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417贴子:333,167
  • 8回复贴,共1

请教诸位,“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的畏字作何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是“所+动词”构成名词词组,翻译成威严的意思吗?多谢


IP属地:福建1楼2021-04-17 16:58回复
    畏:敬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4-18 14:1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是敬畏之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4-18 16:29
      回复
        人恒畏人君之威,故所畏者,人君之威也,翻译成“威严”是比较正确的。
        2、3楼的懂哥纯属瞎扯,又说自己道德高,又说自己懂诗,结果读古文的方式还停留在一字词随意扩成一个两字词解释,真好笑。


        IP属地:四川5楼2021-04-19 12:43
        收起回复
          可以翻译成威严。孟子这句话本身就是从威仪的角度在评价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言其无君主之礼容,故失君主应有之威严——“就之而不见所畏”。君子辞令讲求有调理次序,言语文雅,襄王一来就“卒然”发问,显得言语不序而粗俗,这也是不合贵族威仪的。《左传·襄公卅一年》北宫文子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像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像,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翻译成可怕、令人害怕,则不能反映出周人威仪观下的文化内涵。


          IP属地:重庆6楼2021-04-19 12: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