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如果稍微较真一点,用故事创作理论来看安洁线的高潮。这个高潮可能是你游唯一的一个,由原先的配角莱特来充当高潮主角的剧情,并且广受好评。
这里的主角的定义,我就不太较真用书或者课上的定义,通俗的讲,这个主角的定义,就是在读者能认同代入共情的角色中,能够对故事有着直接推动作用的角色。由于能代入反派白教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就把RPK16和格雷排除在外,而安洁此时被困住,失去行动力,AK15半残,对局势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于是,在最后的高潮戏,那个能够打破僵局,将故事往前推进的主角,只能是那个拖着残躯之身,仍然要从阴影中走出来,面对无法战胜的敌人的无名之人——莱特。
但是,在高潮时的壮烈牺牲,并不能简单解释安洁线高潮为什么这么催人泪下的原因,因为之前的活动也有过壮烈牺牲的情节,比如
异构体:守军死战不退保卫家园
深层映射:UMP40一命换一命
偏振光:常胜利,沐荣光
然而这些情节都没有这次高潮这么“破防”,原因有很多个。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云母文案组终于开窍了,终于将故事中屡试不爽的技巧“高潮时终极牺牲”用了出来,之前的活动终极牺牲情节没有放在最后的高潮,让读者的情绪在最后没有得到升华和满足,于是高潮戏往往不够好。
这样想,我们会遇到一个难题:深层映射同样也是高潮戏终极牺牲的情节,难道它就比这次镜像论的安洁线高潮差吗?
我作为一个故事创作理论票友,用自己的话说,的确是差了,差并不差在终极牺牲这个情节的本身,而是UMP40这个角色没有“二次动作”,于是比起莱特就差了。
这里的主角的定义,我就不太较真用书或者课上的定义,通俗的讲,这个主角的定义,就是在读者能认同代入共情的角色中,能够对故事有着直接推动作用的角色。由于能代入反派白教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就把RPK16和格雷排除在外,而安洁此时被困住,失去行动力,AK15半残,对局势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于是,在最后的高潮戏,那个能够打破僵局,将故事往前推进的主角,只能是那个拖着残躯之身,仍然要从阴影中走出来,面对无法战胜的敌人的无名之人——莱特。
但是,在高潮时的壮烈牺牲,并不能简单解释安洁线高潮为什么这么催人泪下的原因,因为之前的活动也有过壮烈牺牲的情节,比如
异构体:守军死战不退保卫家园
深层映射:UMP40一命换一命
偏振光:常胜利,沐荣光
然而这些情节都没有这次高潮这么“破防”,原因有很多个。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云母文案组终于开窍了,终于将故事中屡试不爽的技巧“高潮时终极牺牲”用了出来,之前的活动终极牺牲情节没有放在最后的高潮,让读者的情绪在最后没有得到升华和满足,于是高潮戏往往不够好。
这样想,我们会遇到一个难题:深层映射同样也是高潮戏终极牺牲的情节,难道它就比这次镜像论的安洁线高潮差吗?
我作为一个故事创作理论票友,用自己的话说,的确是差了,差并不差在终极牺牲这个情节的本身,而是UMP40这个角色没有“二次动作”,于是比起莱特就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