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和辩证法吧 关注:3,060贴子:29,261
  • 0回复贴,共1

精神上的自我不具有性别比较的意义,这是人们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精神上的自我不具有性别比较的意义,这是人们的生活环境使然。生活中的自我需要有性别分工的概念,这是人们的社会文化使然。由精神上自我的认识到生活中的自我需要,这一过程是自我心理逐渐形成的过程。
性别形象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影响力,除了人们受到家庭教育外,还有人们在按照自身的观念进行实践。但现实世界中性别形象仅仅只是区分生物特征的依据。不同社会文化中都有对性别形象的学习与感受,在不同社会文化相互影响下,人们倾向于将男性的性别形象描述成阳刚,而将女性的性别形象描述为阴柔。我注意到这样的描述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明显。
性别形象的学习与感受,会使人们逐渐出现对性别倾向性恋爱偏好。有的人会偏爱男性,有的人会偏爱女性。所以不能说偏爱同性的人是一种病态的体现。自我对自身性别形象的学习与感受,会强化人们对性别的恋爱偏爱。人们会热衷于跟自己相似或者互相欣赏认同的人在一起。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1-30 20: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