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为什么怕棕熊?
现存熊科动物中,北极熊是无可争议的“熊大”,而棕熊屈居“熊二”。一些人可能会说“阿拉斯加棕熊”。所谓“阿拉斯加棕熊”,是指阿拉斯加南部大陆沿海及海岛地区的棕熊,包括阿拉斯加半岛、科迪亚克岛的棕熊等。即使这里的棕熊,体型比北极熊也略有不如,壮年公棕熊春季平均重约390千克,而壮年公北极熊为400~500千克。
而在阿拉斯加北部与北极熊交锋的棕熊,不是通常说的阿拉斯加棕熊。由于食物丰富度递减,阿拉斯加州的棕熊体型从南向北呈下降趋势(这与通常的贝格曼规律不同)。在北极圈附近与北极熊互动的棕熊体型不大,公熊平均重约180千克,母熊只有110千克。在两种熊的分布重叠区,棕熊比北极熊小得多,公棕熊通常比母北极熊(约200千克)还要小。

半岛棕熊,生活在阿拉斯加半岛,最大的棕熊亚种之一
有人因为阿拉斯加北部鲸尸边的互动表现,就说北极熊打不过棕熊,这是不严谨的,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打过。两种熊的敌意止步于示威,从未发生过任何身体接触,更没有出现伤亡。绝大多数情况是,棕熊出现,什么也没做,北极熊也什么都不做,就主动离开给棕熊让位,棕熊上前去大口吃鲸肉。
单从鲸尸边的互动,只能说北极熊面对棕熊比较“怂”,北极熊比较怕棕熊,或者说好听点,北极熊不愿和棕熊一般见识。
那么,北极熊在占据体型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不愿意和棕熊正面打一架呢?原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登陆避难的北极熊
一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北极熊与棕熊争食鲸肉发生在晚夏、初秋,此时正是棕熊一年中营养需求最旺盛的时期,棕熊要大量进食,积累脂肪,为冬眠做准备。而北极熊在春天已经吃饱喝足了,此时正进入一种节食状态,类似于棕熊的冬眠状态。
营养状况越好的北极熊,在陆地上就越不愿争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公北极熊最怂。公北极熊体型大、实力强,在浮冰上能抢占最佳的狩猎场,营养状况是最好的。而带仔母熊不得不选择较低质的狩猎场,营养状况可能相对较差,而且它们还是好几张嘴吃饭,因此对食物更加渴求。然而,带仔母北极熊也只是“凶”了棕熊几次,最终还是把鲸肉让给了棕熊,这说明在获取食物和保护幼仔安全之间,母北极熊以后者为重。
此外,北极圈附近是棕熊最靠北的分布了,食物极端匮乏,因此这里棕熊数量非常稀少,而且一见到肉就会“红眼”,拼了命去抢。

棕熊每到秋天,就要把自己吃的胖胖的,俗称“抓秋膘”
因此,当双方相遇,棕熊对鲸肉的态度是志在必得,不惜一战;而北极熊的态度是有最好,没有也行,不会为了一口肉硬拼。
二是行为方面的原因。棕熊的天性本就比北极熊更凶。在演化史上,棕熊无论内斗还是外斗,都比北极熊激烈得多。
北极熊是唯一一种缺乏领域性的大型食肉动物,因为北极熊的领地是极不稳定的浮冰,随时可能融化,守卫领地注定徒劳无功。由于不需要守卫领地,北极熊缺少了内斗的一个重要来源。

凶猛的棕熊与狼争食
棕熊是一种食腐动物,它们经常与狼、大猫等大型陆地猛兽争斗,目的是获取兽尸,这已经成为它的本能。而北极熊在演化之路上,就很少能见到大型陆地猛兽。
此外,北极熊的食物几乎完全来自于狩猎,一旦受伤,后果很严重,任何使其丧失捕猎能力的创伤都是致命的,因此北极熊不愿轻易打斗,而棕熊对它们来说是个很陌生的对手,它们更要慎之又慎。相比之下,棕熊即使受了伤也能以腐肉和果子填饱肚子,它们更敢于拼命。
综上所述,鲸肉争夺战的结果更多取决于双方的决心,而不是双方的实力,棕熊性情更凶猛,对肉更渴求,而且更敢拼命,因而取得了胜利。

北极熊偶尔见到狼,表现得很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