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巴拉太空计划吧 关注:82,774贴子:1,885,878

从航天火箭走向航天飞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入游刚过一个月,萌新上手就是生涯模式,摸爬滚打到今天算是把科技树点满了。在坎星地月系之间也算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和补给系统,但仍然缺少一种高效的近地轨道往返载具。KSC急需开发一款可重复使用,单次运载量不小于二十人的SSTO。由此,PickUp计划应运而生。SPH与VAB连夜赶制,先后推出了


三款PickUp系列。


IP属地:上海1楼2019-10-01 19:31回复
    二楼祝祖国生日快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0-01 19:33
    回复
      在PickUp计划刚上马的时候,VAB表示,不就是个大运力SSTO吗?那还不简单,直接搬来一套成熟的星形组合火箭,加上俩MK3货仓,给个机头,齐活。唉?dv不够?赶紧加六个固推凑个数,PickUp1完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0-01 19:41
      回复
        这么重 能入轨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0-02 02:56
        收起回复
          绑助推不是ssto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0-02 08:02
          收起回复
            太轻了,继续要进阶巨型火箭的设计理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0-02 10:27
            收起回复
              PickUp1成功完成了两次任务,接送人员往返太空20余人次,运送两台单发火箭摩托Mono1和MonoR入轨,倍受KSC高层领导的好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0-02 18:26
              回复
                不过在两次任务中,宇航员却有诸多抱怨,比如不知道该以哪头再入,热盾形同虚设,降落过程颠簸,成员体验贼差,且随着地月中间交通载具Mono系列全数部署完毕,PickUp1的负载能力略显多余。
                SPH抓住这次机会,加入了PickUp项目,翻出了之前设计的滑翔回收火箭和并不怎么成功的空天飞行计划,开始着手设计正儿八经的PickUp2航天飞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0-02 18:57
                收起回复





                  你要的航天飞机。。MJ入轨,手动降落,偶尔玩玩可以,还是直接打火箭方便


                  IP属地:四川9楼2019-10-02 22:17
                  收起回复
                    没玩过航天飞机,第一次做就做成这鸟样,我还有救吗?


                    IP属地:重庆10楼2019-10-03 20:19
                    收起回复
                      这玩意配平太恶心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0-04 15:14
                      收起回复
                        前两天在外面浪,没法上机截图,今天抓紧补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0-05 11:37
                        回复
                          Pick Up 2的研发速度可谓空前迅速,SPH砍去了繁重的星型发动机和没啥卵用的热盾,换上了更加暴力但效率更高的猛犸引擎。总体设计思路就是追求紧凑和极致减重。
                          因为没有了货物运输需求,因此缩小了货仓空间,只放了两排座椅和电池动量环无人驾驶模块之类的。包括RCSTanker也改为内置,尽可能缩短机体长度,方便后期配平。
                          最终我们得到了这样一架满载推比3. 7,初始dv2700的垂直发射滑翔回收的航天飞机。当然为了攒够足够dv,VAB的工程师们还是得设计外挂油罐。
                          为了避免配平,VAB选择了六管2. 5米大号油罐分三组对称捆绑在航天器四周,提供额外500dv大气内动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0-05 12:08
                          收起回复
                            PickUp2一共完成了五次空天往返,包括三次无人试飞和两次接送任务。可惜的是五次都没有按计划降落到飞机跑道上。
                            在两次接送任务中,第一次在最后距离KSC不到20km的地方失速,被迫提前开伞,在高原山坡上迫降。另一次则在再入后下降到2万米高度减速到2马赫时攻角失控,空中解体,好在此次任务只有三名乘员都在Mk3指令舱内,舱室和发动机都有独立的降落伞,此次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过大的财产损失。但货舱内所有座椅被毁,PickUp2也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被停飞。
                            之后在完成结构加固升级后又进行了一次无人试飞,该次试飞总体十分顺利,但在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直接将主油箱摧毁,整机在跑道上直接解体。至此,PickUp2被正是放弃。
                            实践证明虽然采用更重型火箭燃油箱作为飞船主体结构时储油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但对于滑翔降落的航天飞机来说强度不能达标,极易造成空中解体或是着陆时冲断(至少在AFR环境下如此)。而基于Mk3机头的航天飞机使用大S机翼组件在0.4马赫以下升力其实已经不够用了,仅仅依靠减速伞的滑翔降落很难保证低于6m/s的垂直降落速度,因此PickUp2计划被放弃,PickUp3被提上日程。


                            IP属地:上海14楼2019-10-05 13:57
                            回复
                              吸取了2代的教训,PickUp3主体结构全部换成Mk3航空组件,动力方面将原先的猛犸4矢量发动机改成了Mk3引擎架加装三矢量引擎,中间配上一台核推,一来可以充分利用大S机翼的内油储量,二来在近轨道燃油补给站建成后可以进行深空飞行。

                              三代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其名副其实的SSTO功能。
                              坎星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空间堆叠技术(大雾),使原先必须外挂的副油箱现在可以整合进机身内,在不破坏机体原有平衡的情况下将内油量提高了100%,在特殊需求下还能够进一步提高。
                              货舱内的布局也做了升级,座椅从中间移到了两边,而原来的空间用于增添VIP座舱用于供钱多的游客乘坐。

                              PickUp3目前满载质量130吨,回收质量45吨,已经完成入轨和再入滑行实验。预计最终版还会加装散热系统,并实验暴力再入


                              IP属地:上海15楼2019-10-05 15: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