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游吧 关注:6,050贴子:945,549

回复:【植物大战僵尸系列①】大航海时代149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0-07-01 21:51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51楼2020-07-21 20:3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0-07-21 20:35
      回复
        法兰克福自由市
        一、咨诹善道
        向全部已知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以文字稿的方式征集善于治国理政的优秀个人或团体的意见,举办论文比赛(拉丁文或民族语言均可),以顾问为班底组建一个评选委员会,并以政府注资撬动民间投资杠杆的方式设立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神学或哲学四个大奖,不仅颁发到人,还会投资项目,收益部分留存,注入到双头鹰大奖(正式名称)的基金当中,同时开放市政厅顾问席位虚左以待,已经担任顾问的人可以参与比赛运作,获取高额稿酬,但不享受特殊待遇,也有可能因不够优秀被淘汰。
        二、察纳雅言
        试行部分建议,磨合行政官僚与政治家的关系吗,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先,优限巩固城市金融中心地位。
        三、以法兰克福为经济特区,实施财政金融改革
        资金来源如下:1.设立法兰克福市荣誉头衔(需用金钱购买),分等级可享受开垦权、免劳役和顶税负的权利
        2.以售卖头衔的收入为担保发行帝国战争公债
        3.考虑到法兰克福技术性违约的情况下(取消某些免税特权),用债券的收入作抵押,发行爵位免税保险
        4.除债券、期权、保险之外,尝试实施“帝国军队战争红利证券化”,政府发行股票,号召百姓入股,对抗自由市的敌人。初始发行三万股,占总红利的百分之五十。也就是把战争红利收益分成六万份,法兰克福市政府自己留百分之五十,另外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三万份分三期发售,花钱买一份,就可以拿到战争缴获的六万分之一。而帝国战争公债则改为以出售股票的现金和剩下百分之五十的战争红利作为担保、
        5.让与自由市保持亲密关系的财团出面,推出公债掉期违约协议,执行方式是这样的,持有国债的老百姓可以自己选择掉期违约服务,而后根据战场的情况,定期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一旦法兰克福市政府不支付或者支付不起国债,就由金融家负责补偿这些购买了掉期违约的百姓。而如果法兰克福政府旗开得胜,那么法兰克福政府到期自然还钱,而保险费自然就落入财团的囊中了,鉴于政商特殊关系,这笔钱也可以算政府的
        6.其他的就算了,建立法兰克福市证券交易所,政府发行的股票,债券,保险和掉期违约,都可以在里面自由交易,而法兰克福政府可以从每笔交易里抽成
        7.这样市政府已经借来了远远超过战争红利的金钱,所以即便战争胜利了,战争红利其实已经不足以偿还市长借来的钱,但因为市政府代代相传,大家都看不到自由市灭亡的尽头,百姓们相信自由市总可以通过税收还清所有的债务,而既然总可以还清,百姓们就不急着去兑现了,反而会根据自己的信息和当年的年景,在交易所里将这些资产相互买卖以牟利


        IP属地:湖南53楼2020-07-28 16:16
        回复
          第一回合更新开始
          ————————————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0-08-08 09:16
          回复
            【大航海时代·风暴角遇险】
