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星知光吧 关注:15贴子:76
  • 0回复贴,共1

提高语言能力的10个家庭干预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孩子大约在7个月开始慢慢发展出不同的词汇,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理解能力,也就是语意能力;大约在19个月就会慢慢发展出语法能力,也就是能够结合词汇和词汇,形成有意义的短语和句子。
当孩子年龄和语言能力不匹配,比如:词汇出现较晚,或者过度使用「这个」、「那个」、「东西」等词汇,词汇学习速度较慢;或者语法有障碍,出现颠倒或混淆等不合语法的句子;会说的句子长度也比其他同龄的孩子短;在语用上,说话不合场景、措词不当、缺乏沟通能力等,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能力测评。
提高孩子语言能力,在家可以这么做:
1)眼神接触:除了桌面训练眼神对视,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进行眼神泛化,只要孩子与大人有眼神接触,就立即强化。
2)建立共同的注意力:比如:引导孩子跟大人看向同一个物品以建立共同注意力。在与孩子建立共同注意力以后,大人可以将正在从事的活动结合语言,并且进行自我对话与平行对话,比如:大人和孩子玩积木时,自我对话:“我把积木堆得好高呀!”也可以平行对话,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比如:大人说:“哇,你把积木叠得好高啊!”
3)回应式互动情境:大人在与孩子的对话性互动中,先示范语言;根据孩子的沟通情况,大人给予回应。重点是要逐渐建立对话式互动,大人和孩子要有均衡式沟通,而不是大人自己讲一大堆话,完全没给孩子回应的机会。
4)提示变化:在均衡式沟通时,大人也必须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不同的提示,比如:如果孩子没回应,大人就给予提示。比如:问孩子:“你要吃什么?如果孩子没反应,大人可以给予提示,例如:二选一,改问:“面或饭?”如果孩子仍没回应,大人再问:“吃面好不好?”只要当孩子有回应,无论是声音、动作还是表情,就算过关,立即强化。
5)提示简单明了:在与孩子沟通时,要符合孩子的沟通能力;并且说话声音要清楚、语速放慢、语句完整。
6)适时等待:与孩子沟通后,要给孩子一定时间理解、整理信息。沟通时,如果孩子反应较慢或正在思考,大人必须暂停,至少等待几秒,让孩子有时间表达他想要说的话,不要催促孩子。如果孩子尚未发展出口语,大人可将促进互动、认知理解为目标,通过引导来帮助孩子,不能用强迫的方式来逼孩子说话。
7)多观察:多观察孩子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充分了解孩子已经学会的能力的同时,拓展其他能力。
8)引导参与:为了维持孩子在互动中的兴趣,大人加入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模仿孩子的动作或声音,比如:看到孩子在玩电话玩具,大人也可以加入假装听电话,并说:“喂~?” ,并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引导孩子注意大人。有时候大人要先模仿孩子,孩子才会模仿或注意大人。但是不代表所有事情都顺着孩子,大人仍需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9)示范拓展:在不强迫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使用口语进行沟通尝试,比如:孩子和妈妈在玩玩具车,当孩子注视着妈妈手里的玩具车时,妈妈可以给予提示:“要汽车”,孩子回应说:“要汽车”,妈妈可扩展他的句子说:“宝宝想要红色的汽车”,并将汽车给孩子。
10)阅读绘本:给孩子阅读绘本,根据孩子的语言能力,选择念一句话或一段话后,再适当提问,比如:以故事结构为基础,包括人、事、时、地、物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4-26 17: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