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0年的沈阳城建至今还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其实当时沈阳每年的城建投资只有十几亿(97年建设大二环,会高一些),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几分之一。人们之所以觉得那几年变化大,无非是因为把钱花在了刀刃上,特别是做了很多“形象工程”。当灰色的沈阳突然出现了开阔的市府广场、敞亮的青年大街,还有步行化改造后颜值倍增的中街太原街时,人们心中肯定是震撼的,也是振奋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沈阳人的自豪感也是空前地高。漂亮的城建工程能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更能提高市民的凝聚力和信心。这难道不是现阶段的沈阳最需要的么?想来沈阳已经很多年没有那种让人激动人心的城建作品了。
建议今后沈阳从城建资金中拿出十分之一左右,每年新建一座大广场、一座大公园、几条高颜值的景观路,划定一小片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景观提升改造(比如今年“满铁”,明年cbd,方城也一点一点地啃别放下,这样的话几年后就有好几处高品质的街区了。如果按现在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就算再过十年还是不伦不类)……诸如此类,提高城市品质,顺便给市民提气。
建议今后沈阳从城建资金中拿出十分之一左右,每年新建一座大广场、一座大公园、几条高颜值的景观路,划定一小片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景观提升改造(比如今年“满铁”,明年cbd,方城也一点一点地啃别放下,这样的话几年后就有好几处高品质的街区了。如果按现在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做法,就算再过十年还是不伦不类)……诸如此类,提高城市品质,顺便给市民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