            1492年春,葡萄牙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的命令再次扬帆起航,他此次远洋航行的目的是绕过1488年发现的好望角,进一步探索前往印度的东方航线,然后即使若昂二世满怀喜悦的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非洲最南端波涛的汹涌和变幻莫测的风暴却并不以人的主观喜恶而转移,当第二次绕行好望角的迪亚士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当地洋流的变换和风暴来临时的规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风暴袭击了迪亚士的舰队,他舰队中三艘远洋帆船中的两艘在风暴中沉没,连迪亚士本人也不幸落水,不过所幸上帝保佑,迪亚士和二十多名水手在洋流中被冲到海岸,并在一个星期后获救,但此次远洋航行无疑是失败了,不仅损失了两艘帆船,还损失了大量的物资和补给品,最为重要的是指南针和航海图似乎在风暴中遗落海中,船员们的士气也遭到了很大打击,迪亚士不得不率领远洋舰队返航。满心期待的若昂二世和葡萄牙的贵族们对此大失所望,不过远洋航行难免会有挫折,已经从地理大发现中尝到甜头的葡萄牙人并不打算就此罢手。
            (葡萄牙不满小幅提高 财政小幅减少)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0-08-08 21:14
            回复
              【大航海时代·蓝宝石帝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远洋大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前往探索通往遥远东方的航路。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1的清晨,哥伦布终于发现了陆地,并在进一步靠近后很快发现了城镇,哥伦布和他的120名水手带着火绳枪从城镇的岸边登陆,并看着城镇里的人咿咿呀呀鬼叫着落荒而逃,看着这些衣着怪异的居民,哥伦布认为他成功的抵达了印度,而更为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居民头上带的饰品很有可能是某种品质上层的蓝色宝石,队伍中的水手已经安耐不住心中的躁动想要实施一番抢劫,但身怀伊莎贝拉女王给印度皇帝国书的哥伦布暂时安抚下了他们,果然没过多久成批次的、手持火枪的“印度军队”从城镇街道的另外一边赶来,这些“印度人”同当地的居民一样服饰奇异,脸上还用不知名的“染料”画着一些更是意义不明的图案,不过哥伦布并不在乎这些,因为他惊奇的发现这些“印度士兵”的甲胄上镶嵌了许许多多的蓝色宝石,这不由的让他惊讶“印度帝国”该是怎样的富庶昌盛啊,于是便对“印度军队”走出来的一个看上去像是头领的人更加逢迎,然而哥伦布和这些“印度人”很快便发现了彼此之间语言不通的窘境,由于哥伦布和他的水手们没有作恶,印度人也对他们的来历充满好奇,便热情的招待他们在城中住下以熟悉彼此的语言,经过漫长的磨合,一些脑子聪明的人开始渐渐能够勉强听懂对方的语言,哥伦布也因而得知这里是至高皇帝统治下的“蓝宝石帝国”,而哥伦布一行人被当地的居民称为“死海来客”,因为在当地,不,在所有人的认知里,陆地之外都是一片无尽的死海,海洋没有尽头,什么也没有,而哥伦布一行人竟是从海上来的。随着语言渐渐地磨合与熟悉,蓝宝石帝国的至高皇帝决定召见哥伦布等人,在经过十三天的旅途后,哥伦布和他的五名同伴在一只“印度”军队的护送下抵达了蓝宝石帝国的首都“赛平因”,一座建立在巨大蓝宝石台阶上的宏伟城市,据说这座城市共有七阶,像巴比伦空中花园一样屹立在蓝宝石的城市地基之上,呈金字塔式的结构,而至高皇帝的行宫“宝石宫”就在“赛平因”金字塔的最上一阶,哥伦布一行人穿越“赛平因”的街道,引来行人的围观,哥伦布和他的同伴们看着城里用白银铺就的路面,以及行人的身上更是挂满了各种宝石镶嵌的服饰,街边贩卖的物品更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稀奇品种,这一切都令他吃惊不已,好似在梦游天国一般。
              哥伦布成功的在宝石宫觐见了蓝宝石帝国的至高皇帝——一个身着奇异服饰、庄严而威武的人,毫无疑问的,这位皇帝所拥有的财富是全欧洲加起来也望尘莫及的,他的皇冠完全用黄金铸就,上面镶嵌了许多极其精美的钻石,而他权杖上的紫色宝石恐怕连罗马皇帝见了也要自愧囊中羞涩,他的财富是那样之多,以至于整个宝石宫完全是用各色各样的宝石打造的,而其中的大多数,哥伦布从未见过,但无疑都是宝石中的绝品。至高皇帝对哥伦布等人没有携带礼物前来觐见相当的不满意,但在简单询问了哥伦布的来历和他的故乡情况后,至高皇帝还是赏赐给哥伦布一箱蓝宝石作为见面礼,并要求哥伦布转达至高皇帝的意旨给他的国王,要求他立刻向至高皇帝臣服,并定期上交贡品,这样至高皇帝强大的军队将保护他的国家不受魔鬼的侵扰,并警告哥伦布不要耍小聪明,没有什么能瞒过至高皇帝。
