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向吧友们请教一个关于稻草人谬误的问题,
具体在何种情形下,稻草人谬误可以被缪误的承受者(无论这个承受者是否真的承受到了这种缪误)推断成立?
个人理解中,稻草人谬误应该源自于源信息的再加工与失真,但这一过程似乎只能靠源信息的给予者不断地强化对源信息各元素的定义来解决。由于除去源信息的给予者之外,既然其他人都有将源信息曲解为稻草人信息的可能,并且他人解释是否为曲解同样取决于源信息给予者的判断,那么应该可以将这一信息翻译过程视为罗素茶壶的一种变体:在这里源信息者事实上提出了“某人对源信息的解释是/不是稻草人信息”的命题,且这一命题无法被他人证伪,那么证明这一命题的责任应该还在源信息给予者身上吧?
换言之,用稻草人缪误来批判别人对自己的观点的批评的人,是否有对自己的源信息进行更清楚阐述的责任?如果是,那么拒绝履行这种责任,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样的行为是胡搅蛮缠?
具体在何种情形下,稻草人谬误可以被缪误的承受者(无论这个承受者是否真的承受到了这种缪误)推断成立?
个人理解中,稻草人谬误应该源自于源信息的再加工与失真,但这一过程似乎只能靠源信息的给予者不断地强化对源信息各元素的定义来解决。由于除去源信息的给予者之外,既然其他人都有将源信息曲解为稻草人信息的可能,并且他人解释是否为曲解同样取决于源信息给予者的判断,那么应该可以将这一信息翻译过程视为罗素茶壶的一种变体:在这里源信息者事实上提出了“某人对源信息的解释是/不是稻草人信息”的命题,且这一命题无法被他人证伪,那么证明这一命题的责任应该还在源信息给予者身上吧?
换言之,用稻草人缪误来批判别人对自己的观点的批评的人,是否有对自己的源信息进行更清楚阐述的责任?如果是,那么拒绝履行这种责任,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样的行为是胡搅蛮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