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品牌广告铺天盖地,其中“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或叫“专为中国宝宝设计”的广告词令人耳熟能详。但也有不少妈妈质疑,国产奶粉真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国外奶粉不适合中国宝宝体质?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妈妈选择国外奶粉品牌?
作为一位在知名乳企从业数十年的内行人,今天就和大家揭秘一些奶粉行业的“秘密”,希望对正在挑选奶粉的用户有所帮助。
第一、“国产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或“专为中国宝宝体质设计”等诸如此类的说法只是国产奶粉的营销手段,目的是提升自己奶粉品牌的销量以及在国内奶粉市场的份额,无任何科学依据。
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用户爱买偏爱国外奶粉品牌,外资奶粉品牌在一二线城市仍占有80%的市场份额。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更爱买国产奶粉品牌,国产奶粉品牌在这些地区占比60%左右,乡镇地区国产奶粉品牌占比会更高,大概在75%左右。
据天猫发布的双11国内外奶粉品牌销量排行榜前10强报告可以看出,国产奶粉品牌仅占2席,外资奶粉品牌占8席,也就是目前国内奶粉市场的份额仍是外资奶粉品牌的天下,意味着大多数国内宝宝是吃外资奶粉品牌长大的。

为什么说“国产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是营销手段?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说法乍一听非常有道理,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实不堪一击。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的气候、饮食差别非常的大,比如,新疆和海南地区的宝宝体质差异肯定非常的大,那国产奶粉究竟适合的是哪个地区的宝宝呢?
其次,国际上没有任何国内外母乳成分差异的研究说法。现阶段国内连完整、科学的母乳数据库还没有建立,也并没有足够的研究和数据支持研发“适合中国宝宝”的配方奶粉。
而在母乳成分的研究上,国外发达国家起步更早,研究历史更久远,比国内走的更前沿。
第三,除国内奶粉品牌外,国外没有任何奶粉品牌标注“更适合本国宝宝体质”“专为本国宝宝体质研发”“仅适合本国宝宝食用”等诸如此类说明。
第四,各国的奶粉配方确实存在差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婴儿对于营养需求的差异,而是不同国家对于营养元素添加剂量的认知不同。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160多个国家的婴儿配方奶粉标准都是按照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专家组制定的婴幼儿配方标准奶粉制定的,这是世界上公认最权威的婴幼儿奶粉标准,联合国法典委员会也未根据不同国家、不同人种来推荐不同标准。
最后,其实各国制定的奶粉配方标准相差并不大,对比了一下欧盟和国内奶粉标准,欧盟奶粉生产标准共有36项,其中国内覆盖了32项。其余几项也非常的接近,像大家关注的蛋白质,国内奶粉标准中蛋白质限量是每100千卡1.88-2.93g,而欧盟标准是每100千卡1.8-3.0g,而维生素A在国内奶粉标准中限量是每100千卡59-189微克,欧盟标准是每100千卡60-180微克。
另外,我参考了手机应用市场海淘直邮国外奶粉下载量第一的国际妈咪APP上,海淘直邮非常大热的德国版爱他美奶粉,pre段和1段的配方元素均符合国内奶粉标准。高月龄阶段起也只是部分微量元素和国内奶粉标准不同,而这个月龄的婴儿,营养摄取早以正常饮食为主,奶粉为辅。
百度百科资料显示:国际妈咪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致力于为妈妈们提供国外婴儿奶粉、母婴用品的海淘直邮服务,国内外实体自营模式经营,开放用户自提,并且支持开具发票,和自己去国外购物类似的经营模式,深受国内高品质母婴用户的信任。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国际母婴用品领域,国际妈咪APP下载量连续多年保持在第一位,应该是是目前妈妈选购国外奶粉的首选平台APP。
所以,即使从奶粉标准上来说,也没有专为中国宝宝体质研发的标准 ,只要是优质的奶粉品牌都是适合宝宝食用的。所谓的国产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只不过是为了卖奶粉制造的营销噱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