              哥伦布惊讶于蓝宝石帝国的富裕和强大,以哥伦布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这些“印度人”的武器似乎主要使用一种比欧洲人更为先进的火枪,但也有使用长枪的,他们的经济极其发达,也拥有造船厂,但他们似乎沉迷于某种迷信思想而从来没有进行过远洋航行,只是在近海捕鱼或者进行一些近海的货运贸易,而其他信息则暂时没能掌握,因为至高皇帝的使者已经在打发他们离开,很显然“死海来者”已经在这个强大的帝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古老的迷信正遭受强大的挑战。
              (触发“哥伦布“印度”见闻录”)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20-08-08 21:14
              回复
                传言总会消散,但伊莎贝拉女王显然是不能闲着,在阿尔罕布拉宫前,所有的贵族都在等着女王慷慨的封赏,但伊莎贝拉女王自己一贫如洗不说,还打算一毛不拔,她丝毫不打算封赏,因为摩尔人、犹太人都被女王慷慨的“保护起来”,导致女王拿不出任何东西来奖赏贵族们的忠诚和奉献,但女王还打算继续折腾他们,她激昂的向贵族们宣布“收复失地运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豪言壮语以及她进攻整个马格里布的疯狂计划时,同科尔特议会时一样毫无掌声,一片冷漠,国务秘书警告女王国库已经一毛钱也拿不出,继续维持格兰纳达的现有军事规模就已经负债累累难以为继,更何况发动一场比过去十年还要更大规模的跨海战争,这其中需要调配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庞大的海陆军用度,一切都像天方夜谭;女王的高级政治顾问克里斯托瓦尔·佩雷斯·德·埃雷拉也提醒女王将自己的后背交给数十万毫无忠诚随时准备反叛的异教徒是毫无远虑的不智之举;女王的宫廷顾问们也认为应该先取得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支持,而到目前为止,女王的丈夫对此一言不发,天主教兄弟若昂二世更是以鄙夷的眼光来看待女王的狂妄之举,只有新任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对此坡感兴趣。但伊莎贝拉女王听不进去这些,胜利的狂喜早已冲昏了她的头脑,但在过去十年被高强度战争深深折磨的卡斯蒂利亚贵族和人民却不会放任女王的肆意妄为,数十名贵族向女王请愿祈求女王“暂时休战”,他们声称“女王的子民早已饥肠辘辘,沉重的赋税更使得他们无法度过寒冬,战争使妇女失去丈夫,使母亲失去儿子,人口正在减少,而土地却在荒芜,您忠诚的贵族已不得不变卖祖传的田契,才能继续支付骑士们的俸禄”,贵族们所言非虚,十年高强度的战争透支了整个卡斯蒂利亚的财富,高昂的赋税和沉重的兵役死死折磨着这片贫瘠的土地,人口不断下滑,经济萎靡不振,大量人口陷入破产的境地,而现在好不容易结束的战争,甚至格兰纳达城外断掉胳膊的士兵伤口都还未愈合,女王又要发动一场规模更加空前的战争,丝毫不顾国内早已哀鸿遍野,而实际上,一毛不拔却对异教徒格外热心的女王已引起国内普遍的不满,维持十年的战争,只因女王的宽容,卡斯蒂利亚的教会、贵族、商人、农民,全都一无所获,教会只想在格兰纳达设立教会进行洗脑,并将洗不干净的榆木脑袋送上宗教裁判所的火刑台上烧烤;贵族们期望能够得到摩尔人和犹太人的土地和财富,但却因为女王的宽容以及同摩尔人的协议而不得不秋毫无犯;商人渴望着南方土地的市场,如今却仍然被摩尔人和犹太人所掌握;农民们只期望早日接受战争,或者更狂热一些的,期望多杀几个异教徒,但如今也算落空。而就是这样,女王还在呼唤着战争,除了部分狂热的教士和罗马教廷以外,女王没有得到任何支持,连五大军事修会都没有站出来表态,其实更确切的说女王已经站在了整个国家的对立面,在犹太人问题上与教会和商人对立,在关税问题上同地方精英对立,在继续收复失地运动上同贵族和农民对立,很显然伊莎贝拉女王已经失去了作为君主至关重要的“判断力”,也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也有说法是女王身旁的犹太人顾问迷惑了女王,这在女王一系列错棋,备受苛责的国务秘书和多位天主教顾问被迫辞职后,女王被犹太人“挟持”的传言便几乎坐实,甚至有人提出邀请斐迪南二世前来主持大局的意见,但卡斯蒂利亚的贵族们过于高傲,非常不愿意看到阿拉贡的国王跑来对他们指手画脚,还不如推举胡·安娜公主摄政,但不管怎么样,贵族们已对女王身边围绕的犹太人顾问痛恨至极,认为这些犹太人正在制造毁灭卡斯蒂利亚的阴谋,或者像出卖基督一样随时将他们尊贵的女王出卖给邪恶的异教徒。
