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是著名得道高人王重阳的弟子,字通密,道号长春子,著有地理学名著《西游记》,因此民国以前人们一直把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署名为丘处机,其实是搞错了,丘处机虽然著有一部《西游记》,但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神话小说。
丘处机随王重阳学道得法后,就到全国各地云游,这一天来到了陕西宝鸡磻溪,看那里不错,就在那里开掘一洞,起名为“长春洞”,开始在洞内清修。古时人修炼是很苦的,日夜打坐,几乎没有一点日用品,饿了就出去要口饭吃,常常饥寒交迫,不管春夏秋冬,只披着一件破蓑衣,外号人称蓑衣先生。丘处机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下一修就是六年。
由于是在洞中独修,远离人世,所以遇到的魔障主要就是寂寞与孤独,一般人是很难承受的,但丘处机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后来,为了更加远离尘世,他又搬到了更加僻静偏远的龙门洞,在那里苦苦修炼,日衣打坐,每日只吃一餐。
龙门洞外有一棵千年古松,丘处机与这棵古松日夜相伴,感情很深。此时的丘处机已经具有了道法神通。这年春天,他凭借自己的神通,知道了古松将遭砍伐之劫,为了保护这棵古松免受砍伐之劫,于是每日在树下打坐。
话说当时陇州刘县令要在清明节做一口好松木棺材,改葬自己去世多年的父亲,就派都头带十几个差人,到附近山林中寻找木材。差人中有人知道龙门洞前有一千年古树,就带大家前往。
他们来到龙门洞,丘处机起身施礼,问清来意后就请他们手下留情,放过此树。差役坚持要砍,丘处机坚决不让,双方发生争执,最后双方决定到县衙去辩理。
到了县衙,刘县令听了原委,问丘处机说:“山中树木乃一方公有,山野村夫尚可虽意砍伐,以资生活之用,本县令因何不能砍伐呀?”
丘处机说:“大人安排差官砍树,可曾令其专砍龙门古树?龙门洞乃灵山宝地,古树千年通灵,大人难道愿为一已之私而坏一方之灵脉?”
县令见丘处机说得在理,就对属下说:“我只是叫你们寻找树木,没叫你们去砍龙门洞古树,既然龙门洞古树砍不得,就到别处去找吧。”接着他又向丘处机道谦说,“非道长开示,几成大错。”
随后刘县令还把丘处机请到自己家中做客,并请他留下墨宝。丘处机拿起笔来,随即提诗一首,诗写道:
清梦轩中清士居,士居清境养真如。
真如养就清无梦,无梦清欢乐有余。
一首七言诗,就用了五个“清”字,意在提示刘县令,要做个清官,刘县令自然是心领神会。
见天色已晚,便留丘处机在家中过夜。丘处机在刘县令家打坐过夜,直到清晨。忽见一高大苍然老者飘然而至,向丘处机施礼道:“多蒙仙师关照,我将于今天转生人世,以木子为姓,三十年后做您的弟子。”
丘处机问:“先生何人?”老者言道:“我乃十八公也。”说罢不见了踪影。
丘处机思忖道:十八公合起来不就是“松”字吗?想罢暗叫“不好,难道古松还是遭劫丧命?”想到此急起身去告别县令,然后匆匆忙忙赶回龙门洞。刚到山口,就远远看见那棵古松不见了,走到近前,见一村夫正在那里截伐早已砍倒的古树。丘处机问村夫砍树何用,村夫答道:“做房梁”。
丘处机闻言,仰天长叹:“看来一切都有定数,我能阻止官史砍伐此树,却没有料到它竟会命丧村夫之手。”
此则故事,让人产生诸多联想:丘处机远离尘世,苦苦修炼,真使人感叹古人修炼之苦之难;刘县令和他的属下都能讲道理,丘处机题诗暗讽刘县令作官要清廉,刘县令也能欣然接受,可见古之社会远非人们所想见的那么黑暗;古树被砍伐后竟然能转生人世,莫非轮回真有其事?
