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电气工程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学院建有7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字图象处理》,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字图象处理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具有地方与行业双重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另有13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自动化专业(群)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学院建有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铝离子动力和储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机器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矿山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安全监测监控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东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2016年))和青岛市首批市校共建重点学科(2013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及人才团队获批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及人才团队支持计划(2015年),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获批青岛市首批科技创新顶尖人才团队(2017年)。
近年来,学院相继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余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在Automatica、IEEE汇刊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发出我国首台矿用机器人——喷浆机器人、国内首例动物机器人、国际首例机器人鸟等标志性成果。2014年以来,2位教授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学院重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近五年来,发起并承办了2届山东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承办了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山东赛区等省级比赛5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获奖75项,省级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268项,授权国家专利68项;连续四年闯入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并获2017年总决赛亚军和2018年北方赛区冠军;连续两年获得Robocon亚太机器人大赛山东赛区冠军和2018年全国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学院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等1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主办和承办了第七届国际混沌分形理论及应用研讨会、国际图像图形学学术会议(ICIG2013)、五届国际智能信息技术学术会议(SITA)、全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学术论坛、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专题泰山学术论坛、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15次。
学院建有7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字图象处理》,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字图象处理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具有地方与行业双重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另有13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自动化专业(群)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学院建有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铝离子动力和储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机器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矿山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安全监测监控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东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2016年))和青岛市首批市校共建重点学科(2013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及人才团队获批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及人才团队支持计划(2015年),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获批青岛市首批科技创新顶尖人才团队(2017年)。
近年来,学院相继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余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在Automatica、IEEE汇刊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发出我国首台矿用机器人——喷浆机器人、国内首例动物机器人、国际首例机器人鸟等标志性成果。2014年以来,2位教授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学院重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近五年来,发起并承办了2届山东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承办了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山东赛区等省级比赛5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获奖75项,省级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268项,授权国家专利68项;连续四年闯入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并获2017年总决赛亚军和2018年北方赛区冠军;连续两年获得Robocon亚太机器人大赛山东赛区冠军和2018年全国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学院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等1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主办和承办了第七届国际混沌分形理论及应用研讨会、国际图像图形学学术会议(ICIG2013)、五届国际智能信息技术学术会议(SITA)、全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学术论坛、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专题泰山学术论坛、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