                (两条国策写四件事,奖励加倍哦)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0-08-08 21:16
                回复
                  【王家印刷公司】
                  1492年,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四世仍在平复群岛贵族叛乱的战争中,战争的进展总体上来说还算顺利,詹姆斯四世的海军在地形复杂的群岛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要不了多久战争就会彻底结束。而詹姆斯四世本人也已经开始将王室工作的重心从监视群岛贵族转为发展国内的教育事业,苏格兰地处欧洲的最北方,寒冷、偏远、甚至可以说野蛮,尤其是高地苏格兰简直可以说是未开化的地区,但即使是低地苏格兰,与发达的大伦敦区无法相提并论,詹姆斯四世的王座甚至是石头制成的,一到冬天冷得瘆人,他迫切的想要改变苏格兰的现状,由于此时文艺复兴运动正在欧洲蓬勃发展,詹姆斯四世首先想到的就是行办教育来提高苏格兰人的教养和学识,他颁布法令强制部分贵族和大地主家的子弟在八岁或九岁时开始接受教育,他比较有远见的甄别了那些较为富有的贵族加入这一行列,以避免了穷鬼们的反对,并在潜意识里似乎宣告了能够加入这一“教育名单”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于是贵族和地主们便纷纷开始攀比式的班弄起自己的贵族头衔和地产田契起来,不过这仍然只局限在那些富有教养并比较开明而富有的贵族和地主之间,对那些榆木脑袋来说接受教育仍被认为是“毫无益处的”,一些“野蛮人”尖锐的批评詹姆斯四世请的老师都是些矫揉造作的懦夫,完全无法教给自己的孩子苏格兰人的勇敢品性,当然的詹姆斯四世也懒得理睬他们,因为强制推行的教育政策而导致许多贵族和地主子弟将会入学,虽然人数就苏格兰的人口而言简直少的可以忽略不计,但就当时苏格兰可以提供的教育资料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除了爱丁堡等少数几个城市外,教育资源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很显然詹姆斯四世的政策虽然十分成功,但准备稍显不足,王室顾问建议詹姆斯四世向罗马教廷请求核准兴建大学,并邀请亚历山大六世教皇为苏格兰选派一些附有学识的人才来为苏格兰的教育事业出力。
                  而在推行贵族强制就学政策之外,詹姆斯四世还致力于引进神圣罗马帝国的印刷机,这种先进的机器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成本进行书籍的大量刊印,无疑能为苏格兰的出版和文化事业出力,他甚至专门为此成立了苏格兰王家印刷公司进行印刷机的引进和书籍的翻译及刊印,这显而易见的对苏格兰的出版和文化事业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城市出版社的繁荣兴盛和就业的增加,但也必须指出的是它的效用是有限的,苏格兰人的识字率十分感人,能够达到阅读书籍水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几乎只局限于一些教会人员、上流贵族和城市精英中间,这些人掌握着全苏格兰上上下下的政治地位和话语权,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几乎不会识字,阅读书籍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是爱丁堡的市民们能够顺畅阅读一本书籍的人数也是相当少的,这就从一开始就制约了苏格兰印刷业的发展,虽然詹姆斯四世十分好心的希望印刷机能够在苏格兰普及开来,但很快他就不得不失望的发现,在一年的对数时候王家印刷公司都处于无事可做的停工状态,只有翻译人员在乐此不疲。
