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登基以前,即使是他的儿女抚养也多是他父亲雍正帝做主。因此,根据目前获得的散碎史料,只对乾隆帝登基以后,从出生到5-6岁最依赖母亲时期抚养制度进行推测。
皇后的儿女在自己宫里亲自抚养。孝贤皇后的七阿哥称为储秀宫阿哥,那拉皇后的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都有被称为翊坤宫阿哥的史料。因此,这几个阿哥是紫禁城内在母亲宫里成长,估计圆明园也是居住在长春贤馆和皇后殿的,因为这两处都有封闭的院落,也可以有宫女嬷嬷的住处。
其他妃嫔的儿女应该是跟着各自的奶妈保姆宫女等长期住在圆明园的两所幼儿园------五福堂和碧桐书院的。以前在电视剧里听见阿哥所什么的,那么在皇子5,6岁上学以前,五福堂和碧桐书院,应该就是类似的阿哥所,公主所。
纯惠在乾隆帝登基以后所生两个孩子,分别被称为碧桐书院阿哥和碧桐书院公主;嘉妃生育的十一阿哥只比十二阿哥早两三个月,却被称为五福堂阿哥。嘉庆帝出生于天地一家春,后来也被称为五福堂阿哥,并在五福堂完成种喜花,自己写诗5,6岁时也是居住在五福堂。十六阿哥从乾隆28年-30年一直被称为碧桐书院阿哥。七公主小时候被称为五福堂公主,后来被称为碧桐书院公主,8公主被称为圆明园公主,很有可能那时有三个公主(七,八,九)都住五福堂,碧桐书院,已经无法用这两个名字区分开了。
而且这些孩子中如纯惠的两个孩子,十一阿哥都出生于新年前后的冬季,皇帝和后妃们一般都在紫荆城,因此很大可能他们是出生在宫里的。所以,他们名字前面的宫殿名更可能是日常生活的地方,而不是出生地。
估计这些孩子一年大半时间与奶妈保姆宫女住在碧桐书院和五福堂,有抚养者----亲生母亲或养母管理和安排他/她们的照顾人,也可能晚膳或晚点时到天地一家春母亲的房间一同进餐、餐后玩耍或识字背诗等,然后再送回两个幼儿园睡觉。母亲如果长时间离开圆明园,可能也会把他/她们及其保姆等照顾人一起带回紫禁城自己的宫里居住一段时间。
皇子六岁左右可能就要在紫禁城里的毓庆宫和上书房集中生活和学习了。可能也会在晚膳或晚点时到母亲宫里一同进餐、餐后玩耍或学习等,然后再回到毓庆宫休息。
另有两个特例:一是贴心小棉袄老闺女和孝公主果然不一样,没在圆明园幼儿园长大,而是在生母惇妃身边长大,被称作“翊坤宫公主”,别看她母亲性情这么恶劣;二是舒妃的十阿哥被称为承乾宫阿哥,似乎是舒妃在承乾宫亲自抚养,估计与十阿哥自小体弱,需要母亲更细致的照料有关,两三岁就夭折了。
资料还远不充分,仅是推测吧,以后有更多的史料修正或补充吧。
这些资料仍然是东一眼西一眼看来的,主要出处:于善蒲老师的《宫中赏赐档2》,超话“那拉皇后“,”清朝后妃史料杂货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