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禅家云,“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到底所指何意,我觉得此处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当然是指一朝风月,万古长“空”了。大才子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曾叹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居士辛弃疾亦曾发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感怀;而杨慎在《临江仙》中更是一语道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时空变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纵然笑傲江湖,英雄一世,最终也不过是一抷黄土,几根白骨而已。一朝风月中的荣华,成就和美誉,终究归于永恒空寂。我们不必执着,贪恋,纠缠于一朝风月中而不能释怀,因为一切本空。
一朝风月,万古长“空”。中国古典文学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红楼梦》可称得上是最好的注解了。鲁迅在评点《红楼梦》时曾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我则看到无常变迁。我想曹雪芹的本意大概也是如此吧。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红楼梦》三个字,最耐人寻味之处便在于一个“梦”字。繁华散尽,红楼一枕,不过一场无常之梦~“无常实在不可免,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青春无常;人寿如朝露,去日只苦多,是生灭无常;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是时序无常,总之,因缘所生法,生灭代谢,迁流不息,原是必然之理。人生的过程,更是百感忧其心,万事劳其形,笙歌沸腾处原是一场幻境界,声稀味淡中才觅得一些真消息。”然而世人迷失沉溺其中,不能醒来。何也,因为人们始终执着有一个“我”在。
说到底,人生一切烦恼痛苦,恩怨纠葛的的根源都是因“我”而起。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那么苦从何来,从执着来~“执着”从哪里来的呢,从“我”来的,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名声,我的地位,我要占有它,我要得到它。不仅俗世中人如此,连修行人也一样着了我相,念念都没有离开“我”,我修福,我供佛,我修行,我种善根,事实上,哪里有一个“我”在呢,对于修行人来说,不能破除我执,就永远无法见到自性,修成正果。
我本非我。我是谁,谁是我,这个镜子中的我真的是我吗,这个别人眼中的我真的是我吗,这个纠缠于烦恼痛苦,七情六欲之中的我真的是我吗,说到最根本的我们的身体,佛曰此为“我相”,我相并不是我啊。打个比方,我相只是我的房子,并非房子中的主人;我相只是灯泡,并非光明本身。前面所说的种种我相,即一切生理我,家庭我,社会我都并非是我。那么我的思想情感,我的思维意识,即所谓的我的心,这个是我吗,也不是。这些其实只是心的假相,心之感受,并非心之本体,是妄念而非真心。真心即是心之本体,它是灵光独耀,迥脱尘根;如如不动,一尘不染的。这个“如如不动,一尘不染”的心之本体才是真我呀。一切相均是假象,而非真实。我们的色身,自幼至老,都在新陈代谢,它时时变迁,从一生下来的小不点,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直至死亡,是一直处在成长,衰老的变化过程中的,一刻不曾停留。中国的文字真是很奇妙,把摄影称之为照相,照的是我们的“相”呀,不是我们的“体”。“我相”是会变化的,我们的思想,念头,情感也是时时变迁,刻刻不停,一天到晚,什么时候停过,相随缘生,缘聚相现,缘散相灭。一如节日夜空绽放的焰火,昙花一现,转瞬既逝。相是生灭变迁,无法把握,亦无法留住的。会有恒久不变的名相吗,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说的即是一物多相与多名,例如一只青蛙,它未来将是蝌蚪,本来有尾巴,成体后尾巴则会消失。这一系列的变态,就是一物多相。又如一条蚕,它本来是茧,后来是虫,最后又成为蚕蛾。这也是一物多相。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实质上都是一物多相的。由于多相所以多名,例如蝌蚪,蟾蜍(有尾蛙类),青蛙(无尾蛙)等等。相会变化,但本体不变。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世人不明其中道理,迷己逐物,认假为真,执迷于种种外相,境界之中而无法自拔。能够看清这一点,超脱出来者,便是一个具有人生大智慧的悟者。
禅家云,“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到底所指何意,我觉得此处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当然是指一朝风月,万古长“空”了。大才子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曾叹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居士辛弃疾亦曾发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感怀;而杨慎在《临江仙》中更是一语道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时空变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纵然笑傲江湖,英雄一世,最终也不过是一抷黄土,几根白骨而已。一朝风月中的荣华,成就和美誉,终究归于永恒空寂。我们不必执着,贪恋,纠缠于一朝风月中而不能释怀,因为一切本空。
一朝风月,万古长“空”。中国古典文学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红楼梦》可称得上是最好的注解了。鲁迅在评点《红楼梦》时曾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我则看到无常变迁。我想曹雪芹的本意大概也是如此吧。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红楼梦》三个字,最耐人寻味之处便在于一个“梦”字。繁华散尽,红楼一枕,不过一场无常之梦~“无常实在不可免,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青春无常;人寿如朝露,去日只苦多,是生灭无常;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是时序无常,总之,因缘所生法,生灭代谢,迁流不息,原是必然之理。人生的过程,更是百感忧其心,万事劳其形,笙歌沸腾处原是一场幻境界,声稀味淡中才觅得一些真消息。”然而世人迷失沉溺其中,不能醒来。何也,因为人们始终执着有一个“我”在。
说到底,人生一切烦恼痛苦,恩怨纠葛的的根源都是因“我”而起。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那么苦从何来,从执着来~“执着”从哪里来的呢,从“我”来的,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名声,我的地位,我要占有它,我要得到它。不仅俗世中人如此,连修行人也一样着了我相,念念都没有离开“我”,我修福,我供佛,我修行,我种善根,事实上,哪里有一个“我”在呢,对于修行人来说,不能破除我执,就永远无法见到自性,修成正果。
我本非我。我是谁,谁是我,这个镜子中的我真的是我吗,这个别人眼中的我真的是我吗,这个纠缠于烦恼痛苦,七情六欲之中的我真的是我吗,说到最根本的我们的身体,佛曰此为“我相”,我相并不是我啊。打个比方,我相只是我的房子,并非房子中的主人;我相只是灯泡,并非光明本身。前面所说的种种我相,即一切生理我,家庭我,社会我都并非是我。那么我的思想情感,我的思维意识,即所谓的我的心,这个是我吗,也不是。这些其实只是心的假相,心之感受,并非心之本体,是妄念而非真心。真心即是心之本体,它是灵光独耀,迥脱尘根;如如不动,一尘不染的。这个“如如不动,一尘不染”的心之本体才是真我呀。一切相均是假象,而非真实。我们的色身,自幼至老,都在新陈代谢,它时时变迁,从一生下来的小不点,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直至死亡,是一直处在成长,衰老的变化过程中的,一刻不曾停留。中国的文字真是很奇妙,把摄影称之为照相,照的是我们的“相”呀,不是我们的“体”。“我相”是会变化的,我们的思想,念头,情感也是时时变迁,刻刻不停,一天到晚,什么时候停过,相随缘生,缘聚相现,缘散相灭。一如节日夜空绽放的焰火,昙花一现,转瞬既逝。相是生灭变迁,无法把握,亦无法留住的。会有恒久不变的名相吗,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说的即是一物多相与多名,例如一只青蛙,它未来将是蝌蚪,本来有尾巴,成体后尾巴则会消失。这一系列的变态,就是一物多相。又如一条蚕,它本来是茧,后来是虫,最后又成为蚕蛾。这也是一物多相。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实质上都是一物多相的。由于多相所以多名,例如蝌蚪,蟾蜍(有尾蛙类),青蛙(无尾蛙)等等。相会变化,但本体不变。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世人不明其中道理,迷己逐物,认假为真,执迷于种种外相,境界之中而无法自拔。能够看清这一点,超脱出来者,便是一个具有人生大智慧的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