                  (苏格兰财政减少 国内威望小幅提高 贵族不满小幅提高 识字率提高)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20-08-09 14:41
                  回复
                    一旦意识到加莱将彻底衰败,即使半价出售也无人问津,一些昔日在羊毛贸易和纺织品交易中呼风唤雨的大商人迅速衰败或者破产,一些新的中小商人开始崛起,而崛起的速度取决于他们谁能在海峡群岛抢得先机。海峡群岛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完全无法同加莱相提并论,人口稀少、没有城市、多个岛屿、港口破烂、位置尴尬、意义不明、缺乏经济腹地,一旦要想将这里发展为大型的、繁荣的贸易中转区和“主港口”,别说港口的建设问题,连淡水和农产品的供给都会成为麻烦,很显然如果要靠这几个小岛来供养潜在的几万人的贸易城市是非常不现实的,而显然在转移“主港口”的计划上,亨利七世也只是临时起意而没有做任何全盘的考虑,三个月之内英国就要让出加莱,加莱的特殊地位也要一同终结,而海峡群岛还没有得到任何的建设,亨利七世便大笔一挥的宣布海峡群岛为新的离岸贸易中心便显得颇为有点无知者无畏的暴君形象,哪怕海峡群岛还是一片乱石滩和几个贵族的城堡,只能出产一点点的农作物,并且还远没有海峡群岛周边丛生的礁石来得多,很显然设立海峡群岛为“主港口”从各种意义来说都是欠考虑的,并且可能招致大伦敦区对外经济贸易的衰败,进而引起全英国中产阶级的强烈反对,如果羊毛和纺织品来往于伦敦和低地需要千里迢迢绕行数百海里特意去海峡群岛再绕回来,使一趟明明买卖双方就在眼前的交易变成一趟远洋航行,这究竟会招致怎样的贸易灾难虽然目前还没有显现,但无疑是可以预见的,当然的,除非,亨利七世认为英国强大的经济已经可以彻底摆脱低地和法国发达的东北部,但很显然,就目前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而治安法官制度的推行,无疑填补了专业法律人士极度稀缺的窘境,而英国,尤其是给那些远离伦敦和经济政治中心的地区带来了法律意义上的治理,这有助于改善英国各地区的治安状况,改变过去因缺乏法庭而不得不私下解决大多数纠纷和案件的情况,对法律进入社会和社会的法制化无疑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治安法官毕竟只是业余的和非专业的,不可能依靠其业余性来起到多大理想的作用,但无疑其能够逐渐改善大多数地区的法律情况,并对治安的维护和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改善。
                    (英国收入提高 军事开支下降 失去加莱 对外进出口贸易陷入混乱 商人、市民不满提高 海峡群岛“主港口”地位引发强烈反对)
                    (法国获得加莱 债务提升 收入减少 威望下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20-08-09 14:43
                    回复
                      【布尔日旧诏】
                      继3月同英国国王渣子亨利签署“友好条约”后,查理八世继续在欧洲外交界重拳出击,有消息说查理八世正在与那个离群索居的皇帝会面,以彻底且正式的分割勃艮第公国的遗产,这对查理八世这个昏君来说自然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国内的封臣与贵族早就受够了与帝国继续无休止的战争,如果能彻底解决勃艮第公国遗产的分割问题,那自然是法兰西人民的福气,但老不死的腓特烈三世则不会这样顺利,他自己离群索居也便罢了,贵族和封臣们早已围绕到无可争议的继承者马克米西利安身边去了,并没有多少人在乎他,当查理八世与腓特烈三世商议的蓝本开始流传时,马克西米利安对此强烈反对,认为这是父亲老糊涂了的决定,怎么可以把自己孙子的合法财产拿来与敌人做交易?