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学习上,心态比方法更重要?我们先来看看学习的本质含义,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学习?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为了增长知识。其实不然,一个人在成年以后,他在中学乃至大学学习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都会忘得光光的。如果我问你一些你上学时曾经牢记的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绝大多数人都回答不上来。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呢?
我参加高考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高考不仅仅是考上了一个大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那时短短半年的努力,为我的一生奠定了一个坚实、自信的基础。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每每想到那半年我竟然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现在这些对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大家如果看我的简历就会知道,我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一个乡镇中学。在那个地方,我工作了两年,之后调到县城一中,再后来调到市里的实验中学、青岛二中,最后调到人大附中。这一路走来,很多熟悉我的人都说我很厉害,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其实我这一路走来,我没有任何人可以求助,我也不需要求助任何人,因为我坚信,我只要想做,我一定能做到。这种自信就是来源于我当年考大学的那段经历。
所以,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它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学习,练就一种顽强的心理品质——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持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学习时善于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治力。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样的优良品质,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业。如果没有这种优秀品质,即使凭着一种机遇,上了大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照样一事无成。
所以,学习只是一个手段,我们不能只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可是有些学校和老师不明白这个道理,硬是活生生地把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
有一所省重点学校,近六千个学生,只有一个食堂,学校只给学生20分钟的午饭时间,20分钟后班主任便在班里点名,由于时间来不及,好多学生长期吃不上午饭。城里的家长只得每天给孩子送饭,农村的孩子由于家长送饭不太方便,只能饿着。这哪里是学校?简直比监狱还残酷!当学校和老师对学生提大量要求的时候,当学校和老师把几乎没法完成的作业布置给学生的时候,是否先考虑一下他们是人,而不是机器!是人就需要睡眠,就需要劳逸结合,更何况他们是正值发育关键期的人。这种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实质是摧残学生的教育,如果真能培养出几个学生,也大多是高分低能的。
我曾担任人大附中2000高12班的班主任,全班57个同学,结果有37人考入清华、北大,还有10人被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名校录取,其余10位同学也全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们在校三年来,每个人都担任过一次班干部,他们还获得学校足球联赛冠军、学校运动会总分第一等各种荣誉。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只要我们把学生当人待,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性格特点,只要我们的教育能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不仅不会降低教育质量,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不去钻研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是在挤占学生时间上做到极致,是对自身责任的放弃,是对教育事业的亵读,是对学生的犯罪,是对国家未来的巨大损害!
通过学习的过程磨炼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学生学习真正的目的。特别在当今,大学的录取率这么高,考上大学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已经不值得我们为此感到荣耀。再加上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率非常低,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不得不加入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考个大学真的那么重要吗?也许有人说,考上清华、北大还是重要的,但是我发现清华、北大的学生几乎每年都有跳楼自杀的。
我参加高考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高考不仅仅是考上了一个大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那时短短半年的努力,为我的一生奠定了一个坚实、自信的基础。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每每想到那半年我竟然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现在这些对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大家如果看我的简历就会知道,我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一个乡镇中学。在那个地方,我工作了两年,之后调到县城一中,再后来调到市里的实验中学、青岛二中,最后调到人大附中。这一路走来,很多熟悉我的人都说我很厉害,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其实我这一路走来,我没有任何人可以求助,我也不需要求助任何人,因为我坚信,我只要想做,我一定能做到。这种自信就是来源于我当年考大学的那段经历。
所以,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它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学习,练就一种顽强的心理品质——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持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学习时善于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治力。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样的优良品质,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业。如果没有这种优秀品质,即使凭着一种机遇,上了大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照样一事无成。
所以,学习只是一个手段,我们不能只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可是有些学校和老师不明白这个道理,硬是活生生地把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
有一所省重点学校,近六千个学生,只有一个食堂,学校只给学生20分钟的午饭时间,20分钟后班主任便在班里点名,由于时间来不及,好多学生长期吃不上午饭。城里的家长只得每天给孩子送饭,农村的孩子由于家长送饭不太方便,只能饿着。这哪里是学校?简直比监狱还残酷!当学校和老师对学生提大量要求的时候,当学校和老师把几乎没法完成的作业布置给学生的时候,是否先考虑一下他们是人,而不是机器!是人就需要睡眠,就需要劳逸结合,更何况他们是正值发育关键期的人。这种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实质是摧残学生的教育,如果真能培养出几个学生,也大多是高分低能的。
我曾担任人大附中2000高12班的班主任,全班57个同学,结果有37人考入清华、北大,还有10人被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名校录取,其余10位同学也全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们在校三年来,每个人都担任过一次班干部,他们还获得学校足球联赛冠军、学校运动会总分第一等各种荣誉。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只要我们把学生当人待,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性格特点,只要我们的教育能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不仅不会降低教育质量,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不去钻研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是在挤占学生时间上做到极致,是对自身责任的放弃,是对教育事业的亵读,是对学生的犯罪,是对国家未来的巨大损害!
通过学习的过程磨炼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学生学习真正的目的。特别在当今,大学的录取率这么高,考上大学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已经不值得我们为此感到荣耀。再加上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率非常低,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不得不加入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考个大学真的那么重要吗?也许有人说,考上清华、北大还是重要的,但是我发现清华、北大的学生几乎每年都有跳楼自杀的。
