人哭笑不得。而莽撞优点是更多块状移动组合卡扣更合理,缺点是脚踝是大球关,我的这个还有点松。
2-腰部,打击的采用鸡鸡位置简单的滑块再固定十分精彩,但是背包延展确紧的要命,我每次变都很费力,影响了体验(也许是我个人中奖,我看其他视频里都不是个事)莽撞是精彩的腹部折叠片拉伸,车门V型卡扣固定,还修饰出了小蛮腰,对G1上下一般粗的原设计给予了美型修正,
3-手臂,莽撞和打击同为车头部分一分为二,莽撞在盖板结构明显优化了许多,而且不伤漆面,打击那两个洞洞必定掉漆!
4-手型,打击居然没有现代TF玩具流行的握枪卡槽,更让人感觉是赶工的,在莽撞上得到了修正,但只能右手握持。
综合来说继承了打击的质量转换技术外,还优化了不少,但莽撞有一个十分重大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无法接受的。

那就是侧面,莽撞扁的一批啊,是被擎天柱压过了吗?是现在流行的手机吗?太寒颤了。

哪个好看?别告诉我左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