更何况,既然昏君查理悔婚,阿图瓦和弗朗什孔太就该归还菲利普,现在查理八世居然言辞凿凿的说着什么阿图瓦应该归法国所有,并且哈布斯堡还需要答应不组织、不参加任何针对法国的同盟,这会招致哈布斯堡同罗马教廷以及伊比利亚双王还有帝国内许多惧怕法国威胁之诸侯的“共同默契”以及之前“持续靠近”的尝试烟消云散,纵然渣子王亨利“背信”在先,哈布斯堡也没有理由“弃义”在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连夜给美男子菲利普取信一封,并指示王室大臣和封臣们拖延条约的签署,纵然皇帝已经亲口允诺,然而垂垂老矣离群索居的他面对掌玺大臣一个星期也翻不出金玺,内务大臣一个月草拟不好条约细节,他除了偶尔催一催之外毫无办法。而就在此时,法国国内正开始风起云涌,在接连“安排”好英格兰和神圣罗马帝国之后,查理八世自认那些企图阻挠他称霸欧洲的“跳梁小丑”的联盟已经土崩瓦解,仅靠搞不清楚状况的伊比利亚双王和意大利几个弹丸小国怎么能是法兰西的对手,然而法兰西虽然地大物博,但法国王室持续的战争也将法国王室的国库透支得厉害,同渣子王亨利的谈判本以为可以像跟腓特烈三世一样捡个大便宜,却万万没想到被这“黑心肠”狠狠地坑了一把,现在法国王室的负债更高了,虽然王室的收入也很多,可以这样说,如果单单只谈收入,欧洲没有哪个国王能跟查理八世相提并论,当然的可能开支也是,如果查理八世想要实现他富国强兵或者开疆拓土的霸业,国库里的几张大额欠条恐怕是不行的,法国农民的赋税和劳役已经很重了,而封臣和贵族们宁死也不肯交税,并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作为天主孝子的法兰西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拿教会开刀,他站出来振臂一呼宣布恢复早已被废除的布鲁日国事诏书,立刻震动法兰西全国,教会们对此争议不休,高卢派教士对此持欢迎的态度,但非高卢派的教士则对此激烈反对,而贵族们也大多对此极不满意,因为这样做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只能肥了国王的口袋,而让他们背后的家族和土地在欧洲“同袍”面前受人非议,而对那些极其虔诚的基督徒们则更加不言自喻,但非议归非议,反对归反对,在勃艮第公国覆亡的如今,法国国内已经没有能够敢于公然站出来反对国王的强大诸侯,除非多个封臣和大贵族联合起来或许才有希望,但很显然以这点程度的动作,还不足以使封臣和贵族们狗急跳墙,虽然很多人咒骂查理八世,但在查理八世面前阿谀奉承的人也不少,除了几个多明我会的修士搞了点新闻以外,查理八世再一次成功的在法国恢复了布尔日国事诏书,当然是单方面的。
                      而这种单方面的所谓“谈判”,毫无疑问是强加给罗马教廷的,从始至终查理八世都没有咨询过罗马教廷任何意见,甚至连对他的忏悔牧师都没有提一句,这被枢机主教会议视为对罗马教廷和天主事业的侮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本不想将事情搞大,尤其在有人告知他查理八世答应给他一大笔钱时,但查理八世过于傲慢和狂妄,对罗马教廷和教会毫无尊重,将法国境内的教会视为其可以随意生杀予夺之物,这使得亚历山大六世不得不采取更为强硬的举措来保卫教会的颜面,否则令其他君主效仿,那天主教的事业就算毁在今朝了。而此时在维也纳,当马克西米利安听闻查理八世的疯狂之后,他立刻将之前按耐下的同查理八世的条约撕了个粉碎,宣称自己没有听说过,而震惊于法国叕开始当“孝子贤孙”的帝国诸侯和奥地利贵族,哪怕他们此前还在批评和质疑马克西米利安突然摄政背后是否有阴谋,但显然现在都开始吹捧起马克西米利安的先见之明,而美男子菲利普也在马克西米利安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努力之下获得了低地十七省议会的公开宣布其为不受质疑的勃艮第公爵和低地十七省的保护者。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20-08-09 15:44
                      回复
