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那个“有些人”也包括我。
落魄山一行人的所作所为放在任何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背景网文里面都不会让人感觉不适,反而无比地符合江湖规矩,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就是最好先叫出对方的话事人要个交代。雪中里面徐凤年如此护短,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人讨厌他呢?就是因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那个江湖中的行为逻辑。你动我亲友,那你就死定了。
而陈平安所走的是另一条路——顺序学说,他的“规矩”和江湖规矩不同,有了一些法学思想的萌芽在里面。属下犯错领导是否一定有错(是否连坐的问题)?所犯之错与所担之罚是否相应(公平的问题)?思想犯是否也是犯罪(道歉心不诚的效力问题)?如果真的是运用顺序学说来思考问题,是一定要把这些想清楚的,显然总管在下笔的时候,只是写了一句赔钱使用“顺序学说”,而不是真的融会贯通,这并非书中人物的瑕疵,而是总管自身所致。
另一个问题是顺序学说建立起的是比现有江湖规矩更加稳定的秩序,而这种秩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立第三方来维持,但书中的江湖不能也不应存在这样的力量,最后还是回到用拳头来讲道理,难免落了下乘。
什么是顺序?对错有先后之分,有大小之别;有故意,有失手,有屡教不改,有浪子回头。有些书友把顺序学说套到书中去考察每个人物的一言一行,自然会得出一种强烈的割裂之感,也就是所谓的“双标”。
山上山下,都是江湖,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在我看来,侠以武犯禁,所谓的“道理”和“顺序”,用来教化百姓和读书人尚可,却不适合这个江湖的生存逻辑。人们心中朴素的善恶观已经足以在大部分时候做出“正确”的决断,无需再强加一种规矩,最后深陷泥沼寸步难行的反而是自己。
希望有些书友读过这几百万字道理,也能学陈平安讲一讲道理,而不是对所有持有异见者回复一句“杠精”或“爱看看不看gun”。尽管抱怨颇多,能走到如今的,总归还是喜欢这本书的。
落魄山一行人的所作所为放在任何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背景网文里面都不会让人感觉不适,反而无比地符合江湖规矩,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就是最好先叫出对方的话事人要个交代。雪中里面徐凤年如此护短,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人讨厌他呢?就是因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那个江湖中的行为逻辑。你动我亲友,那你就死定了。
而陈平安所走的是另一条路——顺序学说,他的“规矩”和江湖规矩不同,有了一些法学思想的萌芽在里面。属下犯错领导是否一定有错(是否连坐的问题)?所犯之错与所担之罚是否相应(公平的问题)?思想犯是否也是犯罪(道歉心不诚的效力问题)?如果真的是运用顺序学说来思考问题,是一定要把这些想清楚的,显然总管在下笔的时候,只是写了一句赔钱使用“顺序学说”,而不是真的融会贯通,这并非书中人物的瑕疵,而是总管自身所致。
另一个问题是顺序学说建立起的是比现有江湖规矩更加稳定的秩序,而这种秩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立第三方来维持,但书中的江湖不能也不应存在这样的力量,最后还是回到用拳头来讲道理,难免落了下乘。
什么是顺序?对错有先后之分,有大小之别;有故意,有失手,有屡教不改,有浪子回头。有些书友把顺序学说套到书中去考察每个人物的一言一行,自然会得出一种强烈的割裂之感,也就是所谓的“双标”。
山上山下,都是江湖,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在我看来,侠以武犯禁,所谓的“道理”和“顺序”,用来教化百姓和读书人尚可,却不适合这个江湖的生存逻辑。人们心中朴素的善恶观已经足以在大部分时候做出“正确”的决断,无需再强加一种规矩,最后深陷泥沼寸步难行的反而是自己。
希望有些书友读过这几百万字道理,也能学陈平安讲一讲道理,而不是对所有持有异见者回复一句“杠精”或“爱看看不看gun”。尽管抱怨颇多,能走到如今的,总归还是喜欢这本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