最为让人感叹的是:冥冥中的定数竟是不能改变的,丘处机费劲心机,也没有挽救了古松命运,真是在劫难逃啊。
此故事并非本人杜撰,实乃中国史中记有其事,虽经我手略作文学润色,但大的情节不敢改动,现写出来以警醒世人。
丘处机随王重阳学道得法后,就到全国各地云游,这一天来到了陕西宝鸡磻溪,看那里不错,就在那里开掘一洞,起名为“长春洞”,开始在洞内清修。古时人修炼是很苦的,日夜打坐,几乎没有一点日用品,饿了就出去要口饭吃,常常饥寒交迫,不管春夏秋冬,只披着一件破蓑衣,外号人称蓑衣先生。丘处机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下一修就是六年。
由于是在洞中独修,远离人世,所以遇到的魔障主要就是寂寞与孤独,一般人是很难承受的,但丘处机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后来,为了更加远离尘世,他又搬到了更加僻静偏远的龙门洞,在那里苦苦修炼,日衣打坐,每日只吃一餐。
龙门洞外有一棵千年古松,丘处机与这棵古松日夜相伴,感情很深。此时的丘处机已经具有了道法神通。这年春天,他凭借自己的神通,知道了古松将遭砍伐之劫,为了保护这棵古松免受砍伐之劫,于是每日在树下打坐。
话说当时陇州刘县令要在清明节做一口好松木棺材,改葬自己去世多年的父亲,就派都头带十几个差人,到附近山林中寻找木材。差人中有人知道龙门洞前有一千年古树,就带大家前往。
他们来到龙门洞,丘处机起身施礼,问清来意后就请他们手下留情,放过此树。差役坚持要砍,丘处机坚决不让,双方发生争执,最后双方决定到县衙去辩理。
到了县衙,刘县令听了原委,问丘处机说:“山中树木乃一方公有,山野村夫尚可虽意砍伐,以资生活之用,本县令因何不能砍伐呀?”
丘处机说:“大人安排差官砍树,可曾令其专砍龙门古树?龙门洞乃灵山宝地,古树千年通灵,大人难道愿为一已之私而坏一方之灵脉?”
县令见丘处机说得在理,就对属下说:“我只是叫你们寻找树木,没叫你们去砍龙门洞古树,既然龙门洞古树砍不得,就到别处去找吧。”接着他又向丘处机道谦说,“非道长开示,几成大错。”
随后刘县令还把丘处机请到自己家中做客,并请他留下墨宝。丘处机拿起笔来,随即提诗一首,诗写道:
清梦轩中清士居,士居清境养真如。
真如养就清无梦,无梦清欢乐有余。
一首七言诗,就用了五个“清”字,意在提示刘县令,要做个清官,刘县令自然是心领神会。
见天色已晚,便留丘处机在家中过夜。丘处机在刘县令家打坐过夜,直到清晨。忽见一高大苍然老者飘然而至,向丘处机施礼道:“多蒙仙师关照,我将于今天转生人世,以木子为姓,三十年后做您的弟子。”
丘处机问:“先生何人?”老者言道:“我乃十八公也。”说罢不见了踪影。
丘处机思忖道:十八公合起来不就是“松”字吗?想罢暗叫“不好,难道古松还是遭劫丧命?”想到此急起身去告别县令,然后匆匆忙忙赶回龙门洞。刚到山口,就远远看见那棵古松不见了,走到近前,见一村夫正在那里截伐早已砍倒的古树。丘处机问村夫砍树何用,村夫答道:“做房梁”。
丘处机闻言,仰天长叹:“看来一切都有定数,我能阻止官史砍伐此树,却没有料到它竟会命丧村夫之手。”
此则故事,让人产生诸多联想:丘处机远离尘世,苦苦修炼,真使人感叹古人修炼之苦之难;刘县令和他的属下都能讲道理,丘处机题诗暗讽刘县令作官要清廉,刘县令也能欣然接受,可见古之社会远非人们所想见的那么黑暗;古树被砍伐后竟然能转生人世,莫非轮回真有其事?
最为让人感叹的是:冥冥中的定数竟是不能改变的,丘处机费劲心机,也没有挽救了古松命运,真是在劫难逃啊。
此故事并非本人杜撰,实乃中国史中记有其事,虽经我手略作文学润色,但大的情节不敢改动,现写出来以警醒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