                        9月21日,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宣布革除查理八世教籍,其将成为“不合法的、不受上帝庇佑和承认的基督徒”,这意味着查理八世在某种意义上沦为“不受天主承认的异端”,虽然就目前来说还不会因为查理八世失去了教籍就有人起来公开反对他,但毫无疑问也使查理八世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宣称“查理八世不是基督徒”,进而对其犯下以往被视为大罪的行径而如今却不受任何惩罚,并反而可能被某些人视为“英雄”,而这同样也意味着查理八世的王位并非“君权神授”而是“大逆僭位”,当然这些更多的只是法理上的问题,并给那些查理八世潜在的反对者们提供了充足的可以采取行动的借口,只要查理八世自己不暴露出他的弱点,便仍不会显而易见的对他产生生死攸关的威胁,但就算如此,被革除教籍也已经开始令查理八世非常难受,他不得不整天担心哪里冒出个狂热分子暗杀他,或者哪里来个没死绝的王位继承人要推翻他,而神圣罗马帝国的马克西米利安已经公然的将其父腓特烈三世与查理八世签署的条约撕毁,并在一次法兰克福的贵族聚会上十分光荣的宣布“帝国跟这种来路不明的人没有什么可合作的”,他甚至在舞台上学着查理八世的样子,将手摁在一张纸上装模作样的宣告“在上帝的见证下,我查理八世……”,引得贵族们哄堂大笑。
                        (查理八世被革除教籍 威望下降 不满提高 收入提高 对国内教会的影响力提高 同所有天主教国家关系下降 授予所有潜在反对者口实)
                        (奥地利威望小幅提高 与教会关系提高 腓特烈三世病休 马克西米利安摄政 玩家将于下回合开始担任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美男子菲利普在低地和勃艮第的影响力提高)
                        (所有天主教国家采取与查理八世之敌对政策将享受增益)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0-08-09 15:44
                        回复
                          【又来纺织会社】
                          1490年卡洛一世突然去世时,萨伏伊公爵卡洛二世才刚满1岁,作为卡洛一世唯一的继承人,年幼的卡洛二世在还没学会很好的说话时就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公爵,而卡洛一世的母亲蒙费拉的布兰奇则成为了公国摄政,布兰奇不是公爵,更不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这使得她在施政时总是面临着左支右绌的局面,她对自己的地位也有充足的认识,这使得她不敢于像她的邻国君主们一样采取大刀阔斧或者说怨声载道的改革,她将行政的主要工作放在紧缩宫廷财政和处理城市经济和市民问题上,而远离那些更为危险的贵族,她时常倾听市民们的声音,并多次召开市民和行会会议,在那些有利可图的项目上她也非常愿意出资,这为她本人以及王室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并因此而深受市民们的爱戴和欢迎,不过萨伏伊不同于米兰和佛罗伦萨,以土地经济为主的萨伏伊,即使是在尚贝里或者都灵这样的地方,商人的权势也是难以说能够跟贵族抗衡的,当然布兰奇与商人交好,与市民们往来本身并不会招致贵族们的反对,作为王太后这点自由还是有的,无非就是有个别贵族和他们高贵的夫人在背后议论纷纷乱嚼舌根罢了,当然的,布兰奇突然进行的查账行动自然是引起了宫廷内的许多不满,断人财路如同杀人全家,布兰奇可能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不过她忙于成立萨伏伊纺织商社的重要事项,并没有空闲亲自来查这些陈年旧账,而事实上从大臣们的回报来看,宫廷内外都十分清廉,个个都是不世出的洁身自好,除了发现一两笔不必要的开支外,没有发现任何不合适的问题,而萨伏伊又要成立纺织会社,而萨伏伊本国的纺织业并不发达,与米兰或佛罗伦萨的纺织品无论成成本、规模、品质还是知名度都无法相提并论,萨伏伊的商人阶级又十分羸弱,处于热那亚商人的强势压迫之下,这就使得萨伏伊纺织会社既没有物美价廉的商品,又没有财力雄厚的商人,更没有广阔的市场和销售网络,那么萨伏伊纺织商社便显而易见的一开始便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这使得萨伏伊纺织商社必须另寻出路或者采取重大的经营决策,比如深挖萨伏伊的农村市场或者与意大利其他强大的势力进行合作,亦或者在法国建立自己的商业势力等等,但目前更值得考虑的是这样一个商社,它的资本结构和管理层次都没有明确的界定,甚至它是属于王室还是属于萨伏伊商人的都说不清楚,它的管理者是王室委派还是商人选举也没有定数,这无疑给管理上带来许多麻烦,经营效率大打折扣。
                          (萨伏伊财政小幅减少【有抵扣】 开支轻微减少 市民阶级满意度提升)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0-08-09 15:45
                          回复
                            【**葡萄酒】
                            作为巴列奥略家族最后的继承人,蒙特**拉侯爵一直保有一种傲世欧洲群蛮的迷之自信,尤其是在文化艺术和高贵的品味上,侯爵自认为自己笑傲江湖独步欧洲,简直是国木田独步再世,这与他身边众多的艺术家、音乐家自然是分不开的,侯爵不仅每年从自己少得可怜的收入中拿出不少钱来豢养了一批御用的艺术家以让自己在欧洲群蛮面前可以出风头装门面,还热衷于品酒赏花附庸风雅,这自然给侯爵带来了极高的评价,他高雅的气度总是使人联想起他高贵的出身和血统,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小的开支,侯爵巴掌大的国家只够勉力维持侯爵的高贵生活,当侯爵表现出想要建立一只常备军的意图时,财务的问题便首先摆在了他的面前,常备军不同于雇佣军可以需要的时候临时招募,而是每个月都要发饷的固定武装,这意味着这将会是一大笔的固定开支而不是一次性开支,很显然如今的侯国难以承担,除非侯爵决定大范围的开征新税,否则一切都显得相当不现实,当然的,侯爵自然有意,下面的贵族和大臣们自然不乏溜须拍马之徒,大臣们为侯爵招募了二十名训练有素的医生,他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能征善战,必能保护侯爵的安全。而侯国的财政问题也困扰着侯爵本人,他不想动不动就开征新税,这样会显示出自己窘迫的财政处境,然而堂堂的巴列奥略家族怎可以如此丢人现眼,侯爵决定自己搞财路,他向佛罗伦萨的银行家借了一笔钱用来发展蒙特**拉的葡萄酒产业,萨伏伊公国也对此十分支持,侯爵为此修建了许多葡萄种植园和粮酒的作坊,自己和粮酒师进行品酿,这种时候侯爵高雅的品味就体现出了价值,他总是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口感不佳的结症所在,并立刻让下面的进行调整,一款上佳的蒙特**拉葡萄酒一经推出就受到国内贵族的好评,而葡萄酒行会也获得了垄断经营的权利,进而将其推广向市场和销往其他地区,看上去似乎生意一片红火,那么现在的主要问题便是,侯国商人力量弱小缺乏市场,其他欧洲国家的关税和层层税卡也在阻碍侯国的葡萄牙销往其他地区,如果我们希望取得更大的市场,或许将不得不借助那些强大的商业共和国的帮助。
                            (蒙特费尔拉威望提高 财政下降 经济小幅提高 收入小幅提高 开支提高)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0-08-09 15:45
                            回复
                              蒙特**拉
                              1、【葡萄酒贸易拓展】
                              让商会帮忙派出一些有人脉的商人联络一下附近的一些商业共和国(如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看看有没有谁愿意与我国建立起葡萄酒贸易合作,看对面的开价来进行决定。利润的话,我们可以让合作对象占大头(比方说蒙特尔费拉占三成而与我合作的商业共和国就可以占七成),我们只需要一个能够销售葡萄酒的市场和渠道。
                              2、【钱生钱】
                              利用赚回来的利润继续推动葡萄种植园规模的扩大和酿酒作坊对葡萄酒制作手艺的改进,保持葡萄酒的高质量发展。
                              3、【支持教皇】
                              在外交场合上支持教皇开除法王教籍的决定,谴责法王不尊重教会权威的行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0-08-09 16: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